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霜寒枫林

 三槐世家馆 2016-01-07

 

对联史话《第十七》“联对招亲”

 

早先,李家村有位李员外,妻早亡,身边只有一位独养女儿。女儿自小聪明伶俐,员外爱如掌上明珠。及笄之年,李小姐已颇有才名,上门求亲者络绎不绝。对那些胸无点墨的纨绔子弟,李小姐根本不放在眼中。后来实感厌烦,干脆用考试的办法来择婿,小姐出一上联,如能对者,贫富不论,上联是:
 
黑白相间,看去不分南北;

李小姐出此联易用意,暗喻世上青年男子虽多,但鱼龙混杂,意中人难找。一连几天无人能对,到第七天,有位穷秀才因家遭回禄,一路乞讨到远地投靠亲戚。这天路过李家村,心想这小姐真是特别,我倒要请教一下,于是拿起笔来。当他在砚台上蘸墨时,忽然肚子一阵饥饿,便即景生情写道:

青黄不接,走来讨点东西。

下联一传进去,小姐看了又欣赏又遗憾,欣赏的是字好,对得工整,遗憾的是一口的订饭腔。不过她觉得这秀才确实是个有学问的人,既有言在先,就不必反悔,于是请进秀才,当日就拜堂成婚。

洞房之夜,李小姐决定对穷秀才的志向作进一步考问。这时有只小花猫刚从窗边跳下,落在小姐身旁,她轻踹一脚道:

踢猫三寸足,

因为秀才对刚刚掼掉的讨饭棒尚有余思,便脱口而出:

打狗一尺鞭。

小姐心中一楞,啊!怎么还是讨饭腔,仔细一想,猫对狗很工正,可能自己出的题欠妥,于是以天为题道:

云中唳白鹤,

谁知小姐的心思,秀才已知。心想要我迎合你,不成,倒要看看你这富家小姐对我穷秀才可是真心,于是故意对道:

篮内盘青龙。

粗粗一听,“龙”字对得好,仔细一想,糟糕!这青龙是蛇的代称,蛇入篮中,还是叫化子。于是搜肠索肚,又出了她认为无法再对成乞丐的上联:
午朝门外,排两班文文武武;

谁知秀才才思敏捷,硬是要“讨饭到底”,脱腔而出:

十字街口,叫一声太太奶奶。

这下把小姐惊呆了,差点哭出来。少顷,抬头见秀才在一旁暗笑,才明白是他故意如此。于是一把拉住秀才的衣袖道:“好呀!秀才也会欺负人,成心与我撑逆船。”秀才道:“既然小姐不是嫌贫爱富之人,又何必苦苦相逼?”

婚后,小二口旨趣相合,恩爱如新。转眼已是深秋,这天二人凭窗而望,见园中石榴果实累累。想起秀才刚来时,正好石榴花开,想起当时的情景,就指着石榴树道:

绽破石榴,红门中都是酸子;

秀才见小姐取笑自己,倒未计较,指着一棵银杏树道:

判出银杏,白衣里倒有大仁。

原来这副对子含双关语,小姐借石榴发挥,取笑对方当时又穷又倔,是酸溜溜的红门(黉)秀才;不料秀才用银杏为例,说明自己虽白衣(寒门)出身,却是位正直不阿的人。李小姐想想这下联,比喻比自己的上联还要巧妙,剖析更为恰当,确实是意中人的亲切写照,禁不住嫣然一笑。
阅读(86) ┆ 评论(11) ┆ 转载(0)┆ 收藏(0)
分类:对联
 对:众圈友出句《第三十七期》

 

出句:汗水漂来粮满仓,农家心醉(鹤舞斜阳)

对句:辛勤换得果盈岭,万户颜欢

 

对句:四海愁云思玉魄

出句:一秋恨水葬花魂[阿靓]

 

出句:月冷山空,闲敲棋子听流水(白发渔翁)

对句:岁寒苑寂,独抚古筝赏腊梅

 

出句:山高水阔,乡关何处,夜夜惊心慈母泪(雪域鹰飞)

对句:柳暗烟重,日暮将临,朝朝翘首孝儿心

 

出句:文韵人格菜品俗香雅味流天地(肖马)

对句:画魂骨风神姿春媚舒情写韵秋

 

对句:赤免马,那日腾云扬奕采

对句:三足鸟,那日敲窗传爱韵

出句:美人鱼,何时出海露娇容(奕城老顽童)

