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婺州学馆 2016-01-06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金华府城图)

 

  3月18日,金华市博物馆终于建成开业。这个以灿烂的八婺文化著称、拥有骆宾王、吴晗、艾青、邵飘萍、陈望道、施光南等文化名人和无数名胜古迹的浙中城市,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市级博物馆!

  3月21日,我带着期盼的心情,走进了博物馆……去亲近这座城市的历史,去触摸这座城市的文化。

 

【博物馆·背景】

  悠久的文明史和2232年的建制史,为金华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深厚的城市文化积淀,孕育了别具一格的婺文化,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历史文化遗存。名人、婺剧、道情、黄大仙、诗词等,都有独特之处,即便只是一只火腿,也饱浸着厚重的文化。“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早在南宋时期,李清照便生动地概括了金华的重要位置和雄伟气象。

 

  昨天的金华,还要依赖太平天国侍王府来承担本属于博物馆的功能,但由于场地、环境等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的瓷器、字画、杂件等遗存物品,被锁在侍王府的文物库房里,独守寂寞,难见天日。如今,侍王府中轴线被打通,原金华师范学校所在地腾出55亩地,规划建设与侍王府、八咏楼古迹以及八咏路、酒坊巷历史地段形成一个片区的“博物馆群”,让博物馆与现有的古迹融为一体。


【博物馆·现场】

  青砖白墙玻璃地,拱门石阶名人像。博物馆造型有着现代风格的简洁大气,细节中又不失古典风格的精致典雅。

 

  穿过刻着清明府城图的矩形绿色玻璃地面,沿着绿色玻璃铺就、融合了通济桥元素,有着青石护栏的台阶拾级而上,仿若漂行在清澈的婺江水上,飘逸自如。走进中间拱门,便发现里面别有洞天,一个巨大而且采光极好的天井,中心仍由一块巨大的矩形绿玻璃铺就,博物馆中庭,一扇两层楼高的巨大《金华赋》屏风形象地再现了古“金华府”风采。

 

  环顾四周,撞入眼帘的是叠加组合相得益彰的四大金华元素“通济桥—婺江—名人—北山”。 7位金华名人铜像罗列有致,左右两侧是两组从太平天国侍王府纪念馆119幅壁画中精选出来、由专家精心复制的最有代表性的6幅画作。走到天井中央,回望在一条轴线上的三块矩形绿色玻璃,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市博物馆建设指挥部指挥、市文物局局长方竟成的着力描述中所指的婺江意象啊。那么,北山在哪儿?是中庭那扇用很中国的回文框镶就的刻有《金华赋》的巨型石雕屏风吗?通济桥和婺江描绘出水的意象,壁画和名人雕像彰显了博物馆的人文内涵。

 

    天井右侧的展馆是博物馆的重头戏———“十大镇馆之宝暨馆藏精品展”,有太平天国时期最珍贵的文物石雕团龙、木印,以及很多珍藏的古藏文件。中庭巨型屏风后面左侧展馆是博物馆开馆的另一场大戏———“神韵婺州窑”,展出了婺州窑的三大名窑哥山窑、葛府窑、铁店窑数十件瓷器和代表三大窑各个时期精湛工艺的部分瓷器碎片。


【绝对看点:神韵婺州窑】

  大概是三年前,因为帮个朋友做电台节目,席间与陈新华老师等一起吃饭。那时,我才知道陈新华老师一门心思扑在研究和复原婺州窑的工作上。时至今日,我终于在此看到了陈新华老师的力作——神韵婺州窑。我非常欣赏老一代艺术家身上的执著与专注,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我们今天会缺失更多精神上的东西。

 

  相比如今拍卖场、收藏界那些炙手可热的瓷器品种,婺州窑或许还没有获得足够的关注,却几乎涵盖了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整个过程,这就是婺州窑的神奇、瑰丽之所在。关于婺州窑早期的历史记载并非出自研究资料或艺术书籍,而是源于唐代十分兴盛的一项社会活动:“斗茶”。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曾记载:“碗,越州上,鼎州次之,婺州次,岳州次……”陆羽细举了不同材质的瓷碗对泡茶品茶的影响,其中就提到了婺州窑。

 

  被忽略多年的婺州窑重新跃入人们视野,是因为1976年韩国新安海域水下打捞出中国元代沉船的10000多件元代中国陶瓷中,竟有82件铁店窑的钧釉花盆和三足鼓钉洗,其天蓝、月白乳浊釉和釉厚处的灿烂窑变美轮美奂。这对中国钧窑的起源和工艺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也为婺州窑在唐宋的定位与品格提供了新的物证。

 

  婺州窑包括东阳市歌山窑、葛府窑和金华铁店窑三大名窑。三大窑各有特点,鼎盛期也各不相同。


  [东阳市歌山窑]的烧瓷时间从唐早期开始到北宋为止。在唐中晚期以烧制碗为主,兼烧碟、四系罐、唾壶、青瓷蟠龙瓶等产品。歌山窑的代表作是高脚花口碗,这碗的做法是按唐代金银器的造型进行制造的,它的釉和上海博物馆中的海棠式碗一致(那只碗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中的一件,被人们称为秘色瓷)。从此可见,在当时歌山窑质量之高。

