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凤凰知道]它是美国西游记,影响力比西游记大多了

 莲心依依638 2016-01-05

第685期

[导语]

据媒体报道,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在美国以6.86亿美元的票房超过《侏罗纪公园》和《泰坦尼克号》,成为仅次于《阿凡达》的历史第二。这部颇具宅男气质的电影是2015年美国本土最成功的电影,在全球的票房也达到13亿美元,超过了《哈利·波特》的最后一部。

所谓传奇,就是火了40年后,仍会毫无悬念继续火下去的东西。从1977年《星球大战:新希望》开始,星战的意义早已经超越一部系列电影,它就像可口可乐和麦当劳一样,改变了整个欧美文化,至今传承不息。

●开天辟地的《星球大战》第一部要靠“搭车”影院才肯卖

似乎每一部伟大的电影在成功前,看起来都有扑街的潜质,《星球大战》也一样。1977年被死忠粉称为星战元年,那一年乔治卢卡斯,这个上一部电影还在赔钱的新锐导演,带领着画家、模型师、建筑师、特效专家等一批手艺人,吭哧吭哧地鼓捣起了这部几乎无人看好的电影。

影片上映时,全美数千家影院只有37家签了放映合同,投资方二十世纪福克斯不得不以“捆绑式放映”的方法来推销《星球大战》,即让无人问津的《星球大战》搭配畅销片《午夜情桃》。但星战一上映,就打破了37家影院中36家的票房记录。在来年的奥斯卡, 《星球大战:新希望》斩获了7项大奖,最终收获7.75亿美元票房。

不算新上映的这部,《星球大战》系列电影共有6部,大体可分为正传和前传,正传包括《星球大战:新希望》、《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1980)、《星球大战:绝地大反攻》(1983);前传包括《星战前传I:魅影危机》(1999)、《星战前传II:克隆人的进攻》(2002)、《星战前传III:西斯的反击》(2005)。

因为星战大战并不是按照剧情发展顺序拍摄的,所以影片的观看顺序也成了影迷研究的问题。但对绝大多数星战迷来说,这个问题不需要讨论,先正传后前传才能传达最好的观影体验。

●它一出生就改变了好莱坞生产方式,启蒙了一批大师

星球大战到底有多成功?

《星球大战》系列是史上最卖座的系列电影。截至2015年,星战六部曲仅票房收入就达到59亿美元,是全球最赚钱的系列电影;由星战电影、小说、动画、游戏带动的衍生品收入,更高达350亿美元。

《星球大战》系列充当了一批好莱坞大导的启蒙老师。1977年,23岁的詹姆斯·卡梅隆看了《星球大战:新希望》之后辞去了卡车司机的工作。“看《星球大战》让我惊喜得要尿裤子。我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天哪,谁做的?我告诉自己,嗨,伙计,我也要拍这样的电影。”15岁的彼得·杰克逊受到星战的影响在次年离开学校,转投电影工业。 40岁的雷德利·斯科特看完《星球大战》之后傻眼了,“我对我的制片人说:我们还等什么?这么棒的东西居然不是我拍的。”他急起直追,两年后导演了《异形》,又过三年拍了《银翼杀手》。

《星球大战》改变了整个好莱坞电影生产方式。一是所谓的“大投入制作”“一线影院”“票房大片”等概念,都是从它开始的;二是星战重新定义了太空科幻片的声画标准,直接开创并推动了好莱坞的特效时代。跟随星战一起诞生的“工业光魔”特效公司至今依然代表着当今世界电影特效行业顶尖的制作水准。

在那个特效仍然不发达的年代里,电影制作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弥补了技术的短板,比如影片中看起来很有科技感的光剑,早期在实际拍摄时,演员拿的只是普通的木棍,上面缠绕着做电影荧幕用的高反光胶带,然后经过多次曝光才营造出发光的效果。

●对美国人来说,《星球大战》是生活的一部分

熟识《星球大战》,是美国人的自我修养。美国电影、电视节目、日常生活谈话中,时不时会出现星球大战的梗,如果你听不懂,简直没法愉快地聊天。

不少美剧都有星战的基因。《老友记》里,瑞秋问罗斯的性幻想对象是谁,罗斯说是《星球大战3》中莉娅公主被囚禁时的金色比基尼造型;《生活大爆炸》里谢耳朵的身形动作,和星战里的机器人C-3PO如出一辙,谢耳朵的宅男小伙伴们,把看完星战7首映的感受,比作谢耳朵和Amy第一次滚床单的酸爽;就连美国前总统里根和现任总统奥巴马都曾引用星战台词。