 

出句:天天新款,月月套餐,诱君移动(阿靓)

对句:岁岁联手,时时加奖,哄你彩迷

 

出句:青莲居士李,商隐孟郊稼轩,吟诗哦句,其犹未悔;(汨罗江舟)

对句:玉几山人陈,沈周征明伯虎,泼墨弄青,足可方兴

阅读(62) ┆ 评论(23) ┆ 转载(0)┆ 收藏(0)

对联史话《第十六》“清茶淡饭”

 

陶澎,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小时候家里很穷,天资却聪颖。有一次,家乡有个士绅,开了一爿油榨坊。开榨的那天,特请秀才何其遇写一副对联,以广招徕。谁知那秀才咬文嚼字,半晌写不出来。这时陶澎才九岁,恰在坊边草坪放牛,见状,嗤了一声。秀才十分恼火,责令陶澎撰联,想以此难倒他,谁知陶澎毫不胆怯,挥笔写道:

榨响如雷,惊动满天星斗;

油光似镜,照亮万里乾坤。

书毕扬长而去。这事震动了整个乡里。那秀才佩服得五体投地,特地去向陶澎父亲恭贺道:“有子如此,前途无量,将来你必享清福。”澎父闻言答道:“象我这样穷人家,清茶淡饭,冬有树根火烤,不至冻饿,余原足矣,还说什么清福!”陶澎在旁,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年过年,其父令他写春联,陶澎据此撰写道:

清茶淡饭树根火,老天所享,余原足矣;

修身齐家平天下,小子之务,尔其勉哉。

此联不仅文思敏捷,志趣尤其超凡。

 
阅读(130) ┆ 评论(16) ┆ 转载(0)┆ 收藏(0)
分类:对联
对:众圈友出句《第三十六期》

 

出句:漠海高天,轻纵驼舟追日暮(白发渔翁)

对句:崇山阔宇,力驰龙马取经回

 

出句:天昏地暗路茫茫,身归何处(跨越时空)

对句:柳冉花明春郁郁,意向此间

 

出句:残月有言难对语(跨越时空)

对句:白云无脑会相思

 

出句:上庐山演华山论剑[阿靓]

对句:游九渡观暗渡陈仓

对句:游塞外观世外桃源

 

出句:爱晚上岳麓,停坐爱晚亭内笑(窗竹临风)

对句:观云去庐山,闲游观云阁中欢

 

出句:邯郸学步,乐趣传花传趣乐(奕城老顽童)  

对句:匠石削泥,闲悠对句对悠闲

 

出句:闲云野鹤芦苇梦(阿靓)

对句:绿水青鸾斑竹情 

对句:西岭黄莺翠柳情

 

出句:城郭酒旗在望,隐隐香送(雪域鹰飞)

对句:秦淮灯火犹现,悠悠韵飘

 

出题:诗钟题字:画、诗(猫人也)

对题:画苑丹青摹韵采

      诗坛妙锦写情怀
阅读(49) ┆ 评论(16) ┆ 转载(0)┆ 收藏(0)
 

对联史话《第十四》“夫妻重圆”

   

李调元因遭权臣和珅陷害,被充军伊犁,经多方营救,得赦回京,夫人喜出望外,准备了美味的酒菜为他接风。他悲喜交集,感慨万千。夫人对这次充军的悲欢离合,深有感触,她说因为高兴,我忽然想到一联,请你对来:

     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

     李调元听后,回肠百转,当即对道:

     花落花开,花开花落,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

     对得切情切意,恰到好处。夫妻二人相视一笑。

阅读(51) ┆ 评论(11) ┆ 转载(0)┆ 收藏(0)
分类:诗词
 

               

《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有感》

 

百载离家华夏碎,南国明珠晦。

隔岸几呼儿,慈母心寒、怎忍洋夷骑。

醒狮一洗人间耻,畅笑回归泪。

把酒酹乾坤,游子倾杯、四海皆同醉。

 

《引白香词谱:李清照“重九”而填》

《用韵:词韵简编“第三部”》

阅读(71) ┆ 评论(21) ┆ 转载(0)┆ 收藏(0)
 

对联史话《第十三》“黄花弄女”

 

清朝学者李调元任两江主考时,一位朋友请他到家作客,用鱼招待他,李调元平时就爱吃鱼,见他吃得高兴,主人问:“此鱼如何。”答道:“平生吃鱼无数,不如今日。”主人说此乃自已所养,李一听大为赞赏,问可否得一观,主人说可以,不过有一对你要对得出,我可送几尾于你。李调元欣然答应,主人引他至后花园鱼池边,指着水中的游鱼说:

