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血头痛:当头部内有淤血的话,主要症状是经常出现顽固性头痛呕吐,请您一定要及时就医。
如果经常出现的是右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可以通过按摩肺经的尺泽穴和肾经的复溜穴来调理。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按百会穴最快治头痛 中医穴位治病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方式,中医专家介绍说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毛病是可以通过穴位的方式搞定的,如头痛的时候按摩一下百会穴是很不错的缓解方法,要知道百会穴是治疗头痛最快的方法。
一、头痛:百会穴能解头痛
户外高温炎热令人头晕,一进到室内低温的冷气房,原本扩张的血管、肌肉瞬间收缩,更令人头痛难耐。
按摩方法:此时可以按压头顶的百会穴(两耳往上交会至头顶),能让全身气血通畅。手腕的神门穴(仰掌、握拳,手掌缘靠近小指侧,腕横纹上的凹陷即是穴位)则有镇定放松的效果。大家熟知的太阳穴(在眉尾和眼角之间的凹陷处),可以缓解侧边头痛的困扰。如头痛偏在前额,试试按摩合谷穴(将大拇指第一指节的横纹,贴放在另一手的虎口,大拇指的指尖处往下压,就是合谷穴)。如果是后脑疼痛,可将双手抱头按压“风池穴”(位于后颈部两侧,发际与脊椎外侧筋处,是颈部肌肉起点),舒缓症状。
二、生理期不适:三阴交能止痛去寒
不少女性饱受经期紊乱、经量过多、经痛的折磨,有些人甚至要吃止痛药才能减轻疼痛。
按摩方法:经痛时试试看刺激行间穴、三阴交。行间穴位于双脚足大趾与二趾之间,能帮助打通肝经,有助解除肝气郁滞之害。而位于脚外踝上方距离4指宽、在小腿胫骨内侧的三阴交,是脾、肝、肾三经经过的交点,经期间单纯只有腹痛的人,应该是寒气太重、凝结小腹,刺激三阴交可以去除体内瘀血,生新血,止痛、去寒。其他生理期的困扰,可以试试按摩足部太溪(补肾阴,位于内踝尖和足跟上大筋的中点)、足三里(补气)、等穴道,均可解决生理周期不稳定。 三、失眠:合谷、神门穴帮助安神
台湾有四分之一的人睡不好。按压穴道有助气血运行顺畅,帮助你入眠。
按摩方法:先试试神门穴,取穴方法是仰掌,握紧拳头,手掌缘靠近小指侧,腕横纹上的凹陷即是穴位,以以拇指掐按穴位,能镇静安神。合谷穴能行气止痛、内关穴友宁心安神,理气镇痛,纾缓心悸、胸闷及失眠症状的效果。
四、眼睛疲劳:顺着眼框骨按摩眼部周围至感觉酸胀
长时间盯着电脑、电视、看书、看文件,眼睛酸涩难受,可按压眼部四周的穴位缓解。
按摩方法:循着眼眶骨,由双眼内上眼角往外,轻轻按压眉毛内侧的缵竹穴、眼睛内侧的睛明穴、眼睛下缘落泪处的承泣穴、额头两侧的太阳穴等,直到感觉酸胀即可,能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环,并且刺激整个眼部周遭肌肉,舒缓不适。
贴心提醒:眼压高、青光眼、高血压者或眼睛有红肿热痛时,切忌按摩穴道。
五、过敏性鼻炎、咳嗽:迎香治鼻炎、少商平咳嗽
有过敏体质的人夏天待在冷气房症状将更明显。低温会刺激鼻腔、气管,尤其藏污纳垢的冷气滤网蓄积大量尘螨,容易诱发呼吸道问题,不停流鼻水、打喷嚏、咳嗽。
按摩方法:过敏性鼻炎的症状缓解可刺激迎香、印堂穴。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的法令纹处,印堂穴则在两眉头中间,两个穴道都能散鼻部郁热,按压至感觉发热即可解决困扰。至于喉咙痛或咳嗽,试试天突穴及少商穴。天突穴位于胸骨柄上缘中部微凹处,是气息出入的要塞,可平喘、化痰、理气。少商穴属肺经,位于大拇指指甲根部内缘,是治疗咽喉疼痛咳嗽的穴位。
六、肩颈酸痛:大范围按摩肩颈及上背部
肩颈僵硬酸痛几乎是每个上班族的困扰。
按摩方法:解除颈部的不适,可双手抱头按风府及风池穴。风府穴在后脑发际往上约1指幅中央处,风池穴则位于后颈部两侧,发际与脊椎外侧筋处,是颈部肌肉起点。专家提供的简易方法是,从风池穴循着发际慢慢按到耳朵,其中有许多穴道,都能放松颈部。舒缓肩部僵硬,可试试天宗穴,位在上背部,约在肩胛骨的中央,取穴方法是上半身直立,左手贴在右肩二分之一处,手指自然垂直,中指指尖碰到的点就是天宗穴。不过如果背部穴道自己按不到,可以请家人朋友帮忙。例如常用的肩井穴,一人坐着,另一人站在背后双手前臂放在背按摩者坐的肩井穴(在耳朵垂直与肩膀交会处)前后。也可请自己家人在上背部做大范围的按摩,触碰到的肩中俞、肩外俞穴都能缓解紧绷的肌肉。
七、肠胃功能失调:顺时针按摩肚脐周围的穴道
现代人多多少少都有肠胃功能失调的毛病,虽不是大病,但症状发作时相当恼人。
按摩方法:胀气令人坐卧难安,按压内关穴及天枢穴有助消除胀气。内关穴在手腕横格纹以上距三指处,以大拇指用力按压,不适感会逐渐消失。而天枢穴在肚脐左右两边2寸(约3指)处,可促进肠胃蠕动。便秘时,以指尖按压中脘穴(肚脐正上方4寸处)、孔最(肘横纹下4寸处)、天枢穴、合谷穴,都有助肠胃收缩。或者依照升结肠(右腹部从下往上)、横结肠(肚脐上方由右到左)降结肠(左腹部从上往下)顺时针方向搓揉,会按到腹部促进肠胃蠕动的穴道,也有助排便。
胃痛先别急着吞胃药,按摩或热敷足三里(膝关节下方3寸)、按压中脘穴、天枢穴都能减轻疼痛。至于平时肠胃功能的保养,可按摩脾经和足三里穴,强化肠胃功能,脾经为足部大拇趾外侧至小腿中央,由下往上轻压或热敷5~10分钟。
八、手脚冰冷:涌泉穴促进血液循环
体质虚寒,血液循环不良,经常手脚冰冷的人,长时间待在冷气房,呼吸道及肠胃都会有问题,尤其是老人下肢冰冷,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症爆发的主因之一。
按摩方法:按压涌泉(可滋阴补肾,脚掌底前半凹陷处,第2、3脚趾趾缝延伸到足跟连线约三分之一处)、关元(肚脐下3寸)、足三里都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不舒服的症状。涌泉穴更被称为“长寿穴”,是肾经的首穴,《皇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也就是肾经之气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常常按摩涌出穴能防治哮喘、失眠多梦、头晕、头痛等多种困扰。
按压穴道到底几次最好?
