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音樂史上最優美的长笛协奏曲(Flute Concerto)

 木易斋 2016-01-06

古典音樂史上最優美的长笛协奏曲(Flute Concerto)

 
创建者:雪父





长笛
    长笛 (英:FLUTE ):是世界上最早产生的木管乐器之一,它的音色甜美、细腻,演奏技法方便、灵活, 属于管乐中的高音乐器,在管乐器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在管弦乐中经常演奏音乐主题、美妙的经过句及模仿一些轻巧、柔美、欢快的声音(如风声、鸟鸣、波浪等)。近代,正是由于对长笛本身构造的不断革新,使长笛的机械部分的性能日益完善,长笛的演奏技巧也随之得到了很大的突破与提高。以前无法做到的一些演奏技法如今已在各种乐曲中得到了应用。与其它的管乐器相比较长笛更擅长于演奏各种吐音,因为长笛属于边棱乐器,它的发音原理是利用气息撞击长笛吹口的边棱产生振动而发音,再由按笛身的按键控制管体内音波长短来决定音高的变化。因此长笛是管乐器中发音最灵敏、吹奏吐音最轻快、简单的乐器之一。
  长笛与古希腊神话中的牧神
  “当我们起舞、歌唱和饮食时,没有任何东西像长笛的乐声那样美妙。”
  ——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
  长笛起源可以追溯到深远的古代,它音色独特,其音色在中低音区朦胧纯厚;中音区清澈圆润;高音区光辉明亮,穿透力强;超高音区尖锐刺激,穿透力极强。长笛的音色由于缺乏泛音,显得不如其他木管乐器丰满,因此不适合模仿人声。但正由于这样的特点,长笛常常用来表现自然界,如田野、森林、湖畔、春天、小鸟及回声等。
  正如上面那句话所说,由于长笛优美动听的乐声,它出现在神话传说中,绝不是偶然。公元前5~前4世纪,是奴隶主民主政治获得巩固和发展的时期,也是希腊古典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音乐美学和音乐理论获得了很大发展。首先就是希腊悲剧。它由祭祀酒神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通常取材于神话传说和荷马史诗,以人和无法抗拒的“命运”之间的冲突,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悲剧(tragedy)一词希腊文是“羊”(tragos)与“歌”(ode)的结合。这可能和悲剧的演出常常附加一出“羊人剧”(satyras)有关。其中歌队装扮成希腊神话里的小神“羊人”(半人半羊的形象),表演轻松的短剧,以调剂剧场气氛。悲剧的形成和它的演出都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在许多传奇的神话中(例如关于奥尔甫斯、阿波罗的故事),人们就在思索音乐的神奇力量。而长笛,就正是这半人半羊的“羊人”的标志性乐器。
