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一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北京人,祖籍江苏泰州。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1931年赴上海演出《穆柯寨》轰动上海,一举成名。抗日战争时期,日寇汉奸力邀他演出,但他不为所动,蓄须明志,召示和日本势力一刀两断的决心。1945年日本投降,同年10月梅兰芳重登舞台,盛极一时。
梅兰芳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拜称“四大名旦” ,风靡一时,
梅兰芳居其首位。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塑造了众多的优美的妇女艺术形象,创作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发展了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他男扮女装的技巧出神入化,并提升京剧这种原本通俗的戏剧,呈现美好的抒情境界。
《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唐明皇与贵妃杨玉环相约,设宴百花亭,一同赏花饮酒。贵妃久候御驾不至,始知明皇早已转驾江妃寢宫。贵妃性本褊狹善妒,遂懊恼欲死。,万种情怀一时竞难排遣,加之酒入愁肠三杯醉,与二太监高力士撤疯求欢,春情顿炽,情难自禁,倦极回宫。
《贵妃醉酒》是一出载歌载舞的单折歌舞剧,
梅兰芳对此剧的传统表演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创新,如精心设计了下腰、卧鱼、醉步、扇舞等各种做功十分典雅的身段和步法,把杨贵妃的美艳娇柔、雍容华贵表达得淋漓尽致。
1945年夏,抗战胜利,举国欢腾。京剧名伶梅兰芳按捺了住内心的喜悦,剃掉胡须,准备重返舞台。消息不胫而走,重庆、北平、上海等地的戏迷无不兴奋至极,奔走相告。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他毅然蓄须明志,采用多种办法拒绝日寇及汪伪数次胁迫他登台演出的要求。第二年他由港返沪后,又不惜损坏身体,用打针发烧的办法再次抵制敌伪逼他演出的阴谋。因不演出无收入,只好变卖家产、古玩,最后以卖画为生,苦苦挣扎,终于熬到了抗战胜利。著名电影导演费穆为祝贺梅氏复出,热情洋溢地写了一篇抒情散文,他把京剧比喻为中国画,赞美这两门国之瑰宝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将行为高洁的梅兰芳比作傲霜斗雪、艳丽绝代的梅花。文中写道:“梅先生息影八年,正如他画的梅花,铁骨冰心,表现了艺人的劲节。今日东山再起,实给人无限喜悦。”此时此刻梅兰芳沉浸在幸福的暖流中,倾心走笔,画了一幅敷彩梅花图。那没骨的枝干遒劲挺拔,曲折蜿蜒;那一圈圈花朵疏密有致,风姿绰约,迎春怒放。楷书题款,字如其人,端庄秀逸。此画与费穆的祝词叠印在节目说明书宣纸上,各臻其妙,珠联璧合,组成了一帧完整的书画作品,受到收藏家的青睐。
梅兰芳小型张选自电影《生死恨》剧照,这是梅兰芳代表作品之一,具有极高的思想境界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梅兰芳成熟的唱腔,优雅的动作都充分表现了角色内心的情感,令所饰人物在荧屏上充满魅力。梅兰芳饰演的旦角亦被人们认为“比女人还女人”
。
《生死恨》是有着特殊历史背景和深具社会影响的一出戏。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忘的危急关头,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梅兰芳岀于艺术家炽热的忧囩情怀和民族责任感,把自己的艺融入到抗日救国的时代洪流。
1936年,京剧《生死恨》在上海天蟾舞台与观众见面,
梅兰芳饰演韩玉娘,该剧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共鸣,反响极大,引起当时上海社会局和日本顾问的惊恐和不安,企图禁止上演,而梅兰芳以观众要求为理由,严词拒绝,照演不误。《生死恨》遂成为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出爱国名剧。
图1、图2为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加纳发行的梅兰芳头像小型张和《贵妃醉酒》剧照小全张。图3是我国发行的纪94《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图4为圭亚那发行《生死恨》剧照小型张。图5、图6为利比里亚发行的《生死恨》剧照小型张和梅兰芳剧照小全张,
小全张分别为第一枚《生死恨》、第二枚《贵妃醉酒》、第三枚
《断桥》、第四枚《霸王别姬》剧照。图7尼日尔为纪念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1894—1961)诞生120周年,发行的尼龙材质的“梅兰芳”邮票小型张一枚,由法国卡特印制公司承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