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就这么开始,就这么结束

 昵称29976085 2016-01-06

                                        
        就这么开始,就这么结束…… 因为只有结束了,才能重新开始。
                                                                                                                                          ---------SG                                                                                                  
       考完最后一门中国工艺美术史,我们就要迈出回家的步伐了……然而,这一迈就迈到了大学三年级。那就是说,很快,我也会毕业。我看着毕业生大笑的拍毕业照,仿佛看到我毕业的那天,笑过之后,他们转过了脸,我不知道他们接下来的表情是什么……于是我又不由自主的想了好多。可是我只有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是最舒服的,而我只会这样去表达。
    每年夏天这时候,都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毕业季 ,毕业意味着什么?从小到大,我看过很多的毕业典礼,听过很多名人说自己心中的大学,工作在各个领域的上过大学的人的不同的感受,但那又怎么样?那是别人的大学!我该用什么定义我的大学?所以从毕业两个字说起。
    所谓“毕业”,广义上指“完成学业”。“毕”的意思有完结; 完全,毕其全力;究竟,到底。“业”的意思有所从事的活动。简单的说“毕业”就是竭尽全力完成自己所选择和参与的学习和活动,并且达到甚至超越了对自身的标准和要求。不论是在你自己看来有用的或无用
的知识和活动,不论是你所结交和认识的各种人群,不论是你成功或失败的一举一动,不论是你获得的或者抛弃的……都应成为你毕业的那瞬间值得珍藏的和铭记的东西。据大师传道解惑:宁静、节俭、计划、学习、增值、速度、性格、时间、想像、精简。这几个词是要在大学或者是经历当中所要修炼的,做到了才算是一个优秀的人,之后才谈得上诸如格局此类的层次。在走出毕业的门槛将会是新的天地,你将有新的追求和目标,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交领域,新的思维和认识能力,你将要经历的没有人会预测到,只有在未知中摸索前行,坚持不懈,拥有自己坚定的立场和信念,持有自己特有的视角和观点,表达精确的语句和思想,打磨翻新的作品和艺术(泛指达到一定境地的思想成果),最终成为一个你想成为的人。
    当我们想到这里时候,感觉从小到大每经过一个阶段都会庆幸走(逃)过了 这一阶段的思考,因为每一阶段对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要求,而每个人都有权利去用自己的方式去成长,不论是跌跌撞撞的还是顺风顺水的。因此我们应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不要妄加评论而扼杀他们的热情,不要纵容恶习的生长而扭曲他们的心灵,不要过于管制他们的生活而限制他们的思维,不要编造一个美丽 世界的童话故事而蒙蔽他们的双眼,不要过度溺爱而打消他们给别人爱的念头,不要害怕他们惹事而让他们丧失了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要塞给他们不喜欢的事物而让他们找不到梦想和内心的方向……人与人之间太多的相互不能再一朝一夕铸就,因此不能光说“不要怎么样”,也要从反面思考,这就要在无数矛盾碰撞中得到真知,都在于个人对自我的把握和认识。接着有人就会说“如何把握自己,认识自己?说的太含糊了吧。经常看看励志的人和事取取经,或许会比较具体明确一点吧!”我想说:每个人的励志和成功都不是某个公式得出 的结果,成功也不是永久 的功绩。事物都是历久弥新的。人应保持持续鲜活的状态去充实生命的美好,而不是复制别人的人生,不是居高不接地气,也不是享受别人施舍给你 的一切,那你将成为相对论中静止的原子,在高速运转的世界里混沌呆滞,精疲力竭,因为你不懂得更新和增值而逐渐没有价值,失去运转的能力。人不是靠别人的激励才要懂得去前进。你问过自己吗?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是你喜欢做的事?什么是你前进的动力?什么才使得你实现自己从小撒的慌?从小到大你是不是快乐?你认为快乐是什么?快乐在你的生命当中能持续多长时间?……你问过自己比这些更多的问题吗?成长不只是经历了就成长了,而是自己把遇到的问题解决了。而你都不扪心自问,谈何成长?你都没有对自己负责,怎么能对他人负起责?责任感是书面官方的教育词汇吗?
    
谈到责任任这个词大到我们够不着,也小到我们力所能及。每个时代都有其对这一代人的要求,如果我们这代人看不清这个时代对我们的要求,而且我们不够去尽力去做,这就是不负责;然而,每个人都是一个小的个体,在其一生所遇到的是是非非中做到自己问心无愧就好了,你无法顾及的很全面,你只能做到你所能及的范围的责任。责任是一种相传甚久的正能量,时代为什么发展到现在这个光景,靠的是每个时代人的责任感,不同行业领域的人做好自己的事业,不论是为了什么,他们都在推动这个社会的发展。不要绝对的看待题,那都是片面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让很多问题都没有了准确答案,只能说中庸致和,大道至简。话说到这里还是会有人抱怨,抱怨别人,环境,社会……唯独没有抱怨自己不优秀。诺大的国度如果一切都没问题是不可能的,有问题是万万不能的。抱怨没有良好的机制去容纳这么多有野性和有惰性的人类,而你有没有想过一个良好机制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是这个机制的根本和载体,那就要从人本身出发去看待问题。有思想力和有长远目光的年轻人才是这个体制的首要人选,否则体制的变更也只是换汤不换药。所以追根究底就是这个问题:中国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初衷是以培养人才为导向还是以就业为导向? 决定了中国学生是否能成为建立良好机制和配合建立这个机制的人才和群众。就像每个家长都想要自己的孩子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但家长、学校、社会给孩子的教育思想和资源却远远达不到这样的理想,这是中国现在很尴尬的现象。问题很复杂很深远,讨论达成共识也未必能实现,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目标。
    虽然我现在还没毕业,但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将来自己经历的未尝不可。毫不犹豫地发表这篇日志是因为 -------
 其实我想说的是:毕业生真的毕了业吗?不要以为离开学校就可以不看书学习,否则你在面对挫折时将没有内心的支撑。看今年(2015年)我校毕业典礼最让人记住的一句话:
   “我不希望看到我们的毕业生在走出学校之后一帆风顺,更希望他们遇见挫折,这样才能检验他们是否学(悟)到了东西。一帆风顺都是假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