  古希腊神话中的山林和畜牧神潘(pan)——希腊最古老的神之一,使用的乐器就是长笛。上身为人、下身为羊的牧神出沒于森林、洞穴、山丘、大河与溪流,是创造力、音乐、诗歌与性爱的象征,同時也是恐慌与恶梦的标志,英文中的意为“恐慌”的panic一詞,就是源自牧神(pan)。潘的本意为牧地。在希腊神话中,潘是牧羊人、羊群、山林野兽、猎人以及乡村音乐之神。潘长着山羊的后臀、大腿和角,行为类似于古罗马神话中的农牧神faun或森林之神satyr。由于他被公认为牧地,树林和灌木山谷之神,因此潘神也常被人和农产和春季联系起来,但因功绩有限并没有被列入奥林匹斯众神之内。潘常随酒神狄俄尼索斯,是狂欢乱舞的卖纳德斯舞蹈的快乐的参加者。
在管乐艺术的发展中,18世纪上半叶以维瓦尔第、泰勒曼、巴赫和亨德尔这几位大作曲家的创作而著称。管乐器的表现力和技术性能的进一步完善和增加,以及演奏技巧的进一步提高,都与这些音乐家的演奏和创作活动直接有关。
     维瓦尔第的创作浩如烟海,他写了465首器乐协奏曲,其中包括13首长笛协奏曲和3首竖吹长笛的协奏曲;J-S-巴赫在室内乐作品中最突出的是长笛奏鸣曲,它们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几百年后,它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成为了长笛演奏曲目的中心;海顿在他的作品中充分挖掘了长笛独特音色中的特质,在他的音乐作品中长笛被广泛地应用,以表现一定的音乐形象;长笛作为独奏乐器在莫扎特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除了有两首长笛协奏曲以外,莫扎特还以这件乐器为主创作了长笛与室内乐队的行板以及一批室内乐重奏作品。贝多芬从小就对管乐器颇有兴趣,他10岁时就已经会演奏长笛这种在18世纪业余音乐圈中非常流行的乐器,在他后来创作的多部交响乐和多首乐曲中,都广泛使用了管乐器。贝多芬也是真正了解长笛的音色和技巧素质的作曲家之一。他首次在音乐中使用了长笛来表现心情感受的强烈和紧张,这在他的《莱奥诺拉序曲第三号》和第五、六、七号交响乐中均有体现。
     管乐器的真正发展是在19世纪,许多浪漫主义作曲家在其作品中广泛地开始使用。当时的乐器制造水平已经有了很大长进,出现了许多变形的管乐器。作曲家们充分发掘各种乐器的特点和各种搭配方法,进一步地促进了长笛音乐的发展。柏辽兹在回忆录中提到自己从小就会吹奏长笛,而他对管乐演奏艺术的见解则是非常的深刻。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一阶段,艺术家们对音乐发起了新的挑战,理查-施特劳斯、马勒、德彪西、拉维尔等作曲家都在音乐创作和配器中大量地使用了包括长笛在内的管乐器,例如,长笛是德彪西最喜欢的乐器之一,其管弦乐作品《牧神午后前奏曲》开头极特别的长笛独奏,就是尽人皆知的。作曲家使音乐具有了异常的色彩性和鲜明的形象性,在这里,长笛轻柔优美的声音为人们呈现出了一个梦境般的迷人世界。
     今天,长笛以其优美的音色、宽广的音域、丰富的表现力,不仅成为管弦乐队中不可或缺的高音乐器,而且还能在重奏组中与其它乐器和谐相处,同时也是木管乐器中使用最为频繁的独奏乐器。




