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青铜器分布及有关犯罪动向

 水晶苹果的 2016-01-07

    山西青铜器分布及有关犯罪动向 20081

    16卷第l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JoumaIofShanXiPoliceAcaden Jan.,2008

    V0I.16NO.1

    【文物警察工作研究】

    山西青铜器分布及有关犯罪动向

    口靳平川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山西太原030021) 摘要:山西商周秦汉青铜器在全境广为分布,近现代曾有过两次盗掘外流高峰.

    年有关青铜器犯

    罪活动表现出国内陆下市场成型,盗卖行为更趋诡秘等新动向. 关键词:山西;青铜器;犯罪动向

    中图分类号:D91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85X(2008)01000505

    古旧青铜器在山西全境广为分布,近现代曾遭

    遇过两次盗掘外流高峰.近年,受境内外两个市场

    牵引吸纳,相关违法犯罪活动在平稳的外表下,显现 出一些新苗头,值得探究.

    

    ,山西青铜器的地域分布

    ()山西北部地区

    山西北部的大同,朔州,忻州,在商至春秋期间,

    主要是戎狄游牧部落活动,战国初为代国,后人赵, 秦汉时为雁门郡,代郡及太原郡地.现今的浑源李

    峪村和毕村,右玉大川村,平朔矿区,保德林遮峪,

1/15页

    州连寺沟,原平峙峪等地曾有过商周秦汉青铜器面 .保德林遮峪出土的百乳雷纹瓮,,铃首剑等与 石楼器物风格相类,属商代之器.滹沱河流域的代 县城关,原平刘庄,塔岗梁,峙峪,东社,忻州忻口, ,奇村,定襄中霍村,以及在现今行政上隶属晋中 的昔阳阎庄,大寨,东冶头等一批墓葬,在其中属于 春秋时期的墓室中主要有铜器鼎,,,豆形器和 少量的青铜小刀,车马器,战国墓室则继续置有鼎, ,,.器形与中原晋式铜器不同,而与河北中 山国相类,伴随有蒙古草原地区常见的鹤嘴锄,兽头 ,,銎斧,豆形器等,花纹主要是勾连纹,乳钉蟠 螭纹,乳钉蟠虺纹等,应属于东周时期戎狄文化. 西北部青铜器比较集中和有代表性的是浑源李峪 ,平朔煤矿生活区的遗存.

    浑源李峪村在1923年一次出土青铜器五,六十 ,属春秋晚期的标准器.面世的器物有牺尊,鸟兽 龙纹壶,交龙纹敦,蟠螭纹鼎等,量多器精,轰动一 .

    19821986,为配合平朔露天煤矿建设, 物工作者对朔县城北北旺庄等地进行了大规模发 ,共清理1500余座汉墓,在所出土的2万件文物 ,包括以结构精巧的雁鱼灯为代表的大批铜器, 别是其中的铜熏炉和铜镜,数量多,造型奇美,做工 上乘.这些铜器从整体的工艺水平上讲,已无法与 商周彝器相比,但它却摆脱了帝王礼器的笨重,刻板 与神秘,散发出边关军民人家日常用物的轻便, ,实用和亲切.其中专家青睐有加的另一文物是 '宋子'三孔布币,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发现. ()山西中部地区

2/15页

    春秋晚期,晋卿赵简子于山西中部的太原市肇 建晋阳邑,后为赵国初期都城.战国后期秦国置太 原郡.西汉时置晋阳县,东汉以后多为并州治. 中市,春秋时归晋,战国时属赵,秦汉以后多属并州, 太原郡,太原府管辖.今之太原金胜村,东太堡, 石旌介村等处均有青铜器面世.

