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走在童话的世界——布拉格

 RK588 2016-01-05


布拉格是一座色彩明丽的城市,橘黄、橙红、青蓝、乳白、蓝黑的楼房交错而建,很少嘈杂,即使在街上也难以听到车辆驰行的鸣笛声。行走在街道之间如同行走在童话的世界。

瓦茨拉夫广场:激荡的历史风云


布拉格拥有众多中欧巴洛克建筑代表作。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梦想之城,对于我们而言,布拉格即是。它绮丽而明艳,奇崛而优雅,充满视觉之美。它自由而安详,具备人类宜居之地所需要的诗意品格。

拥有120万人口的布拉格,是波西米亚地区首府,自1993年1月1日起成为捷克共和国的首都。布拉格是一个多民族混居之地,捷克人、犹太人或德国人,不同的种族和文化在这里交融。伏尔塔瓦河波光粼粼、缓慢雍容地在城市的中心流过,海鸥在河面飞舞,群鸟在水里嬉戏。

回想在布拉格的时光,瓦茨拉夫广场是我经常流连的地方。这个广场是见证一个国家变革的地方,也是见证一座城市走向新生的地方。

瓦茨拉夫广场有露天咖啡吧。找一个座位要一杯咖啡,可以尽情欣赏和体验这里的景致和风物。在布拉格的广场,很少会看到警察。人们自由地聚集在广场。


拥有独特氛围的老城广场从10世纪开始就是布拉格的中心,过去它曾是一个繁荣的市场。


然而布拉格能享有今日自由的荣光也是一代精英奋斗的结果。让我心生尊敬的还在于捷克民众热爱自由和社会正义。我曾经访问过美籍华人作家、爱荷华国际写作中心的创办人聂华苓女士,听她讲述过上世纪60年代捷克和哈维尔的故事。

当时聂华苓邀请哈维尔到爱荷华,哈维尔接受了邀请,计划9月成行。然而突然之间哈维尔没有了音信,捷克也与外界隔绝。后来多方打听消息,知道哈维尔转入地下,他的戏剧在捷克被禁演,书被禁止出版。再后来哈维尔被当局逮捕。聂华苓在爱荷华大学国家作家工作坊的“五月花”公寓为哈维尔订好的房间一直空着。


1989年,哈维尔从一个异议色彩的剧作家转身为捷克民主共和国第一任民选总统。1994年,聂华苓接到哈维尔寄赠的新书《走向文明社会》,打开书页,看到哈维尔在签名下画了一颗心。


查理大桥:“露天雕塑博物馆”


查理大桥在夜晚尤为动人,令许多捷克作家钟情。

摄影/周剑生


很多时候,我们对一座城市的热爱源于对人的热爱。布拉格, 在很长时间里这个名字回响在我的内心。念着它的时候,能想到看过的电影,比如《布拉格之恋》;能想到读过的经典小说,比如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是的,这座看上去如同童话城堡的城市,带给我们更多的奇异想象。它有着辉煌的历史和非凡的现实境况。那些曾经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杰出人物,如卡夫卡、莫扎特、德沃夏克、哈维尔、克里玛,他们的名字如星光般闪耀在人类精神的天空。


布拉格街头售卖的捷克传统木偶。


查理大桥以西就是卡夫卡博物馆,这是布拉格城市的又一象征。在街上经常可以看到卡夫卡的遗迹。看到他的沉静而忧郁的肖像。

在卡夫卡博物馆幽暗的空间里,临着伏尔塔瓦河开着一扇四方小窗, 从窗口可以望见查理大桥的景致。阅读卡夫卡传记的时候读到过这座大桥,知道它曾经是卡夫卡走过的地方。因为热爱卡夫卡,也知道他与这座桥梁的关系,所以到达布拉格之后查理大桥是必去的地方。

查理大桥是布拉格的象征。它连接着布拉格的老城区与马拉斯特拉纳新城。它建于1357年,经历5 0 0年的风雨侵蚀和伏尔塔瓦河的风浪冲击,依然矗立着。


布拉格城堡:辉煌而精美的宫殿


世界各国的游客聚集在布拉格老城广场的老城市政厅南面观赏布拉格大钟。


每到整点的时候,人们都会聚集在布拉格旧市政厅的钟楼之下,聆听大钟被敲响。有一天黄昏,我也挤在人群里仰头望着钟楼之上古老的大钟,等待钟声敲响的时刻。

布拉格既有酷烈的炎热,也有如深秋般的清凉,很多时候它的气候温差可以在一天之间转换季节。从伏尔塔瓦河左岸向西,沿着倾斜的长坡走,可见密集成排的尖顶、塔楼和宛如童话中的城堡。这就是布拉格城堡,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堡。城堡是捷克历代君王的住所,也是国家元首的官邸。兴建于9世纪,由博日沃伊王子主导的这座府邸工程开启了布拉格城堡的历史,历代统治者亦不断扩建布拉格城堡。

布拉格城堡分为三个庭院,它们分别是皇宫、皇家花园和博物馆。走在展厅里可以看到布拉格城兴起的历史,而令我格外怀有好奇的是黄金巷。


布拉格大钟,是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座中世纪建筑。


黄金巷是布拉格城堡的一个另类区域。城堡更多的是王宫和皇家园林,而黄金巷是平民聚居之地,它是守卫城堡的士兵的营房。

黄金巷也是炼金师居住的地方,幽深荒僻的地下室陈列着炼金术的各种工具、器械,以及他们的床榻卧具, 兽皮制作的地毯给这里的主人平添了神秘气息。我对黄金巷的好奇,还在于这里曾经是卡夫卡借布拉格城堡真正令人震撼的是圣维塔大教堂。如果有什么建筑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那就是圣维塔大教堂。

我是把圣维塔大教堂留到最后才看的。教堂的墙壁残留着黑色的烟迹,巨大的砖石遗落着岁月的风尘。围绕着它观看的时候,只有惊叹远古的人类杰出的创造才华以及恢弘的结构能力。仔细看完它的外观之后,沿着大门走进正殿,走进去才感觉到身心的再度震撼。这是宗教的圣殿,也是艺术的圣殿。


需要再记住的是2011年12月,享年75岁的哈维尔辞世。成千上万的民众自发悼念他,在布拉格瓦茨拉夫广场,人们手持鲜花祭奠,烛光之海彻夜照耀。葬礼的最后一项是在圣维塔大教堂举行灵柩告别。来自世界各国的政治领袖和布拉格的民众一起,聚集圣维塔大教堂。他们怀着深情送别哈维尔,当时的场景通过电视直播传遍世界。


哈维尔的挚友,捷克著名作家伊凡·克里玛在我专访时追忆这次诀别——“他的离去为这个国家的心中留下了道德真空。”


(原文标题:地球上的布拉格)

本文有删减,更多内容详见《世界遗产地理》2016.1月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