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颗补鞋钉 相传在苏格兰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年迈的鞋匠,他把自己精湛的技艺传给了三个年轻人。在他的悉心教导下,三个年轻人进步很快。当他们学成出师的时候,老鞋匠对每人都只嘱咐了一句相同的话:千万记住,补鞋底只能用四颗钉子。”三个年轻人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告别师傅去闯天下了。 过了几个月,三个年轻人来到了一座大城市,各自安家落户,从此,这座城市就有了三个年轻的鞋匠。 又过了一些日子,第一个鞋匠感到越来越苦恼了。因为他每次修鞋的时候都发现,只用四颗钉子总不能使鞋底完全修复,但师傅的命令他又不敢不听。于是他整天冥思苦想怎么钉好这四颗鞋钉,但始终想不出个所以然。他的心情糟透了,最后,他决定不再修鞋,扛上锄头回家种田去了。 第二个鞋匠也为这四颗钉子苦恼过,可后来他发现,因为一次修不好,所以人们都会来第二次,这样一双坏了的鞋,自己就能收双倍的钱了,所以,他从烦恼变成了欢喜,而且自认为自己领会了师傅那句话的真谛。 第三个鞋匠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但是后来他发现,其实只要多钉一颗钉子就能一次把鞋补好。这个鞋匠考虑了一夜,终于决定加上那一颗钉子,他认为这样能节省顾客的时间和金钱,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会安心。 这样又过了几个月,人们渐渐发现了两个鞋匠的不同。于是第二个鞋匠的铺面里越来越冷清,而去第三个鞋匠那儿补鞋的人越来越多。最终,第二个鞋匠铺也关门了。 【文若河的话】说实话,第一遍看完这个故事,我觉得自己没看懂。修鞋明明需要五颗鞋钉,那个手艺精湛的老鞋匠为什么偏偏告诉徒弟们只能用四颗鞋钉呢?这不是故意为难人吗?当又看了一遍后,我才恍然大悟。我们看,第一个徒弟知道师傅的话是不对的,可他不敢越雷池半步,宁可退出也不肯改变,这样的人怎能不被淘汰呢?而第二个徒弟,认为师傅的话虽然不对,但这样做却能为自己带来可观的收入,于是贪婪驱使着他在弄虚作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所以他的被淘汰也是必然的。只有第三个徒弟,既不贪婪,又勇于改变不合理的事物,善于创新,所以他才能取得成功!由此可见,发生在三个年轻鞋匠身上的故事,诠释的是在市场竞争中的胜出之道,即为客户着想、诚信经营、敢于变革、善于创新! 明白了故事的含义,我们应用起来就非常容易了。无论是在与商界人士谈论企业经营之道,还是在大庭广众之下阐述自己对企业运营的主张和观点,抑或是在诚信、创新等问题上对员工进行引导,我们都可以将这个故事信手拈来,有力地来佐证我们的观点,使我们的讲话言之凿凿,令人信服。 ——选自“张嘴就来”微信,订阅“张嘴就来”(wxid_kstyyuul0hs21),让您口若悬河,出口成章! 作者介绍:文若河,著名演讲力理论研究与训练专家,“口才树”理论体系创始人,北大、清华、浙大、厦大等高校EMBA班、总裁班特邀演讲力训练讲师,每月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开设演讲力训练营,帮助社会精英学会演讲,轻松闯职场。著作有《会说话,得天下》《竞聘演讲轻松过关》《给你的口才加点“料”》等畅销书。作者微信号:pkuspeec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