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农本草经》茈胡一药之考证

 允峯 2022-10-05 发布于黑龙江

本文由汉传中医导师、北京汉传中医研究院院长刘志杰先生所作,并于2015年12月7日发表于新浪博客。点击文后 “阅读原文” 可查看原文链接。

 

《神农本草经》茈胡一药之考证


张仲景经方中所用的柴胡,当以《神农本草经》所载为准,但《本经》并没有柴胡一药的记载,所记载者均为“茈胡”。“茈”古通“紫”,又名紫胡。汉代以后转通为“柴”。后世通谓之“柴胡”。《本经》所言的“茈胡”到底是什么药,医家向来争议不少。
对于《本经》记载的药物考证,当遵循溯本求源的原则,最接近汉代的证据,才是最真实的。《本经》记载:
“茈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

《名医别录》和《本草经集注》,是南北朝陶弘景所著,书中说:

“茈胡,味苦,平、微寒,无毒。主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久服轻身,明目,益精。一名地薰,一名山菜,一名茹草叶,一名芸蒿,辛香可食。生洪农川谷及宛朐,二月、八月采根,曝干。得茯苓、桔梗、大黄、石膏、麻子仁、甘草、桂,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入硝石三方寸匕,治伤寒,寒热头痛,心下烦满。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女菀、藜芦。今出近道,状如前胡而强。”


案《博物志》云:芸蒿叶似邪蒿,春秋有白蒻,长四五寸,香美可食,长安及河内并有之;

《夏小正》云:正月采芸,月令云仲春芸始生;

《吕氏春秋》云:菜之美者,华阳之芸,皆即此也。

《齐民要术》卷10芸条引《仓颉解诂》说:“芸蒿,叶似斜蒿,可食。”


斜蒿的叶子,是什么样?我们看看下图就知道了。

下图即为斜蒿:


叶形如下:

 
而后世的柴胡,其图片如下:


《本草图经》载:

“(柴胡)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叶似竹叶稍紫……七月开黄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强。”

——这显然是与茈胡的形态不符。

《本草经集注》与《名医别录》云:

“前胡,味苦,微寒,无毒。主治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 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二月、八月采根,曝干。(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藜芦。)前胡似茈胡而柔软,为治殆欲同。而《本经》上品有茈胡而无此。晚来医乃用之,亦有畏恶,明畏恶非尽出《本经》也。此近道皆有,生下湿地,出吴兴者为胜。

前胡,功效与《本经》茈胡条几乎一模一样。前胡分为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白花前胡又名姨妈菜、罗鬼菜、岩风、南石防风、坡地石防风、鸡脚前胡、岩川芎等,不仅可食,据说味道亦美;紫花前胡又名土当归、鸭脚七、野辣菜、山芫荽、鸭脚前胡、鸭脚板等。

下图为白花前胡:


下图为紫花前胡:

而今所谓柴胡,不论是南柴胡、北柴胡、银柴胡,其叶子都更接近竹叶,倒是前胡的叶子类似斜蒿。对比这两个图,鸡脚前胡,即白花前胡的叶型与斜蒿更加吻合,所以《本经》所说的“茈胡”极有可能就是白花前胡。
但根据“茈胡”之名,茈通紫,这样说来,《本经》之茈胡又似当为紫花前胡。而后世的柴胡,开的则是黄花。
《图经本草》指出,后世柴胡的叶形有三种:一种“似竹叶稍紧”,一种“似麦门冬而短”,一种“似斜蒿”。前二种可能是伞形科的北柴胡和狭叶柴胡一类;第三种就是《博物志》所说“叶似斜蒿”的一种。可是斜蒿就是伞形科的邪蒿,叶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和柴胡叶迥异,却和前胡,也是伞形科叶同状,怀疑这一种实际是指前胡。

《图经本草》的图基本上是根据各地所送药草描绘的,名称也依着各地所称。各地每有同名异种的药草,所指实非一种。现在各地以何种植物当何种药草,亦颇为复杂不一致。可以推想,当时有一种当地称为“柴胡”的前胡送上来,所以《图经本草》才有一种“柴胡”的叶“似斜蒿”的说法,而这一种“柴胡”,其实是前胡。