无论何时,只要星战那大气磅礴的主题曲响起,就能让无数粉丝肾上腺素瞬间升高,头皮发麻。每年的5月4日,被星战迷们视为星战纪念日,原因是影片中的经典台词“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愿原力与你同在)里的force,和英文里4th发音相似。有粉丝会选择在这一天,在婚礼上使用星战元素——“银河帝国的成员XX和XX很久以前相遇了,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他们之间的力量牢不可摧。”(化用星战开篇词“Along time ago in a galaxy far, far away”)。

星战的粉丝,以极客、宅男、科幻粉为主,创造力极强。1997年,“星战迷”美国人Albin Johnson装扮成“暴风兵”到戏院欣赏星战影片,并把现场录像编辑成短片上传到互联网,引来众多“星战迷”的共鸣,从而组织装扮,随后成立了一个名为501st legion(501军团)的民间组织。自1997年开始,501军团还被称为“维德之拳”,用逼真的道具装备将星战文化的魅力传遍全世界。

英国作家、星战迷米可·埃洛瓦拉在《粉丝现象:星球大战》一书中写道:“对全球上百万的星战迷来说,《星球大战》远不是几部电影那么简单,它改变的是一种生活方式。通过角色扮演、时尚艺术创作、科技研发、对‘原力’喋喋不休的学术讨论……粉丝们以不同方式保持着‘星战’的活力,增加着这个传奇的文化意义。”

这种合力创造的粉丝文化接近某种宗教。在2015年星战粉丝庆典上,一位星战粉丝说:“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品牌能跟它一样,粉丝如此忠诚,我想那可能是苹果公司?”

●遗憾的是,中国人没能和星战在最好的时间相遇

星球大战在哪都很火,但中国似乎是个例外。不少内陆星战迷都有一种孤独感——“周围没一个人看星战”。

这和星战崛起的时代有关。星战第一部上映之时,中国刚结束文革不久。1980年代初期,几家中国出版社根据《星球大战》改编并出版了连环画,由于绘者很可能没有看过星战,所以连环画中的人物形象与《星球大战》差别巨大。1980年代中期,央视做过一档介绍《星球大战》的节目,播放了若干片段。70后、80后们趴在黑白电视机前看着玄幻的太空战场面,口水直流,那柄“光剑”至今烙印在很多人的脑海里。1983年,《星球大战》曾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映一次,但并未大范围上映。1988年,上海电视台才第一次在电视上播放了配音版《帝国反击战》,随后北京电视台也播放了一次。

早期的普通中国影迷都是通过录像带,或者是央视接触到古老的《星球大战》三部曲。有网友回忆自己是在80年代中后期,从央视上第一次看到星球大战,当时的感觉是“看了这个,死了也甘心了”。

《星球大战》第一次在中国的电影院公映,要等到1999 年的《星战前传I:魅影危机》,随后是 2005 年的《星球大战前传III:西斯的反击》,首周末票房是 2800 万元。

如今的情况是,底子深厚的《星战》系列在中国仍有一批死忠粉,星战就是他们的接头暗号。但对曾经错过星战的大部分观众来说,他们不觉得星战比今天的任何科幻电影更好,因为40年前的特效和打斗,如今看来有些可笑,时间赋给影片的迷人情怀,他们也无法感知。

●星战的魅力能穿越时间的隔膜

星战的第一层魅力,是以开天辟地的方式将常人穷尽想象力也不可得的视觉奇观,发挥到了极致。1977年的第一部如此,此后的每一部也都代表了同时代的最高水平。

星战的第二层魅力,是经典的戏剧结构化用在太空史诗的类型片中。比如曾经自私贪财的赏金猎人韩索罗在护送公主的冒险中,成为了真正的勇士;天行者卢克,一路打小怪兽升级,终于成为绝地武士,这是多少逆袭小说的设定;此外还有父子仇杀、正义人物黑化等常见的悲剧套路。

星战的第三层魅力,或许还是那黑白分明的价值观。

星战里不止有机器人和外星怪兽,也包含深沉的人类情感,以及主创者本身的历史观与价值观。《星球大战》的故事基本来源于不同民族的神话传说,电影情节元素和模式稍加改动,就可以套进任何一个民族的传说和童话中去。卢卡斯自己说,“我拍这部片子的主要理由是想给年轻人一种诚实的、健康的幻想生活,那种我们那一代曾经有过的幻想生活。”星战粉丝王罡说:“星战让我们保持儿时的梦想,让我们向往星空,向往正义,向往美好的事情。”

(看更多这里不讲的内容,请关注微信公号: 鲸鱼往事 onceuponatime2015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