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进阶】哪些因素导致了胰岛素分泌减少?

 jiangbo15 2016-01-06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详细阐述了2型糖尿病病因之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障碍,胰岛素分泌量减少或者时间滞后都会导致高血糖甚至2型糖尿病。

  肯定有人很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障碍呢?这些胰岛β细胞平时工作地好好的,怎么就三心二意开小差了呢?好孩子犯错肯定有坏人教唆、勾引:

  

  所以接下来我们详细说说

  到底是谁影响了胰岛β细胞的工作

  1.β细胞数量

  俗话说得好啊,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兄弟父子多才能有高的生产量,对胰岛细胞来说也是一样,β细胞数量是决定胰岛素分泌量的关键因素。这很好理解,胰岛β细胞的数量越多,能够分泌的胰岛素就越多。

  可是很不幸,多数科学研究表明,在长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β细胞量呈一定程度的下降,约减少了20~40%。

  从形态学上看,胰岛的朗格汉斯细胞基本正常,也未发现胰岛炎。目前β细胞数量减少的机制尚不清楚,也不能简单归为年龄因素,目前的结论是长期的高血糖和高血脂导致的糖毒性、脂毒性引发的胰岛β细胞凋亡。在肥胖或者其他胰岛素抵抗状态下,常伴有β细胞数量的显著减少。

  细胞凋亡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而且人类的尸检资料显示:

  不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不胖的正常人相比较,其β细胞量减少41%,

  而肥胖的糖耐量减退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其β细胞量与肥胖的正常者比较,分别减少40%和63%。

  肥胖的正常者较不胖的正常者,其β细胞量明显增多,反映其β细胞量代偿性增加,并足以维持糖耐量于正常状态。

  这说明β细胞减少程度与糖代谢异常的严重度及胰岛素分泌量密切相关。

  2.低出生体重

  研究表明,胎儿期和出生后第1年内营养不良容易患2型糖尿病。

  

  回顾性分析发现,成年后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与出生时和出生后第一年的体重呈反向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出生体重越轻,成年后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越大。且这种关系在出生时体重较轻而以后变得肥胖的患者中尤为显著。

  其机制可能是由于胎儿期和出生早期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和某些氨基酸的缺乏损害β细胞的发育。此外,胰岛素原的水平升高也和低出生体重相关。

  3.胰岛淀粉样变性

  淀粉样变性是个病理学词汇,是指淀粉样物在体内各脏器细胞间的沉积,然后损坏脏器功能的一种病理学特征。这些淀粉样蛋白质在哪个地方沉积,哪个地方就会出问题,比如肝脏、肾脏、血管淀粉样变性等等。当然,胰岛细胞也会出现淀粉样变性:

  

  胰岛淀粉样变性是什么引起的呢?

  胰岛淀粉样变性是由胰淀素引起的。胰淀素也是由β细胞合成,与胰岛素共同储存和释放,胰淀素的基因和胰岛素的基因有相似的启动子序列。在葡萄糖和其他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作用下,胰淀素与胰岛素平行分泌,但是胰淀素的浓度明显低胰岛素,比例大概为1:10~1:50之间。

  而胰岛淀粉样沉积物就是由胰淀素形成的不溶性纤维组成,虽然促使正常可溶性胰淀素向不溶性纤维转变的原因还不清楚。胰岛淀粉样变性是2型糖尿病的特征病理改变,在9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以观察到此种变化。

  胰岛淀粉样变性有什么影响呢?

  淀粉样纤维在β细胞内具有毒性作用,可以促进β细胞的凋亡和死亡。需要胰岛素替代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较饮食或者药物治疗的患者胰岛淀粉样变性更广泛,提示胰岛淀粉样变性影响了胰岛细胞的功能。2型糖尿病患者50%的β细胞下降与胰淀素沉积有关。有证据表明,胰岛素淀粉样沉积可能在2型糖尿病后期胰岛素分泌能力急剧下降中起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在肥胖症、胰岛素抵抗使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负荷加重,可导致胰淀素聚集在β细胞。游离脂肪酸也可以加速、加重胰淀素在β细胞内的沉积。

  有鉴于此,胰淀素也成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药物靶点。

  4.小肠促胰激素分泌不足或者活性下降

  我们之前说过在胰岛素的分泌过程中,当食物到达小肠的时候,小肠会分泌抑胃肽和胰升糖素样肽,这两种激素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当这两种激素分泌量下降或者活性下降,那我们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也会下降。

  

  确实是这样,科学研究表明,在2型糖尿病患者在葡萄糖负荷之后,体内胰升糖素样肽和抑胃肽的分泌量或者活性都明显下降,导致患者的胰岛细胞功能障碍。

  5.糖毒性

  我们之前详细说过糖毒性理论(点击查看)

  简单来说,就是高能量饮食的摄入会导致糖代谢紊乱而出现高血糖,而高浓度的葡萄糖则产生细胞毒性反过来作用于β细胞,导致胰岛β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在进一步导致高血糖;整个身体进入恶性循环中,直至崩溃。这就是糖毒性理论。

  6.脂毒性

  我们之前详细说过脂毒性理论(点击查看)

  一句话说完,就是高浓度的游离脂肪酸会造成胰岛β细胞凋亡和外周细胞抵抗胰岛素。

  这六个原因一起作用在胰岛素分泌的途径中,造成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缺陷,比如胰岛素分泌量下降、胰岛素分泌时间滞后或者相差等等问题,最终导致了高血糖的发生。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对于已经发生器质性病变的胰岛淀粉样变性、大量胰岛细胞死亡、肠促激素分泌较少等现象,我们无能为力,只能通过药物来纠正,寄希望于科学家赶紧研发出对症的药物。出生体重呢,也不能时光倒流回去多吃点。

  那我们能干啥呢?

  我们只能通过严格控制血糖浓度、血脂浓度,防止高血糖和高血脂进一步对胰岛β细胞和其他细胞造成损伤,保护残余的胰岛β细胞,改善外周细胞(肝细胞、肌肉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这样才能逐渐平稳病情甚至逆转糖尿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