    1988,于太原市金胜村发现的赵卿大墓, 有青铜器2100余件,从镬鼎,列鼎,编钟到詹,, ,,应有尽有.在这大量的青铜器中,单只铜鼎 就有27,其中的镬鼎,0.97,口径1.02, 重逾250千克,是迄今所知春秋时期的最大铜鼎. 大墓中编钟一组共19,据测音,共可奏出38个音 收稿日期:2007112O

    作者简介:靳平川(1963),,山西平陆人,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5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第1

    ,比春秋早期9个钟奏出18个音阶扩大一倍多; 其音列由三个半八度扩展到六个半八度,音列已经 达到七声音阶的水平,这在已知的春秋编钟中绝无 仅有.从这巨大的青铜阵列中,你能充分感知到春 秋战国时期社会翻天覆地的变迁,动荡和一代枭雄 的显赫,霸气.清理赵卿墓之后,又在其附近发掘了

    批较小型的东周墓,有铜鼎,编钟等面世. 19851月始,陆续于灵石县旌介村发现三座 商代墓葬,出土文物主要是青铜礼器,另有一部分兵 ,包括鼎,,,,,,,刀等.大量高品质

3/15页

    青铜随葬品,显示着墓主人地位的高贵.兽形觥, ,簋等礼器作工精美,器形和纹饰有着纯正的殷墟 风格,而兽形刀等则透露着明显的北方草原器物的 气息.这一切都静默而真切地向今人证实着,在遥 远的1300多年前,镇守殷商北部的''这一不见 史籍的小方国的存在.

    ()山西西部吕梁山区

    晚商时期,山西西部的吕梁山区为游牧民族所 占据,吕梁的石楼和柳林,临汾的永和与吉县,忻州 的保德等地都有青铜器出土,主体应归人商代晚期 青铜文化.出土的青铜器以礼器和兵器为大宗, 器中不乏商代青铜器之佳作,兵器则充满鄂尔多斯 青铜器色彩,故而有专家认为,吕梁山区出土的青铜 器就是商文化与鬼方文化交融的实例.从这些器物 身上,我们隐约能触摸到那个神秘地湮没在历史长 河中的鬼方部族的脉搏.

    石楼县青铜器的出土地点有贺家坪,二郎坡, 蓝家沟,桃花庄,曹家垣村,曹家垣外庄村,义牒镇, 以及义牒周围的琵琶塬,会坪,诸家峪,郝家坪,圪垛 ,肖家塌,罗村南沟,韩家畔,谭庄,曹村,殿底峪 ,几乎每一乡镇都曾有过青铜器面世,堪为青铜文 化区的代表.在桃花庄出土有直纹簋,兽面纹壶, 纹觥,云纹铃觚,三鱼涡纹盘等,后蓝家沟有乳雷纹 ,二郎坡有饕餮纹爵等.特别是桃花庄出土的角 形龙纹觥,首作龙头状,盖面是龙饰花纹,属于殷墟 时期前段器物.鸟兽合体是此一时段觥的造型设计 的特点之一,而该角形觥却一反常态,作为特例,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现的最重要青铜器之一. ()山西东南部地区

4/15页

    商周时,晋东南地区为黎国,战国时韩置上党 ,其后人赵,,汉时为上党郡.山西东南部青铜 器的分布,要多于常人的认知.长子,潞城,黎城, 水岭等地,都有出土.

    长子,潞城,黎城等地的商代青铜器,可以长子 ——

    6——

    北高庙商代墓之器物为代表,所出土的鼎,,, ,,,,镞等,器形多为仿陶器,立耳尖足的罐 形鼎,,,连体觑,平底晕,单形柱爵,十字孔觚, 纹饰为单层带状饕餮纹,与河南殷墟,郑州自家庄出 土遗物基本一致.

    2O世纪5O7O年代,长治分水岭曾出土铜牺 立人擎盘,错金夔纹豆,错金舟,蟠螭三足盘,人物车 马建筑残匝,,,刃内戟等大量青铜器,虽其中杂 有春秋中期典型器物,但多数属战国时期,特别是错 金器物应属战国中晚期.铜牺立人擎盘造型沉稳, 做工上佳.12号墓的人物车马建筑残匝,其上的刻 纹画像也属于比较典型的战国中晚期纹饰,残匝上 的一座楼阁式建筑形象,是山西发现最早的建筑中 使用斗拱的实证.

    ()山西西南部地区

    山西西南部的临汾,运城两市,即习惯所称' ',是山西境内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区,也是三晋文 化的中心区.临汾市,古为帝尧之都,禹贡冀州之 ,西周时晋国即始封于此,春秋为晋,战国属韩, ,汉为河东郡地.运城市,商时南部中条山区应已

    ,,冀等小 人殷,西周时除部分属晋外,尚有虞,

    诸侯国和戎,狄部族存在.春秋属晋,战国属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