长笛演奏家

郎帕尔(Jean-Pierre Rampal)

  郎帕尔是世界乐坛公认的20世纪资格最深、名望最高、口碑最好的长笛泰斗。法国是长笛的故乡,这位巴黎音乐学院教授的演奏也最大程度地体现着长笛的神髓。朗帕尔是把长笛带上世界音乐殿堂的第一人,在他之前,虽有不少杰出的长笛演奏家,但没有人可以像他一样赋予长笛全新的生命。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朗帕尔已成为国际上第一个真正的现代长笛大师,并赢得“长笛王子”的美誉。作为将管乐器的魅力发挥到极致的人物之一,他高贵、清澈而宁静平和的笛声处处传递着法国的音乐精神。生平概述  法国长笛家,20世纪最伟大的长笛大师之一。于1922年1月7日出生于法国马赛,其父亲约瑟夫是一名著名的长笛家,郎帕尔自幼随父学习长笛表演艺术,在家庭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下,郎帕尔对长笛充满了兴趣也有着扎实的基础。父亲当时是马赛交响乐团的长笛首席,小郎帕尔则常常进入剧院观看演出。1940年,朗帕尔进入马赛医学院就读,三年后纳粹占领法国,为避免被征役至德国当劳工,1943年他潜至巴黎,因特别原因得以进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仅用5个月的时间,就夺得学院比赛大奖,从而引起音乐界的注意。  战后,作为罕有的长笛独奏家,朗帕尔名声鹊起,1947年参加日内瓦国际比赛独占鳌头获一等奖,从此声名远扬。1949年被聘为威西歌剧院管弦乐团的首席长笛,后前往美国巡回演出,造成极大轰动。1956年起任巴黎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首席长笛,1960年出任巴黎音乐学院教授。期间,仍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忙于演奏和录音。在他的巅峰期,每年举行150到200场音乐会。郎帕尔在长笛演奏家中,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他的演奏,有优美、高贵、美丽动听的音色,惊人的演奏技巧、温馨而洗练的表情,其对巴洛克音乐的诠释尤见功力。缅怀大师  朗帕尔曾和众多的音乐家有过成功的合作,如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小提琴家帕尔曼等,以及朱利亚四重奏、东京四重奏等。他与里昂音乐学院教授郎奇罗等人组成的朗帕尔管乐重奏,以纯正的法国风格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他一生录制了400多张唱片,举办了4000多场音乐会。  朗帕尔的演奏优美高贵、温馨洗练,音色纯朴憨厚。在长笛演奏上,只要一提起“美声”,人们的脑海里会立即响起郎帕尔那光辉、高贵又美丽的笛音。再加上他那惊人的吹奏技巧,根基厚实,处处体现出音乐的真善美,使人听后,无不有绕梁三日之感。  作为一位承先启后的长笛大师,朗帕尔的最大贡献是重新发掘和编订了许多失传已久的巴洛克时代的长笛曲,包括海顿、维瓦尔蒂、斯卡莱蒂、勒克莱尔(Leclair)和泰勒曼(Telemann)等人的作品,并赋予它们鲜活的生命力。此外,他也涉及爵士乐、英国民歌、日本和印度音乐等,许多当代作曲家也为他创作作品,如普朗克、马蒂农、布烈兹等,如今这些作品已成为长笛曲目中的重要文献。  2000年5月20日,朗帕尔在巴黎去世。小提琴家斯特恩说:“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音乐家,他使得全世界重新以独奏乐器的角度来重视长笛。”法国总统希拉克也代表国家向他表示敬意:"长笛的乐音已经沉默了,这是充满悲伤与遗憾的沉默……”



詹姆斯·高威(James Galway)

詹姆斯·高威爵士(Sir James Galway,1939年12月8日出生)是个来自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长笛演奏家,被誉为"金笛手"。
詹姆斯·高威出生在爱尔兰的一个"长笛之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吹得一手好长笛。幼年时期的高威仅仅学习两年,就在当地长笛比赛赢得两项大奖,让他坚定了以长笛为职业的决心。15岁高威考入英国最高音乐学府--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随后又考取法国政府奖学金,进入巴黎音乐学院。但是繁琐的音乐学院课程让高威难以忍受,他毅然中途退学,21岁回到英国,受聘考文特花园歌剧院乐团、BBC管弦乐团、伦敦管弦乐团、皇家管弦乐团等多家交响乐团。1969年高威被指挥大师卡拉扬发现,在柏林爱乐乐团担任长笛首席6年--对于一名长笛音乐家来说,这应该是事业的巅峰了。但是高威却认为,自己的音乐生涯才刚刚开始--"我要让世界听到我的音乐"。
高尔威是一名古典音乐家,但是他的声誉远远超越了古典音乐圈,从爵士乐到世界音乐,从电影音乐到流行,高威在各个领域都游刃有余。一般说来大多数乐手都坚守自己的领域,因为一旦跨出自己熟悉的领域,很可能因为失败的尝试而危及声誉。
詹姆斯高尔威爵士成为盛名远扬的世界级的无与伦比的古典音乐作品演绎大师和完美的表演艺术家,他的魅力渗透到音乐的各个领域,令人无法抗拒。他的独特的笛声,华丽的技巧,耀眼的鉴赏力使他成为当代最受尊敬的最抢手的艺术家。
詹姆斯高尔威最与别不同的就是他的音乐总是充满了喜悦精神,生气勃勃,再加上其丰富多彩的音乐表现力、华丽精妙的技巧,让人被音乐的魅力所深深打动。



奥瑞尔·尼柯烈(Aurele Nicolot)

