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类似需要“憋着”的情况:正在开会,不方便上厕所,先“憋着”;忙得焦头烂额,突然有了便意,先“憋着”;为别人的一句话生气,表面上不发作,先“憋着”…… 相信很多人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千万要注意:总是这样先“憋着”,当心憋出了病!因为这样“憋着”,情绪或排泄物没有及时合理地排出,就像下水道堵塞了一样。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中医肿瘤专家何裕民教授指出,人体的四条通道最怕“堵”,不管是情绪,还是人体垃圾,都需要定期做疏通和清理。 憋气 性格内向,表面上毫无怨言,内心却怨气冲天;情绪抑郁,好生闷气,但不爱宣泄;害怕竞争、逃避现实……这在心理学上,被归纳为“癌症性格”。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老年心理中心主任李娟指出,这类人患癌的几率远远高于其他性格类型的人。 何裕民指出,人处在长期抑郁状态,至少要两三年以上才会出现病状。如果你觉得生活中让你生气的事迈不过去了,思想钻了牛角尖,而且抑郁的心态持续时间特别长,达到一两年以上,就要小心了。
憋便 很多人有了便意,都会忍到不能再忍才去上厕所。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罗健教授对此表示,有便不排可能“憋”出大肠癌。 如果肠道发生堵塞,大便长期滞留在里面,其中多种毒素会被肠道反复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人体的各个部位,会引起面色晦暗、皮肤粗糙、痤疮等。 而毒素刺激肠壁后,还可能导致肿瘤。有资料显示,经常便秘的人,诱发癌症的几率比不便秘的人要高出3倍。
憋尿 生活中,一些人有憋尿的习惯。其实,排尿不仅能排出身体内的代谢产物,对泌尿系统也有自洁作用。 而憋尿不但损伤膀胱的括约肌,还会使尿液中的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延长了尿液中致癌物质对膀胱的作用时间,容易诱发膀胱癌。 据美国科学家研究报告显示,有憋尿习惯者,患膀胱癌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高出3—5倍。像高速公路收费站的工作人员、导游、司乘人员,都是患尿路感染的高发人群。
憋乳 有些年轻妈妈乳汁过多,因宝宝断奶、婴儿食量小,或在公共场合不愿哺乳等原因,任由乳汁自然憋回,造成乳汁淤积。 还有一种隐性的憋乳,有些女性不结婚、不怀孕、不哺乳,从而引起体内雌孕激素失衡。尤其是家里有大龄女青年的,无论已婚或未婚,都要特别注意预防乳腺癌。 “以上这些都是乳腺癌的诱发因素。”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主任杨宇飞表示。 由于女性的乳头与外界空气相通,如果乳汁过多未及时排出,外界的有害气体或细菌等不良物质便会侵入乳房,引发细菌感染,严重的会导致急性乳腺炎,甚至有发展为乳腺癌的危险。
肿瘤专家告诉我们:癌症都是被憋出来的!所以,中老年朋友在生活中千万不能“憋着”,轻则憋出小病,大则憋出癌症! 看看自己身边是不是也有喜欢“憋着”的人,赶紧告诉他们别再憋着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