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三届小时候故事童年(六)

 wodedoc910 2016-01-07

                                                          童    年(六)

      
         奶奶架起纺车在大门客堂楼梯边有时也打开半边大门让光线好些,用新棉花不慌不慢纺线线。她用右手搖着纺车,左手拿着一团棉花在转动的线锭上一层一层的纺线。一会儿手离线锭远,一会儿离线锭又近手的起伏就像舞蹈动作一样好看。棉花在线锭上粗细一样的上。纺车吱吱叽叽的声音绵花,变成长长粗細一致的棉线,随着线锭呼呼旋转节奏声围绕在线锭身上棉花瞬间像魔术一样变成了棉线。奶奶纺绵花的身影和吱吱叽叽声音,它一直映在我童年的回忆里。
        人小什么 都新鲜,都想跟奶奶学。有时奶奶也让我学线,摇动了纺车又忘了用棉花纺线,纺线即刻就断了。两个姐姐也来给奶奶学纺线,两手也配合得也好,就是纺的线粗细不一致。她们纺后奶奶又将线锭线退出来重新纺。奶奶诲人不倦教孙儿丶孙女纺线结果只有大点的姐姐学会,放学回来可以替换奶奶纺线让奶奶休息一下。
        奶奶用纺好的线收集起来挽成麻花,当挽成十来个大麻花的时候就准备染线。奶奶去提督街化工店买来红丶绿丶黄丶兰丶紫的染料回家。用烧木柴的大锅把水烧开后放染料,将锅中的染料均后然后把泡在盆里的麻花棉线解开把水挤干就放在蜗里煮二十分钟用两根竹棒把染好的线挑起来绞起挤干放进清水盆里漂起就用这种方法的程序将纺好的线染好成各种颜色什景棉线
        一次奶奶把染成兰色线挑起来,说:"锅里染料还可以染衣服丶裤子"。我转身回屋把自已背背裤悄悄的放进锅里,然后去加柴再煮。我母亲看见我在灶里加柴,就问:"明生,你在干啥子"?我说:"妈,我学奶奶在染裤子"。母亲马上把我从烧火的矮板櫈上抓起来,说:"别加火"。奶奶转过背来:"你们两母子在干啥子"?母亲说:"妈你不把明生看到,他把裤子都放在锅里去煮了"。奶奶说:"煮了就好了嘛,我小孙儿都会染布了"。母亲说:"他一个三岁娃娃知道啥子叫染布哟,裤子都没有泡湿,干的就丢进锅里了"。母亲一边说,一边把锅里裤子捞起来用清水在漂。我站在墙边上两个大人都在做事。奶奶说:"明生,以后染衣服要泡透了才能去染,干衣服去染会染成花的衣服,穿起就不好看了"。
        奶奶的话我永远记在心里。六十年代计划经济大家都布票买衣服丶裤子没有多余的衣服丶裤子穿为了爱漂亮褪色的衣服丶裤子花上几分钱一角钱买染料自已就可以把它染成新衣服,新裤子。不知老三届的同学们,您们家染过没有?
        奶奶将染好的各种线在院子里晒干。收回来放在家里二楼上将要用颜色的线捆在织机上架好用两把带线木梭子拿在两只手上,两只脚分别踩下面两个脚踏,上面两把梭子在编织的花带上来回的两边送,手脚协得比开汽车还好。
     一根花带,在节节复节节的织机慢慢变长。时儿,奶奶又用竹片将编织的花带靠紧。有时,我站在奶奶织花带机边看奶奶织花带。奶奶有时也把我抱上织机上,站着踩下面脚踏上,手把手穿梭子等我在上玩够了又抱我下来我下楼跑到母亲面前自我表扬说:"妈,奶奶都教会我织布了"。母亲笑着说:"明生能干又勤快,都会染布丶织布了"。尽管,那时才三丶四岁也感觉劳动也是不很难的。
       奶奶将编织好的花带,按宽丶窄和各种色卷成大盘。用自已编的提篮装好,提篮里放着竹尺丶剪刀,再用兰布把提篮盖上然后牵着我小手从北糠市街过南糠市街,到东大街转左边走不远,就到了成都城隍庙。城隍庙的门坎我跨不过去,奶奶牵着我的手一提,我爬上门坎一翻就过去了
       城隍里的雕像下面已经有许多人摆上地摊还有许多空地上摆着算命先生的子;治疗骨伤的医生(听说成都有名的骨科老师杨天鹏也来摆过地摊)地摊上摆着各种膏药;什么练武功丶耍魔术丶玩杂耍的扯敞子的各类人,也在这里练摊挣钱。来来往往丶熙熙攘的人现在的城隍庙搞热热闹闹自贸市场。
        城隍庙里听说城隍菩萨庙里有古捶一对。经常听老人说歇后语,城隍庙的捶:一小时候和发小经常偷着城隍庙里玩耍那里有道士看着,一进去总感觉森森的很吓人。台上塑像全是张牙舞爪怪象,还有砍脑袋丶锯人丶砍手丶砍脚丶下油锅等等血腥场面。就像重庆丰都"鬼城一样。有时,大点的娃娃恶作戏,忽然在阴暗角里,高喊一声:"鬼来了"小伙伴吓得屁滾尿流地朝门外跑。
        听爷爷讲:"在过去老百姓穷能上学的很少没有文化不懂礼数,不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端不懂子有亲,君臣有义,幼有序,夫妻有别,朋友有信五大伦理怎么办?统治阶级就通过故事唱给大家听让大家受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有个不成文规矩叫:"不思邪"。如果思邪的文化思想会被统治者和文化人抵制为坏书丶禁书(如:红楼梦丶西厢记丶金瓶梅等都视为淫书被禁)。当然唱戏人有不好的戏只能去唱私人"堂会"挣钱为生活这些坏戏都不能拿到公开场地去毒害老百姓演戏教育老百姓一种方式。家庭教育,其中包括家族祠堂里各种体罚教育也是一种方式还有城隍庙的教育,仵孽不孝子,不懂妇道,偷东西,杀人放火违背八端和五大伦理道德等人的惩罚一丶塑在十个大殿上惩罚刑具丶方式体现相当恐怖,场面血腥。老百姓的心灵上造成恐惧害怕而不敢去做坏事。这就是清代政府建造城隍统治老百姓行为丶思想的意义"。作为对老百姓正面教育还是孔孟之道。
        奶奶牵着我的手在边上空地上放下竹栏,把兰布铺在地上,然后把筐里的花带一盘一盘的摆在兰布摊上。我站在奶奶身边,紧靠在塑像的台下等买主。不一会儿一位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藏民,他走过来问奶奶:"花带多少钱一尺"?奶奶和藏民没说几句话,藏民就数钱给奶奶,把花带全部都买走了。
        我至今记得那藏民笑起来,黑黑的脸上露出一排白白的牙齿。我陪奶奶出门卖花带开张大吉在回家路上的糖饼摊,奶奶给我一分钱去摸"赵",结果我摸了一条龙。老板只好在石板上给我倒了一个糖龙(糖画)用竹纤粘上,我一只小手牵着奶奶,一只小手拿着糖龙高高兴兴回家给母亲报喜!

                                                                             锦 水 鸣 声
                                                                                     2015.12,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