前胡叶既和邪蒿叶相像,因此《博物志》所称“叶似斜蒿”的“芸蒿”,很可能是前胡而不是柴胡。柴胡、前胡都是多年生宿根植物,“白蒻”是宿根上长出的嫩芽。《图经本草》:前胡“初出时,有白芽,长三四寸,味甚香美。”指出前胡初生的“白蒻”香美可食,正好给《博物志》下了注脚,则《博物志》所指的“芸蒿”是前胡,似乎更像。

——引自《齐民要术》注解。

日本人森立之《本草经考注》说:“据苏敬云,茈,古紫字,及《医心方》引唐前诸方往往作茈胡,又作紫胡,则虽名义未详,以其嫩根紫色得名明矣。”

这是说紫胡之紫,又似乎并非指花而言,而是指根而言。《本草图经》说:“前胡,春生苗,青白色,似斜蒿,初出时有白芽,长三、四寸,味甚香美,又似茎蒿。七月内开白花,与葱花相类,八月结实,根细青紫色。二月、八月采暴干”,由此证实了这一点。

看来,陶弘景说的“ 《本经》上品有茈胡而无此(指前胡),晚来医乃用之”一句说明,陶弘景本身也没搞明白“茈胡、前胡、柴胡”三者之间的关系。

另外,更有佐证可以证明,茈胡即为前胡。

《外台秘要》记载并收录了胡洽先生(南北朝时期经方名家)所用大小前胡汤,如下: 

小前胡汤,疗伤寒六七日不解,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寒疝腹痛方。胡洽云出张仲景,古今录验同。仲景方用柴胡不用前胡。
前胡(八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干枣(十一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忌羊肉饧海藻菘菜。
 
大前胡汤,疗伤寒八九日不解,心腹坚满,身体疼痛,内外有热,烦呕不安方。胡洽云出张仲景。
前胡(半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 枳实(八片,炙) 芍药(四两) 黄芩(三两) 干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服。忌羊肉饧等物。

两个方子,虽然药量上微有出入,但是均为仲景《伤寒论》的方剂配伍,尤其胡洽本人是南北朝人,更接近张仲景那个时期,也能看到《伤寒论》的最早著作,即《张仲景辨伤寒并方》一书,他说这两个方子出自张仲景,称大小前胡汤,可信度是不容质疑的。更何况,胡洽所居的年代,是南朝-宋(420-479)时期,早于陶弘景所居年代南朝-梁(502-557),应该更具有说服力。

最后我们认为,《本经》茈胡,即当今前胡,尤以紫花前胡 ① 入药更佳。后世的柴胡,并非地道的“茈胡”,临床应用证明,前胡疗效显著优于后世柴胡。

     后 注     


①:后又经刘志杰先生仔细考证对比,“茈胡”宜当以森立之的说法更为确切,即白花前胡的根的外表为灰褐色,接近紫色,而紫花前胡的根的外表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疗效也应白花前胡更佳,或用紫花前胡亦可。

另,《伏牛山药用植物志》 第二记载:

《本草图经》曰:旧不着所出州土,今陕西、梁、汉、江、淮、荆、襄州郡及相州、孟州皆有之。春生苗,青白色,似斜蒿;初出时有白芽,长三、四寸,味甚香美,又似芸蒿。七月内开白花,与葱花相类;八月结实;根细青紫色。二月、八月采,曝干。今延将来者,大与柴胡相似,但柴胡赤色而脆,前胡黄而柔软不同耳。一说:今诸方所用前胡,皆不同;京师北地者,色黄白,枯脆,绝无气味。江东乃有三、四种:一种类当归,皮斑黑,肌黄而脂润,气味浓烈。一种色理黄白,似人参而细短,香味都微。又有如草乌头,肤黑而坚,有两三歧为一本者,食之亦戟人。
本品味辛、苦,性微寒。归肺经。散风经热,降气化痰。用于治疗风热咳嗽、痰多、痰热喘满、咯痰黄稠。旧版药典对前胡的来源有两种记载:一种是白花前胡的根,另一种是紫花前胡的根, 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对药材前胡来源有新的规定:“前胡来源于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的根。”白花前胡为本草传统药用前胡,现在全国各地均使用,是前胡最主要的品种,为药用前胡正品。紫花前胡为日本前胡主流品种,但在湖北、四川、云南、湖南等地称“土当归”民间药用,而不作前胡使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