 

  [东阳市葛府窑]就是婺州古瓷在五代到北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窑口。位于东阳市约26.5公里的南马镇葛府村至东庄村长约5公里的东北侧山麓一带。其烧造时期为五代至北宋。葛府窑瓷器的胎质比起金华的其他窑口要显得洁白细腻很多。葛府窑瓷器的瓷土含铁量相对较低,同时淘洗得比较精细,所以瓷胎显得洁白细腻。最后葛府窑瓷器的釉相比其他窑要显得厚一些,滋润一些,有的要偏绿一些,甚至和后来的龙泉窑中的粉青和梅子青很接近,葛府窑瓷器的精品完全可以和越窑精品相媲美。只是葛府窑的精品只能在窑址的瓷片中看到,出土的完整器件非常少见。

 

  [金华铁店窑]位于金华市婺城区琅琊乡铁店村,烧窑时间从北宋到元。除了烧本地传统特色的青瓷外,从南宋开始到元为止,出现了烧制钧瓷系的乳浊釉产品,其中许多产品和韩国的新安沉船出水瓷器中的钧瓷风格一致。铁店窑是瓷器之路的重要节点,通过白沙溪走向大海,传向海外,是长江以南钧窑系的代表。

 

  由于金人南下和连年的战争,经济实力快速下降,随着经济的下降,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下降。于是,瓷器的生产也变得粗糙。同时,由于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的崛起,婺州古瓷产品竞争力下降,到了元末逐步退出了历史。但是,在这一时期,由于中原地区的人民大量南迁,许多中原地区的陶瓷工匠也随之南下,这也带来了北方的文化因素,这种文化因素自然也反映在婺州古瓷的制作上,使之出现了新的亮点。在这里最典型的是以金华铁店窑为首的乳浊釉瓷器的生产。故宫博物院文物专家冯先铭先生把铁店窑称为长江以南的钧窑。


  金华博物馆,带给我们很多满足,还有更多期许。(上述部分文字资料来源于《金华日报》)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博物馆南大门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名人雕塑_施光南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中庭巨型屏风_金华赋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神韵婺州窑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陈新华老师力作.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镇馆之宝_盘龙石雕,太平天国年代的.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我超喜欢的。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关于婺州窑的始末……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博物馆与侍王府、八咏楼等一脉相连。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超贵的西餐厅——姐吃的不是西餐,吃的是一种源于文化的享受。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我最爱的餐厅,里面有很多古董。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多想有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院落。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金华府城图)

 

  3月18日,金华市博物馆终于建成开业。这个以灿烂的八婺文化著称、拥有骆宾王、吴晗、艾青、邵飘萍、陈望道、施光南等文化名人和无数名胜古迹的浙中城市,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市级博物馆!

  3月21日,我带着期盼的心情,走进了博物馆……去亲近这座城市的历史,去触摸这座城市的文化。

 

【博物馆·背景】

  悠久的文明史和2232年的建制史,为金华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深厚的城市文化积淀,孕育了别具一格的婺文化,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历史文化遗存。名人、婺剧、道情、黄大仙、诗词等,都有独特之处,即便只是一只火腿,也饱浸着厚重的文化。“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早在南宋时期,李清照便生动地概括了金华的重要位置和雄伟气象。

 

  昨天的金华,还要依赖太平天国侍王府来承担本属于博物馆的功能,但由于场地、环境等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的瓷器、字画、杂件等遗存物品,被锁在侍王府的文物库房里,独守寂寞,难见天日。如今,侍王府中轴线被打通,原金华师范学校所在地腾出55亩地,规划建设与侍王府、八咏楼古迹以及八咏路、酒坊巷历史地段形成一个片区的“博物馆群”,让博物馆与现有的古迹融为一体。


【博物馆·现场】

  青砖白墙玻璃地,拱门石阶名人像。博物馆造型有着现代风格的简洁大气,细节中又不失古典风格的精致典雅。

 

  穿过刻着清明府城图的矩形绿色玻璃地面,沿着绿色玻璃铺就、融合了通济桥元素,有着青石护栏的台阶拾级而上,仿若漂行在清澈的婺江水上,飘逸自如。走进中间拱门,便发现里面别有洞天,一个巨大而且采光极好的天井,中心仍由一块巨大的矩形绿玻璃铺就,博物馆中庭,一扇两层楼高的巨大《金华赋》屏风形象地再现了古“金华府”风采。

 

  环顾四周,撞入眼帘的是叠加组合相得益彰的四大金华元素“通济桥—婺江—名人—北山”。 7位金华名人铜像罗列有致,左右两侧是两组从太平天国侍王府纪念馆119幅壁画中精选出来、由专家精心复制的最有代表性的6幅画作。走到天井中央,回望在一条轴线上的三块矩形绿色玻璃,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市博物馆建设指挥部指挥、市文物局局长方竟成的着力描述中所指的婺江意象啊。那么,北山在哪儿?是中庭那扇用很中国的回文框镶就的刻有《金华赋》的巨型石雕屏风吗?通济桥和婺江描绘出水的意象,壁画和名人雕像彰显了博物馆的人文内涵。

