分享

古人靠左走还是靠右走

 年年有于674 2016-01-05

古人靠左走还是靠右走
古人靠左走还是靠右走

宋太宗在位的时候,大理寺(最高法院)制订了一项非常简短的交通规则,总共只有十六个字:“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杨文公谈苑》之《榜刻仪字令四条》)

贱避贵,平头百姓见了上级领导得让路。

少避长,年轻人见了老年人得让路。

轻避重,空手走路的见了挑担子的得让路。

去避来,下坡的见了上坡的得让路。

很明显,这项交通规则只提让路,至于靠左走还是靠右走,一个字都没提。为什么不提呢?因为根本不需要提——从先秦到清末,中国人一直都是靠左走的,早已经形成共识。

当年周天子驾着马车出巡,车夫必须坐在前面靠右的位置。干嘛非让车夫坐在右边呢?就是因为马车靠左行驶,车夫只有坐在右侧才便于驾驶和查看路况,避免跟对面驶来的马车相撞或者剐蹭。

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全国各地大修官道,官道两边都有里程碑,当时叫做“堠”。长途跋涉的秦朝旅客如果想看看自己走了多少里程,得查看官道左侧的堠,因为人们走路习惯于靠左。

秦朝以降,主人迎客都叫“左迎”,也就是站在路的左边迎接客,因为人们习惯靠左行驶,当客人沿着路的左边缓缓驶来的时候,从主人的角度看,对方其实是从路的右边过来,于是迎接者就在路的左边等待,双方相遇时,刚好分别站在路的两边,中间留出一块地方,既方便相对作揖,又不妨碍行人通过。

南宋哲学家朱熹给小学生制定礼仪,特别写了一句跟交通规则有关的话:“凡侍长上出行,必居路之右。”(《童蒙须知》)凡是跟着长辈和老年人一块儿出去,一定要走在他们的右侧。晚辈走在长辈右侧,并不是因为右侧低贱而左侧高贵,而是因为古代人习惯靠左走,当几个人并排走路的时候,最靠右的那个人最接近路中心,自然也就越危险,为了长辈和老年人的安全考虑,自己必须走在最右侧保护他们。这个规矩跟今天刚好相反: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带着小朋友上街,总是让小朋友走在最右侧,因为现在流行靠右走,右侧才是安全地带。

总而言之,靠左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老习惯,靠右走只是最近几代人刚学会的新规矩。那么这个新规矩是从什么时候形成的呢?答案是清朝末年。

清朝末年,中国搞过一段新政,新政里包括一项“兴办警察、整饬道路”,当时满清朝廷照搬欧洲大陆的交通规则,因为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国家都靠右行驶,所以中国人也跟着开始靠右。

这项新政推行的时间很短,一下子改变不了靠左走的老习惯。晚清大报《新闻报》刊登过一则新闻,说是1908年3月17日,两个法国人驾驶汽车从上海去杭州观光,在杭州城外出了事儿:他们的汽车按照新交规靠右走,对面的人力车照老习惯靠左走,砰地一声,迎面相撞,人力车夫当场死亡。

社会学家老讲文化冲突,什么叫文化冲突?其实就是双方遵循的规则不一样,导致撞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