瑞士著名长笛演奏家,1926年生于瑞士奴夏特尔,先在苏黎士音乐学院受教,师承杰奈,后又去巴黎音乐学院深造,接受莫伊兹的教导。从1945年起,先后担任苏黎士哈雷管弦乐团以及温达都尔管弦乐团团员,此间,他参加了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并获得优胜,1950年后,他在柏林爱乐乐团担任首席长笛。从1953年起他在柏林音乐学院执教,同时活跃于独奏舞台,很快博得声誉,成为现代最伟大的长笛演奏家之一。
尼柯烈把自己的整个心灵都投入吹奏之中。他的演奏曲目从巴罗克时代至现代作品几乎无所不包,而且表演极为卓越。他对每一首作品都具有深入的研究和恰当的理解,演奏时全神贯注,充满信心,显示出他颇为强烈的倾诉力。像尼柯烈这样能使人确切地领受音乐魔力的演奏家是不多见的。
他的代表性唱片,有巴赫的长笛奏鸣曲、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号组曲、以及维瓦尔第的长笛, 协奏曲等。

帕特里克·加洛伊斯 (Patrick Gallois)

Patrick Gallois 长笛家,1956年出生于法国,十七岁进入巴黎音乐院师从朗帕尔与拉卢(Larrieu),两年后以第一名优异成绩毕业。毕业以后,嘉洛瓦在里尔(Lille)爱乐管弦乐团担任长笛首席,二十一岁应聘担任法国国家管弦乐团长笛首席与独奏家。1984年离开乐团,开始以独奏家身份闯荡国际乐坛。嘉洛瓦曾经在东西欧、北美与远东地区演出,也经常应邀与罗杰(Pascal Rog)、古特曼(Natalia Gutman)、齐玛曼、林赛四重奏一起参与室内乐音乐节。 



 曲目欣赏

莫扎特《C大调长笛和竖琴协奏曲》K299

这首《C大调长笛和竖琴协奏曲》K299/297c,作于1778年4月。那年莫扎特22岁,在法国巴黎结识了当时有名的长笛演奏家——驻伦敦的法国大使济尼公爵,公爵的女儿是一位竖琴演奏家,也是莫扎特的学生。此曲是1778年莫扎特应公爵及其女儿之邀而创作,让公爵父女在公爵女儿结婚庆典上共同演奏,旨在表达其父女的感情良好。此曲是一部祝贺用曲,既典雅又具有生动的表情。这部协奏曲既是长笛与竖琴完美绝伦的组合又是二重协奏曲题材的典型样板之一,时至今日它仍然是长笛和竖琴曲目中的佳作。它实际上是二重奏,是两个富有表现力的独特的乐器的相互倾诉和与交响乐队的倾诉。
  长笛和竖琴——也许是天下音色最美的两种乐器,而将两者放在一起作为协奏曲的主奏声部,这在常人看来也许是匪夷所思。然而莫扎特却是无所不能,他不仅如此做了,而且还做得非常漂亮。简直没有什么能难倒这位旷世天才的。这是一部清新流畅,抒情性非常强的作品。乐曲的主题均由独奏的长笛与竖琴奏出。长笛与竖琴以对话的形式,在清新优美的旋律基础上,还包含有丰富的华彩与演奏技巧。莫扎特极其精妙的乐思与作曲技法,使得整部协奏曲达到了一种简时不陋、繁时不乱的至高境界。曲中竖琴紧随长笛而作即兴嬉戏之状,真有点依依不舍的样子。莫扎特在此为长笛所写的乐思实在要令人想起碧蓝天空之下,具有英武气质的牧人一笛在手,便可将白云吸引得卷舒而来。不知大师当时有无想到过人类与自然的永恒关系问题,不过,慢乐章那悠扬的笛音响起,竟使人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孤独,寞寞长天之下只有长笛优美的声音及竖琴的追随在旷野上回荡,这里岂非有一种亘古难解的愁结?
  这部作品提供了丰富无比的旋律(莫扎特的乐思总是“太多”),怎样抵制无休止的华美音符的诱惑,既达到乐器与乐队音色的和谐统一,又能发挥出主奏乐器各自独特又生动鲜明的歌唱性特点,找出这个平衡点就成了演绎这部作品的难点。两位大师合作的此次录音,非但技艺卓绝而且兴意盎然、默契无间;1963年的录音传递出一种清丽绝俗的音色,在众多演录中也算是数一数二了。相比之下国内常见的西诺波利4D录音中主奏乐器部分则显得有点“温”了。