青草塘内青草鱼,鱼戏青草,青草戏鱼

李调元左思右想,对不上来。主人见此情景忙道:“你先把鱼拿回去,改日再对。”李调元推辞道:“多谢年兄,等我对好了再来取鱼。”说罢便告辞回府。

冬去春来,眨眼半年过去。一天李调元出城郊游,只见满田油菜花开,一片金黄。又见一农家姑娘在这万花丛中择路而行,惹下满身金黄色花瓣,好一付村女弄花图。李调元触景生情,回至家中写好下联,命人送至朋友家。朋友展开一看:

黄花田中黄花女,女弄黄花,黄花弄女

朋友友感慨道:“小小对联,如此认真,实乃有心人。”
阅读(113) ┆ 评论(15) ┆ 转载(0)┆ 收藏(0)
分类:对联
 

对:众圈友出句《第三十五期》

 

出句:隔海听潮,天涯月色朦胧眼 (猫人)

对句:凭湖观鸟,岭远烟重梦境颜

 

出句网事如烟,野渡舟横飘日月(阿靓)

对句:人生似梦,寒江雨虐度春秋    

 

对句:天马行空,怎能窥圣韵

出句:人鱼入海,何处觅芳踪(跨越时空)

 

出句:北山移文长门赋 (猫人也)     

对句:丰乐亭记复姓书

 

出句:岳不嫌高,接云撞破天门去(白发渔翁)

对句:江何惧险,纳水冲开峡谷来

 

出句:独坐西厢看红楼伶牙乌鸦嘴

对句:欣离孽海观水浒

 

出句:彩树清流,碧潭幽谷静(静静独品)

对句:青鱼绿草,鸣鸟远山欢

 

出句:新春新燕啄新泥筑新巢吟新曲一派新气象(雪域鹰飞)

对句:腊月腊梅绽腊季迎腊雪漫腊芳九洲腊味浓

 

出句:吕布品酒,前两口后三口,口口回香;众口难调,唯吾知足忘川)(葬花魂引)

对句:仈生从师,左二人中二人,人人仆素;多人友善,伙伴俱佳

阅读(51) ┆ 评论(20) ┆ 转载(0)┆ 收藏(0)
分类:诗词
    永   遇   乐

  《长  夜  怨》

 

空静星疏,又倚阑对,几点残泪。

忆少年时,幽欢佳会,狎笑颦嗔戏。

盈女娇俏,樱桃温嫩,小辫黛眉乌翠。

春腮杏,晶眸秀脸,红颜耍哥沉醉。

藏私匣内,柔情知几,怎禁西姨虐涕。

独祭诗芳,苦斟填字,遍觅无人寄。

连天芳草,还思是你,长夜泪侵寒被。

梦来否?千荒草冢,入乡切记。

 

《引自白香词谱:蒋捷词.永遇乐.“绿阴”而填。》

《用韵:词韵简编仄韵“第三部”而填》

阅读(60) ┆ 评论(25) ┆ 转载(0)┆ 收藏(0)
 对联史话《第十二》“师亮学艺”

 

被誉为幽默大师的刘师亮,是四川内江椑木镇人,他出身贫穷,十来岁便在他家的黄糕铺打杂,有空就读书。他听说镇上有个懂易经的王先生很有学问,便去请教。王先生说:“我出个对子,你如果三日之内能对出,我就收你做个徒弟。尽心尽意教你,对不上,也就吹了。”刘师亮喜出望外,满口答应。

王先生说:“椑木镇东下重庆,西上成都,有个穿心茶馆就在街当中,我就以它出个上联:

    两头是路穿心店

     刘师亮当场对不上来。回到家里,他反复琢磨,仔细分析,虽然知道“头”和“心”有双关意,应在这上面下功夫,但对了几次都不妥贴。第三天他凝视窗外滚滚的长江,又看看自己住的矮小的吊脚楼,忽然心里一亮,于是兴奋地跑去对王先生说:“先生!我对上来了。”接着说出下联:

     三面临江吊脚楼。

王先生听了,连连赞道:“对得好!没想到你能对上这绝对,好!你这徒弟我收下了。”
阅读(45) ┆ 评论(9) ┆ 转载(0)┆ 收藏(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