 

    天井右侧的展馆是博物馆的重头戏———“十大镇馆之宝暨馆藏精品展”,有太平天国时期最珍贵的文物石雕团龙、木印,以及很多珍藏的古藏文件。中庭巨型屏风后面左侧展馆是博物馆开馆的另一场大戏———“神韵婺州窑”,展出了婺州窑的三大名窑哥山窑、葛府窑、铁店窑数十件瓷器和代表三大窑各个时期精湛工艺的部分瓷器碎片。


【绝对看点:神韵婺州窑】

  大概是三年前,因为帮个朋友做电台节目,席间与陈新华老师等一起吃饭。那时,我才知道陈新华老师一门心思扑在研究和复原婺州窑的工作上。时至今日,我终于在此看到了陈新华老师的力作——神韵婺州窑。我非常欣赏老一代艺术家身上的执著与专注,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我们今天会缺失更多精神上的东西。

 

  相比如今拍卖场、收藏界那些炙手可热的瓷器品种,婺州窑或许还没有获得足够的关注,却几乎涵盖了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整个过程,这就是婺州窑的神奇、瑰丽之所在。关于婺州窑早期的历史记载并非出自研究资料或艺术书籍,而是源于唐代十分兴盛的一项社会活动:“斗茶”。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曾记载:“碗,越州上,鼎州次之,婺州次,岳州次……”陆羽细举了不同材质的瓷碗对泡茶品茶的影响,其中就提到了婺州窑。

 

  被忽略多年的婺州窑重新跃入人们视野,是因为1976年韩国新安海域水下打捞出中国元代沉船的10000多件元代中国陶瓷中,竟有82件铁店窑的钧釉花盆和三足鼓钉洗,其天蓝、月白乳浊釉和釉厚处的灿烂窑变美轮美奂。这对中国钧窑的起源和工艺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也为婺州窑在唐宋的定位与品格提供了新的物证。

 

  婺州窑包括东阳市歌山窑、葛府窑和金华铁店窑三大名窑。三大窑各有特点,鼎盛期也各不相同。


  [东阳市歌山窑]的烧瓷时间从唐早期开始到北宋为止。在唐中晚期以烧制碗为主,兼烧碟、四系罐、唾壶、青瓷蟠龙瓶等产品。歌山窑的代表作是高脚花口碗,这碗的做法是按唐代金银器的造型进行制造的,它的釉和上海博物馆中的海棠式碗一致(那只碗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中的一件,被人们称为秘色瓷)。从此可见,在当时歌山窑质量之高。

 

  [东阳市葛府窑]就是婺州古瓷在五代到北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窑口。位于东阳市约26.5公里的南马镇葛府村至东庄村长约5公里的东北侧山麓一带。其烧造时期为五代至北宋。葛府窑瓷器的胎质比起金华的其他窑口要显得洁白细腻很多。葛府窑瓷器的瓷土含铁量相对较低,同时淘洗得比较精细,所以瓷胎显得洁白细腻。最后葛府窑瓷器的釉相比其他窑要显得厚一些,滋润一些,有的要偏绿一些,甚至和后来的龙泉窑中的粉青和梅子青很接近,葛府窑瓷器的精品完全可以和越窑精品相媲美。只是葛府窑的精品只能在窑址的瓷片中看到,出土的完整器件非常少见。

 

  [金华铁店窑]位于金华市婺城区琅琊乡铁店村,烧窑时间从北宋到元。除了烧本地传统特色的青瓷外,从南宋开始到元为止,出现了烧制钧瓷系的乳浊釉产品,其中许多产品和韩国的新安沉船出水瓷器中的钧瓷风格一致。铁店窑是瓷器之路的重要节点,通过白沙溪走向大海,传向海外,是长江以南钧窑系的代表。

 

  由于金人南下和连年的战争,经济实力快速下降,随着经济的下降,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下降。于是,瓷器的生产也变得粗糙。同时,由于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的崛起,婺州古瓷产品竞争力下降,到了元末逐步退出了历史。但是,在这一时期,由于中原地区的人民大量南迁,许多中原地区的陶瓷工匠也随之南下,这也带来了北方的文化因素,这种文化因素自然也反映在婺州古瓷的制作上,使之出现了新的亮点。在这里最典型的是以金华铁店窑为首的乳浊釉瓷器的生产。故宫博物院文物专家冯先铭先生把铁店窑称为长江以南的钧窑。


  金华博物馆,带给我们很多满足,还有更多期许。(上述部分文字资料来源于《金华日报》)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博物馆南大门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名人雕塑_施光南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中庭巨型屏风_金华赋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神韵婺州窑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陈新华老师力作.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镇馆之宝_盘龙石雕,太平天国年代的.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我超喜欢的。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关于婺州窑的始末……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博物馆与侍王府、八咏楼等一脉相连。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超贵的西餐厅——姐吃的不是西餐,吃的是一种源于文化的享受。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我最爱的餐厅,里面有很多古董。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多想有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院落。

探访金华市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