莫扎特《G大调第一长笛协奏曲》K.313

莫扎特的G大调长笛协奏曲和他的大多数作品一样,是为特定的使用目的而写的,这次干脆就是为了挣钱,为了筹措从萨尔茨堡到巴黎的一次昂贵的长途职业旅行所急需的款项。1777年10月底,莫扎特和母亲已远游至曼海姆,那里有著名的乐队和歌剧院。曼海姆的宫廷对这位二十一岁的天才并不太感兴趣。最后,一位业余长笛家德.让--一个在曼海姆的荷兰人--前来约请莫扎特创作一些简易的长笛协奏曲和长笛四重奏。
    长笛作为独奏乐器,莫扎特并不喜欢,所以尽管手头拮据,还是迟迟不写。荷兰人于1778年2月底离去时,订货还远没完工,莫扎特的收费只好减半。但是,尽管他不喜欢这一乐器,但一动笔就不可能无动于衷。荷兰人收到的一首G大调协奏曲远远超出了他原先期望的业余水平,并且成为此后二百年来长笛演奏家和听众的艺术享受。

莫扎特的《D大调长笛协奏曲》K.314

莫扎特的《D大调长笛协奏曲》是在《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的基础上改编的。
莫扎特创作此曲时二十一岁。这首长笛协奏曲原是莫扎特为萨尔斯堡宫廷乐队双簧管演奏家弗尔兰狄斯而作的《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1777年莫扎特赴曼海姆,又将它改编成《D大调长笛协奏曲》,从此成为最受长笛演奏家喜爱的乐曲之一。
全曲共三个乐章并都有明朗流畅的华彩段,优美的主题不断涌现,音乐充满青春活力。长笛的演奏特点在此曲中得到充分发挥,时而抒情优美,时而愉悦活泼,时而作流畅的快速进行,时而与乐队形成对话,长笛技巧高超的华彩段和乐队华丽爽朗的音响效果为乐曲增添了许多特色。中间乐章颇有诗意,第三乐章充满火花。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长笛协奏曲》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1675-1741)巴洛克时期意大利着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自幼学习小提琴与作曲,1714年起任威尼斯贫女音乐学校教师及乐长。除作有大量由一把小提琴及乐队来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外,尚作有不少用两至四把小提琴或木管乐器来演奏的协奏曲,以富于民间色彩和生活气息着称。此外,还作有歌剧十余部,以及康塔塔、经文歌、三重奏鸣曲、奏鸣曲等。他最着名的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他的音乐天才启迪了后来的巴罗克大音乐家,尤其是他丰富的作品和新颖的、科学的歌剧创作方法,刺激了现代意大利作曲家的好奇心。
在18世纪的头二三十年正是文艺复兴运动的黄金时期,作为杰出的意大利主调音乐代表维瓦尔第相当重视木管器乐的创作,他认为长笛是所有木管器乐组中音色最柔和舒服的乐器,他首创了“协奏曲”的音乐体裁,把器乐独奏和乐队“齐奏”协调统一起来,把协奏曲变成音乐性格鲜明、有序的音乐表现形式,充分发挥长笛本身的音色特点。维瓦尔第6首长笛协奏曲在古典音乐的协奏曲这种形式中比较独特,独奏乐器较多听到的是钢琴、小提琴。但吹管乐器的协奏曲较少听到,其实,小号、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等铜木管乐器的协奏曲悠扬婉转,暖人心扉,别具一格,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维瓦尔第的长笛协奏曲作品,目前我们知道的总共有31首,《六首长笛协奏曲集》是音乐史上最初出版的长笛协奏曲集,在1729年由阿姆斯特丹出版商卢赛奴出版。维瓦尔第分别以《海上风暴》、《夜》及《金翅雀》为《六首长笛协奏曲集》的前三首命名,后三首则没有标题,维瓦尔第不仅喜欢标题更是标题音乐的高手。



