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炮儿:一个导演,狠狠扇了多少演员的脸?

 大师兄666999 2016-01-07

我是个看电影很少的人,尤其保持着从不去电影院的老传统。这传统跟个人的禀性与性情有关,跟其它无关。

近期越发感觉百无聊赖,于是蓦然产生了借助看《老炮儿》打发时间的冲动。结果在这部片子里,我以一个非专业影评人的视角,看到了一些难以名状的东西。

对于老炮儿的剧情而言,我真心不觉得有多卓然超拔。对于老炮儿这一角色,同样有装逼之意,而且这种装逼贯穿于始末。但我认为这与剧情需要有关,却无碍于冯小刚演技的出彩。


在装逼的主旋律之下,既充斥着黑社会、犯罪、情色、腐败、富二代迷失等因子,也饱含父子、兄弟、帮助、仗义执言、反复等正能量的成分。而一切,都穿插于老辈儿“规矩”与新一辈“不规矩”的碰撞中。


上一辈的江湖,已不复存在,有的只是虎落平阳的落寞、不甘和执拗;

新一辈的社会,已极度扭曲,有的只是“不作不死,但又不可能”的癫狂与迷失。

这样的一部戏,在冯小刚的云淡风轻、信手拈来中,实现了入木三分的演绎。讲规矩而执拗的“六爷”也只有在冯小刚的演绎下,辅之于张涵予的“闷三儿”、许晴的“话匣子”、刘桦的“灯罩儿”等,才能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的呈现出来。


我不想去探讨管虎和冯小刚对《老炮儿》的初衷立意究竟是什么,是老北京情怀?是江湖兄弟情?是父子舐犊情?是上一代与下一辈思维与行为的冲突?是世代变迁下众生百态的变迁?还是一部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国产教父”?

我本人认为这并不重要。任何电影,无论编剧、导演以及演员想传达什么精神、什么内涵,但对于大部分看电影的人来说根本不在乎。他们只要迎合自己的感官体验和内心喜好就好。这个感官体验与喜好,或许是来自于剧情的精彩/狗血、打斗的激烈/血腥、台词的深沉/诙谐,也或者是来自于演员的颜值和演技。

刚刚过去的2015,有太多塑造了高票房奇迹的垃圾电影。在这些垃圾电影里,太多所谓的专业演员们搏的是装傻充愣,搏的是娇嗔低俗,搏的是哗众取宠,搏的是故弄玄虚,唯独没有搏演技。作为“专业导演、菜鸟演员”的冯小刚,抽了多少演员的脸?那些演员们有没有在“脸上火辣辣”的看这部电影?

《老炮儿》临近结局的时候,冯小刚对弹球儿说:咱们是小老百姓,但有些事儿,咱得办!

不管这句话是为了『社会和谐』的必须,是为了迎合反腐的社会主题,还是表达一种态度,都给予我们以启示。

作为一个小老百姓,我们也许没有也不必有家国天下的情怀。但是——

作为演员,好好练练演技;作为编剧,好好琢磨剧本;作为官员,好好遵纪守法;

作为教师,好好教书育人;作为交警城管,好好正义执法;作为企业家,好好经营生意;

作为打工者 ,好好提升专业;作为中国人,好好提升素质……是不是更应归于“该做的事儿,得办”的范畴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