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垃圾围城困局 深圳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深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人口高度聚集,近年来深圳垃圾产生量持续增长,“垃圾围城”正在悄然逼近,主要表现为: 一是垃圾产生量持续快速增长。据统计,深圳近年来的垃圾产生量年均增幅约为8%,2013年深圳每日垃圾产生量已超过1.4万吨,按此增长趋势,预计2017年每日垃圾产生量将超1.7万吨。 二是现有垃圾处理设施严重不足。目前,全市的垃圾尚未实现100%无害化处理,且填埋场已严重超负荷运行,无害化处理率呈下降趋势。如:下坪填埋场设计处理能力为2000吨旧,实际处理量在3500吨/日以上,高峰值达到4500吨旧;老虎坑填埋场设计处理能力为1800吨旧,实际处理量在3500吨旧以上。另外,龙岗区每天仍有部分垃圾采用简易堆填方式处理。 三是填埋处置方式难以持续。目前,深圳垃圾处理仍以填埋为主,占60%以上。这种处置方式虽然具有投资小、运行成本低、处理量大、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和调节能力强等优点,但占地面积大,需要不断消耗土地资源,而深圳土地资源紧张,选址非常困难或者说根本无址可选,以填埋处理为主导的方式将难以持续。 四是新建处理设施困难大。垃圾焚烧处理设施虽然用地少,焚烧技术也日新月异,有重大科技突破,但居民对焚烧处理心存忧虑,抵触大,近年来焚烧厂建设举步维艰。 五是现行混合收运模式有弊端。深圳垃圾成分中有机质垃圾约占50%左右,这部分垃圾含水率高,容易腐败变质,产生污水和臭气,垃圾混合收运增加了后续处理和综合利用的难度。如:不利于废品的回收和分拣;在收运过程中,容易造成污水滴漏和臭气污染;以填埋方式处理,“臭气”难控制,渗沥液难处理,德国等欧盟成员国从2005年就已经禁止混合垃圾直接填埋处理;以焚烧方式处理,热值较低,效益差。 该负责人认为,按照现行的“产生多少-收运多少-建设多少填埋场或焚烧厂”的治理模式,已无从破解“垃圾围城”的困局。因此,需转变垃圾管理理念,以垃圾减量和分类为突破口,确立预防产生与多元治理并举的垃圾管理新思路,逐步建立“避免产生-资源回收-分类处理-能量循环”的垃圾管理新模式,从源头上避免或减少垃圾产生,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减少垃圾最终处理量的目标。 共性问题个性处理 “垃圾围城”是国内外许多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口高度聚集过程中遇到过的或正在面对的共性问题,德国、日本、旧金山、台北等国家和城市的垃圾管理实践已表明,垃圾减量分类是解决垃圾困局的有效途径。所谓垃圾减量,就是将避免或减少垃圾产生的理念贯穿到产品设计、制造、生产或工程施工、销售流通和消费等环节中,倡导清洁生产和低碳生活,减少资源消耗和垃圾产生。垃圾分类则是将日常生活垃圾分成可回收物、厨余垃圾(俗称“湿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俗称“干垃圾”)四类,进行分类收运和处理。 深圳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实施垃圾减量分类,不但可以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减少废弃,而且为垃圾分类处理创造前提条件。提高厨余垃圾的综合利用水平,减少二次污染,减少需要最终填埋或焚烧处理的垃圾量,缓解处置设施建设压力。 目前深圳的垃圾管理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并引领国内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已规划建设了清水河、老虎坑、白鸽湖、坪山4个环境园区组团,建立了全市一体化的垃圾收运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国内城市普遍面临的垃圾收运二次污染问题;建成7座垃圾焚烧发电厂、3座卫生填埋场,以及餐厨垃圾综合利用厂、粪渣处理厂、病死禽畜处理厂等一批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较好地解决了垃圾处理问题。其中,综合厂和下坪场分别为国内第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和第一座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焚烧发电和卫生填埋技术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老虎坑、南山、盐田等垃圾焚烧厂技术指标,实际运行工况和排放标准均优于国家标准,已接近或达到欧盟标准;填埋气体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项目均成效显著。 吹响号角 鉴于此,一场以垃圾减量分类为突破口的突围战正式吹响号角。 2012年,深圳市城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深圳正式启动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将在深圳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居民小区等500个示范单位(小区),按标准配置垃圾分类设施、收集设施,至2015年,全市基本实现人均垃圾产量“零增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有害垃圾安全处理率达到100%。 2015年2月6日,深圳市市长许勤主持召开市政府五届一百二十六次常务会议。会议指出,环境质量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全市范围推广‘盐田经验’,推进垃圾减量分类处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建美好家园。” 2015年,深圳将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减量分类。记者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获悉,将推出多个创新举措,调动全市单位、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如设立“资源回收日”,全市废家电、废家具等大件垃圾实行电话预约制度,市民电话预约,收运处理企业派人上门收取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将在全市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达标小区创建活动,并会同相关部门制定考核标准,每年组织考核验收,对考核通过的予以通报,对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单位、小区、家庭和自然人,成绩显著的,给予奖励和补贴。同时,动员全部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垃圾分类减量活动。鼓励优先采购列人可循环经济产品政府采购目录的办公用品,鼓励有食堂的采购净菜和洁净农副产品。