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有趣”比“优秀”更可贵?

 决斗的人 2016-01-06

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加入麦肯锡这样的顶尖公司?我相信大部分人的想法是:清北复交毕业,国外top MBA加分,简历资历金光闪闪……那是不是出身不好的人就永远没有机会了呢?非也。麦肯锡内部员工以亲身经历现身说法:我们这里只有一半甚至更少的人是那种符合人们对麦肯锡固有期待的人生赢家,其余更多的是你看着他的经历都会瞠目结舌的人,不是因为大公司的实习或工作履历,不是因为名校MBA,而是人生经历。他们有的在非洲支过教,有的周游各国并在阿富汗被塔利班追着满街跑,有的当了半辈子职业橄榄球运动员……

职场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我们常人眼中完全符合各项标准的“理想雇员”,他们毕业于名校、成绩优异、推荐信出彩、简历完美、无可挑剔;另一种可能毕业于名校,也可能出自普通大学,换过许多工作,经历过过各种匪夷所思的事,职业生涯称不上一以贯之,但人生经历却非常“有趣”——如果你是HR,当这两种人都站在你面前,你更倾向于雇佣哪一个?也许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而麦肯锡却用实际行动选择了后者。为什么在麦肯锡眼里,“有趣”会比“优秀”更值得下注?

“有趣”的人会给你一种 “意外感”

“有趣”不是你幽默得能把别人逗笑,幽默只是“有趣”的一种表现形式。这里所说的“有趣”是指那些简历看起来没那么“优秀”,却用实际经历跳脱了大家的“想象”,带给别人“意外感”的人。

“有趣”的人往往经历了很多逆境却依然热爱生活,即便在最艰苦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成长和变革。

我的一位老师算是一个我见过的蛮有趣的人。他是90年代初的研究生,读书期间追到比自己小14岁的师妹。毕业工作不好分配,师妹拿到了一个在南方某城市当中学英语老师的offer,而老师义无反顾地跟着对方去南方发展,然后辗转在当地一家事业单位谋了个文职。当时两人已经结婚,收入微薄,日子过得清苦,但两个人都热爱俄国文学,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吃完饭,便围着炉子一起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等俄罗斯作家的小说。在那个改革开放人人下海赚钱淘金的狂热年代,一对小夫妻领着不怎么丰厚的工资,租住着寒舍,还天天捧着文学过生活,简直让人不可想象。可就是文学成了异乡漂泊的他们最大的慰藉。两个人又都喜欢写作,便一起写诗写文章,给报社杂志投稿。后来,我的老师成了文化圈的知名评论人,而他的爱人也收到了京城某知名报社伸出的橄榄枝。于是,两个人双双辞了工作,卷起铺盖卷就坐着火车来北京发展。

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去这位老师家里做客。说起曾经的艰苦岁月,老师脸上荡漾着幸福温暖的笑容,他告诉我们:人生充满“意外”,如果不是因为你们的师母,我不会去南方发展;如果不是去南方,我不会围炉读俄罗斯文学让自己摆脱无聊;如果不是因为写文章,我以为人生一辈子就那个小城市永远定格了;如果不是因为有作品发表,我们又怎么会转着转着又回到了北京,在二环买上大房子,成了文化圈的座上宾。

老师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盘棋局,即便看似格局已定,也有扭转乾坤的那个“意外”发生。不管你起点如何,是出彩还是黯淡,都无法决定你未来的人生基调。过得认真,过得“有趣”,才能有惊喜降临。

“有趣”的代价与非凡之处

“有趣”的人往往身负很多故事。这些故事可能是辗转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颠簸奇遇;可能是经历过各种不同行业、不同职位的行业变动;可能是遭遇过各种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已修炼到对大悲大喜、大善大恶能从容应对的境界;也可能是在艰难困苦中依然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摸爬滚打,排除万难的成长历程……

他们也许不是一路高歌猛进的“天生优秀”,也许不是一帆风顺的万事无忧。他们的经历代表着不连贯、无稳定、不聚焦。但另一方面,你仔细想想,这样曲曲折折的经历,是不是也意味着他们曾经和很多障碍做过斗争。然后,他们趟过了困难的河流,带着笑容站在你面前,举重若轻地讲述他们的故事,脸上带着自信,一点也看不出沧桑气。就是他们的非凡之处。

我们有理由相信:雇佣了这样一个专业经验没那么丰富却经历过挫折依然热爱生活的“有趣”员工,你根本不用担心他们会把工作搞砸了。充其量,他们上手慢一些,但是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总能表现出骁勇善战的一面,即便是身陷最绝望的境地,他们也不会轻易放弃。

这让我想到了很多天生“优秀”的员工。他们的确有牛逼闪闪的履职经验。但是他们也有些“娇嗔”。到了一家公司往往放不下身段,觉得自己过去一直很牛逼,在这里别人都要听他的。稍有不如意不遂心,便发牢骚抱怨这抱怨那,扰乱军心不说,还容易动不动就辞职另谋高就。我想,缺少“有趣”这层修炼的“优秀”,其实是看上去很美好,实则很脆弱。

韩国电视剧《未生》很好得诠释了这两种职场人。张克莱代表的是一直沉浸在围棋世界里、没有正规大公司从业经历的职场菜鸟,而张白旗是从小到大一直优秀的“好员工”。可是这两个人在职场上的表现却截然相反:经历过巨大挫折的张克莱,在职场被上司同事瞧不起,那就用心去做,比别人更能吃苦,更能忍耐,更可贵的是,他能用围棋世界里的思维去应对各种职场的问题,甚至能比别人独辟蹊径、解决难题;而张白旗则哪哪都不对劲,在他眼里,上司故意刁难,同事不友好,菜鸟张克莱竟然屡立奇功,心里更是一万个不服气,感觉公司竟然让这样“差劲”的员工进来“侮辱”他这样的“优等生”。

我想,《未生》所传达出的价值选择,也许并不一定是职场的主流。大部分公司还是倾向于雇佣那些天生“优秀”的人,因为这是一个高效便捷也安全的选择。但是,那些看上去没那么优秀,却很“有趣”的人,他们潜在的价值却是表面上看不到的、大数据算不出的、经验也不好测量的。

“有趣”的人比“优秀”的人更容易创新

不过,在现如今这个提倡“创新”的时代,当越来越多的HR把“你觉得你有创新潜质吗?”的问题抛给面试者的时候,似乎选人的标准已经有所微调了。

那些从名校流水线上出产的“优秀”者,似乎耍不出什么“创新”的大招,而在千奇百怪的独特经历中变得“有趣”的人,却往往会让你脑洞大开、眼前一亮。譬如那个休学、热衷禅修、被苹果解雇又逆袭回苹果的乔布斯,那个一心只想当画家却最终成了硅谷创业导师的保罗·格雷厄姆。

所以,有趣比优秀更可贵。当你还在忙碌着刷新你的简历的时候,不妨去丰富你的经历,开拓你的世界,拓展你的情趣,做一个让别人靠近了就不想离开的人。这比你的名校、名企的头衔更值得信赖。

微享派原创文章,作者赵欣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