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的六种境界

 sosour 2016-01-06

现今社会,满眼繁华,功利至上。能静下心来读书学习,或增长知识,或提升能力,或创新观念,或修身养性的能有几人?现摘抄一些古人劝学的警句,谈一谈学习的境界,与君共勉。

第一境:“百学须先立志。”要想学有所成,须先立一个“志向”。“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做学问,没有远大的抱负是不行的,如同黑夜里走路,想要顺利到达终点,必须有一盏指路的明灯,而那明灯就是“志”。“志”越明,则“路”越畅。所以,做学问,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先立志,再去钻研,才会有真正的结果。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描写诸葛亮舌战江东群儒的情节:江东“群儒”质问孔明“治何经典”?诸葛亮的回答可谓妙绝:“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然后他举伊尹、姜子牙、张良、陈平的生平事例,说他们“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诸葛亮铿锵有力的话语,把“百学”与“立志”阐述得是如此明晰与透彻。如治学仅仅是“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则“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作为读书人,如果只是在“笔砚之间,数黑论黄”,只会“舞文弄墨、寻章摘句”,却不能“兴邦立事”,则学有何用?只不过是世间多一个“腐儒”罢了。

第二境:“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成在一个“苦”字。颜真卿曾写过一首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让我们体味到非“苦”不成才,无风无雨难见彩虹的道理。

有这么一个姑娘,她在很小的时候就满身疾病,双目失明。尽管这样,她仍然发奋苦学,在黑暗中过用她那双敏锐的手来认识事物,摸索着学习26个字母,靠着那双手,她学会了英语、法语、拉丁语等多种语言,并考进了哈佛大学,最终成为了伟大的作家、教育家,她就是海伦·凯勒。我想,如果没有“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辛苦,海伦是不可能有如此精彩的人生的。成功来自刻苦的学习和孜孜不倦的努力,都说“天才来自勤奋”,此话“诚不我欺”。

第三境:“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学习要突出一个“恒”字。积学贵有恒,成功在坚持。正所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学习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是要有水滴石穿精神的。只有长期坚持、积少成多,最后才能取得惊人的收获。

看到过这么一则故事:“公少,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去而学医,三年无问津者。公忧,公疾,公自医,公卒。”故事中的这个人,空怀远大抱负,却心浮气躁,不能持之以恒的去学习,终无所成,落得个自医致死的下场。初中课本中有一则乐羊子之妻劝学的故事:乐羊子远游求学,因“久行怀思”,学未成而还。羊子妻劝道:求学如织布,“一丝而累,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妻言,遂潜心于学,终成一代大家。这两则故事,同样讲的是求学,结果却大相径庭,一个锲而舍之,丢失了性命,一个持之以恒,遂成大家。

第四境:“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习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重在一个“博”字。《礼记》中说“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就告诫我们要广泛地学习永不满足,身体力行永不懈怠,才能成就大智慧。荀子也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个人占有的知识越多,他的成就越高。

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为写那举世闻名的《资本论》,曾经读了一千余册的自藏书,还到大英博物馆看了三间房子里放的书。如果马克思没有如此广泛的占有积累资料,没有深厚的知识积累,《资本论》很可能就不能问世。《红楼梦》中,有一段描写黛玉教香菱学做诗,就很有意思。黛玉对香菱说,学做诗,先要多读。她让香菱诵读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如此这般,香菱对诗歌语言的感知能力越来越强,诗自然也就愈写愈好了。这就是厚积薄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是这个道理。

第五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要勤于思考,不能死学,学成书呆子,关键就是一个“思”字。一味的学习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被书本所拖累,此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所以说,不思考的学习,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知识的存储器而已。古人云:“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又说:“为学之道,学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只有勤以思考,才能学以致用。

诸葛亮躬耕南阳,发奋读书,通过对天下大局的思考,写出了《陇中对》,成就了刘备三分天下的大业;毛泽东熟读《二十四史》,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雷锋,靠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创造了“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成为了新中国的时代精神;瓦特通过对水壶中开水沸腾的思考,发明了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进行思考,发现了经典力学三大定律。成功源于思考,思考可以化平凡为神奇,思考永远与成就成正比。思考就像树的根,根越深,枝越茂。

第六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最终要落脚在“行”上。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的成长规律。古往今来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有道是“进得书山,出得书山,方是纵意书卷。”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上,在学中用,以用促学,此乃学习的至境。

我们再读一下《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故事吧:林黛玉先是要香菱背诵四五百首经典的唐诗,然后才要她大胆创作,就充分体现了从书本到实践,学用结合的道理。毛泽东也强调,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这就是毛泽东的“学习论”。也正是这种“学习论”,他才从孟子所倡导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中,得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古语云:“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脱离了实践,学到的知识只是人心中的一个图书馆而已。只有躬身以行,我们才能学会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