严格执行限塑令,提倡网上办公和双面用纸,不用或者少用一次性纸杯和一次性签字笔,减少垃圾产生量,对单位产生的有害垃圾单独收集和存放,定期送往指定地点。还将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和范围。在深圳东、西、中部各选取一处公园,划定区域作为宣传教育基地,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示范公园。 末端处理是关键 早在2000年6月,深圳就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垃圾减量分类试点城市,但由于分类不明确等原因,试点工作一度停滞不前。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当年垃圾减量分类只分成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全国都没找到一条明晰的垃圾分类路线。根据中国人的生活习惯,50%生活垃圾是厨余垃圾,因此,重启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处理好厨余垃圾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记者在调查时也发现,深圳各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有冷热不均的情况。目前,个别区因经费不到位、垃圾减量分类专项资金尚未落实,制约了工作推进。在调查中,有些市民也向记者透露自己的担忧:“以往提倡垃圾分类,到了清运环节,分好的垃圾又被重新混装,那么我们分好的垃圾会不会最终自分了?”如何确保深圳的垃圾分类不会出现“前端分类后端大锅烩”?深圳市城管局负责人表示:“深圳要做好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宁愿速度放慢一些,但必须有序推进,避免出现‘前端居民搞分类,后端处置大锅烩’的局面。收集的垃圾除了交给深圳南山已建成的餐厨垃圾处理厂、罗湖福田等地的混合垃圾处理厂处理外,没处理条件的,必须在小区安装小型处理设施,特别是餐厨垃圾,绝不能回流。” “垃圾减量分类是否成功,主要看末端处理是不是真正分类,如果末端是‘大杂烩’,把分类的垃圾又混在一块,那就是劳民伤财。我们绝不能搞形式主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对记者强调,要把垃圾减量工作做好,一定要把末端厨余垃圾处理设施搞好。 该负责人介绍,2015年深圳将更好地解决垃圾分类出路问题,进一步优化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其中,加快资源再生利用设施建设,采取PPP模式,发挥宝安区和龙岗区现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覆盖面广、规模化、网络化的优势,分别建设1处资源回收与再生利用机构,保证玻璃、塑料、废旧织物等低价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同时,在全市培育2个以上的大件垃圾回收处理企业,负责收运处理废家电、废家具等大件垃圾。 此外,加快推进餐厨(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度。2016年底前,各区(新区)分别建成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力争实现全市总处理能力达到2490吨旧的目标。而对于现有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将进一步规范并加强监管。其中着重加强南山(盐田)垃圾焚烧厂垃圾处理设施二次污染物的监管,运用在线监管系统,对垃圾运输车辆和三废运输车辆(废水、炉渣、飞灰)、垃圾焚烧发电厂关键设备运行情况实时监管,保障两厂安全环保运行。还将委托有资质机构对全市运行的36座厨余垃圾处理设施进行日常巡查、取样、分析,保障设施环保运行。 垃圾减量分类典型案例 文/曾伟 2011年,深圳市城市管理局与深圳万科房地产公司、瑞赛尔公司、华力成公司等企业合作,在万科金色家园、塘朗雅苑、金湖酒楼等单位(小区)开展垃圾减量分类和打造低碳厨房试,点工作。 塘朗雅苑垃圾分类试点项目 塘朗雅苑位于西丽的龙珠一路,由深圳市华力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垃圾减量和分类试点工作。与金色家园模式不同的是:给每家每户配送一只带盖的厨余垃圾投放小桶,住户只需将厨余垃圾桶放到大门口,清洁工作上门收集,并负责将厨余垃圾桶清洁后放置在原处,厨余垃圾收集后投置厨余垃圾降解机内处理,将厨余垃圾转化为肥料、营养土,用于小区和家庭绿化。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取消了厨余垃圾收集袋,收集方式更环保更经济;按门牌标识上门收集便于考核和指导;厨余垃圾不出小区,能就地处理;厨余垃圾降解机设计精巧、安装方便,污染和噪声小。 金色家园垃圾分类试点项目 金色家园小区位于福田区景田北,是万科开发管理的物业小区,有住户1373户和部分临街店铺,目前小区总人数约6500名,日产垃圾约为6.5吨,垃圾减量和分类试点工作具体由深圳市瑞赛尔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其主要做法是:通过前期调研,完成793户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调查,并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在小区内增设垃圾分类收集桶,设立垃圾分类和废品回收服务站,改造厨余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并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动员和指导培训;给每家每户发放1个厨余垃圾桶、1个其他垃圾桶和1个可回收物箱,同时配送垃圾袋,并在每个单元层楼的安全通道口设置1个厨余垃圾收集桶和1个其他垃圾收集桶。厨余垃圾在改造后的垃圾屋内进行脱水预处理,再集中综合利用。由于选择的小区居民整体素质较高,环境意识和家园意识较强。垃圾收运流程设计简单,实际操作便捷。 只需要居民在家里将“湿”垃圾单独投放到配送的厨余垃圾专用容器内,再按往常方式投放,唯一不同的是楼梯间原来只设一个桶,现增设一个厨余垃圾收集桶,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要分开投放,其余的均照旧,没有因垃圾分类给居民带来太多的额外经济负担和工作量。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居民参与率84.51%,垃圾分类准确率45.34%,资源回收率提高了7%,垃圾减量45.98%(包括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 金湖酒楼低碳厨房试点项目 金湖酒楼位于银湖路口,由深圳市瑞赛尔环保股份公司负责运营。其主要做法是将餐厨垃圾经过固液分离机进行脱水预处理,将分离出来的油水、厨房洗涤水和油烟汇集到油水分离机,将油、水分离,废弃油脂回收率可达到95%以上,分离后的水能达到环保排放标准。再将分离预处理后的干厨余和回收的油脂集中运往工厂深加工。该工艺的特点是低碳、环保、经济,为从源头上防止地沟油重回餐桌提供技术保障,不足之处是该工艺需进一步论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