尽管维瓦尔第的大部分作品篇幅都不算很长,但是却总是在寻求新的创意,他为了取得自己想要的效果,尝试为各种乐器写协奏曲,或者尝试各种不同乐器的搭配,这个过程不是刻意为之的,而是随心所想地进行的。这样,便在无形之中编织出一个色彩斑斓的音乐世界,我们可以将之形容为一个奇妙的、充满魅力的大“万花筒”,在那里面,不同的“声音色彩”所组合成的“图案”,既是随机的,又是有机的,而它们所形成的不同效果,则会给听者以各异的感受。
作为众所周知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的创作者——维瓦尔第这个名字与具有巴洛克风韵的协奏曲紧密相连的,更被后世誉为“古协奏曲之父”的美称。他的一生写有五六百首协奏曲,他的清纯甜美的意大利风格穿越历史,一直温暖和雕塑着每一个爱乐者的心灵。

去虾米试听去虾米试听

曲目列表:
1.Allegro (Vivaldi)--Anneke de Vries


2.Chaminade: Concertino, Op.107--Paul Rhodes
『夏米娜德《长笛小协奏曲》 塞西莉·露易丝·斯蒂芬妮·夏米娜德(法语:Cécile Louise Stéphanie Chaminade,1857年8月8日1944年4月13日),法国女作曲家,钢琴...』

3.Ibert: Concerto for Flute & Orchestra - 1. Allegro--Charles Dutoit
『伊贝尔特《长笛协奏曲》 第一乐章 雅克·弗朗索瓦·安东·伊贝尔(法语:Jacques Fran ois Antoine Ibert,1890年8月15日-1962年2月5日),法国作曲家。早年就读于...』

4.Ibert: Concerto for Flute & Orchestra - 2. Andante--Charles Dutoit
『伊贝尔特《长笛协奏曲》 第二乐章』

5.Ibert: Concerto for Flute & Orchestra - 3. Allegro scherzando--Charles Dutoit
『伊贝尔特《长笛协奏曲》 第三乐章』

6.Flute Concerto In E Minor: Rondo--Saverio Mercadante
『Mercadante 梅尔卡丹特《E小调长笛协奏曲--回旋曲》 十九世纪意大利作曲家梅尔卡丹特(Saverio Mercadante, 1795-1870),早年在拿波里随金加瑞里学音乐,后来担任过...』

7.Concerto for Flute, Harp & Orchestra, K. 299 in C: Allegro--James Galway
『莫扎特《C大调长笛和竖琴协奏曲》K299 第一乐章 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有两个呈示部。以演奏C大调分散和弦的第一主题始,以协奏曲常用的方式发展,第二主题在原调下,分配给圆号、双簧管、小提琴、中提琴...』

8.Concerto for Flute, Harp & Orchestra, K. 299 in C: Andantino--James Galway
『莫扎特《C大调长笛和竖琴协奏曲》K299 第二乐章 小行板,F大调,省略发展部的奏鸣曲式,只用弦乐伴奏,柔美的第一主题与属调上的两个第二主题一一呈示之后,插入一段竖琴流畅的音群,3支旋律回到原调再现后...』

9.Concerto for Flute, Harp & Orchestra, K. 299 in C: Rondeau: Allegro--James Galway
『莫扎特《C大调长笛和竖琴协奏曲》K299 第三乐章 回旋曲,快板,C大调。主题先由弦乐表现,管乐重复,合奏主部后,竖琴以新的独奏主题登场,由长笛引出G大调旋律。第一插句在弦乐帮助下,由长笛展示,竖琴重...』

10.Wolfgang Amadeus Mozart: Flute Concerto No. 1 In G, K 313 - I. Allegro Maestoso--Claude Monteux;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Neville Marriner
『莫扎特《G大调第一长笛协奏曲》K.313 第一乐章』

查看全部曲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