目前中医界并没有准则,但共识是按压穴道若为保健目的,以一次按压15~20秒,再休息5秒,反覆做10~15分钟,若为解除疼痛,则要持续按压到感觉痛点有舒缓迹象。力道要按到感觉,但不至于疼痛难受。敲打经络跟按穴道效果是一样的。取穴时,1寸为一指宽(拇指)、1.5寸为两指宽、2寸为三指宽。症状的特效穴,能缓减咽喉疼痛。另外,平时保健可以按压风池穴,位于脖子与后脑交接处的凹陷,约在发际之上,风池穴走胆经,帮助清热。
摩擦八个穴位 告别腰痛
老年人要想告别腰痛,就要积极地对8个穴位进行按摩,经常按摩能起到明显的效果,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按摩这些穴位,因为不同体质的人就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去预防腰酸背痛,减轻疼痛感。
八髎是8个穴位,即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平时若能经常摩擦按揉这些穴位有防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等病症的功效。
那么,如何操作呢?双手后背,用手掌在腰骶部皮肤快速上下或左右摩擦按揉等,一天1~2次,每次100~200次。操作时,不仅感觉到局部发热,最好还仿佛有一股热流传导至前阴和小腹部,甚至通达到双脚。当然,由于用力的关系,一般自己操作的效果不如他人操作的效果好。可嘱被操作者屈肘前俯,坐在矮凳上,操作者立其侧,手掌伸直,用掌面着力,紧贴骶部两侧皮肤,自上向下连续不断地直线往返摩擦5~10分钟。此擦法有温经散寒、调和气血、补益下焦、清热利湿的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按压推擦此组穴,有引发女性流产、早产的危险,妊娠者慎用。经期要慎用,若闭经或月经量稀少,可如此操作;若月经量较大则忌用。还有,引起腰酸背痛的原因很多,若怀疑有肿瘤、结核以及化脓性炎症等,请不要如此按压摩擦。
最后要说的是,为了预防腰酸背痛,平时要加强项背部及腰腿部的功能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打打太极拳以及自我按摩等。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及受凉、感冒等,不要长久待在空调房内。常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人,每隔一小时左右,最好站起来休息一下,有助于减轻腰背疲劳。
针对于腰痛,要采取不同的方法,特别是经期内的妇女,切不可随意按摩,有些来经期的妇女也会出现腰痛,但经期过后腰痛的症状也就随之消失,还有经常面对电脑的人,不能久坐电脑旁一动不动,最好中间要休息一下,才能减轻腰肩背的过度疲劳。
女性预防腰痛 小心八件事情 在生活中,经常能听到女人讲这样的话“累得腰痛”、“腰直不起来了”。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相对男性而言,女性的腰部似乎更容易出现问题,尤其是经期和孕期还有产后的女性,更容易因为腰疼而影响生活和工作。
女性腰痛既有生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可能是病理因素引起的。除了月经、怀孕、产褥期等生理特性引起的腰痛外,泌尿系统感染、盆腔炎、腰肌劳损、脊椎、腰椎病变等都可能导致腰痛。她提醒女性,出现腰痛时应及时就医,特别是要注意及时进行妇科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月经、怀孕等生理特性
女性之所以容易比男性腰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女性要经历月经、怀孕及产褥期等特殊的生理时期。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副主任医师和秀魁表示:“有些女生在经期也吃冷饮等生冷食物,长期如此容易导致气血凝滞,经络不通,进而导致痛经,而有些女性经期不注意休息,因此在每次月经来临时,总会感觉腰部酸痛。”
女性在怀孕后,随着孕期增加,子宫慢慢增大,腰部支撑力不断增大,子宫圆韧带因长时间被牵拉而松弛,会导致骶棘韧带松弛,压迫盆腔神经、血管,因此不少准妈妈会感到腰酸背痛。“这种腰痛一般随着产后腰部肌力的恢复可逐渐消失。”
此外,妊娠期间膳食中营养物质摄入量不足,造成孕妇缺钙,也会引起腰痛。
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是引起女性腰痛的另一个可能原因。和秀魁指出,长时间维持一种姿势,如长期站立、长期背负重物等,可使腰部肌腱、韧带伸展能力减弱,局部积聚过多的乳酸,使腰部肌肉的正常代谢活动受到抑制,可导致腰肌劳损而引起腰部酸痛。
“一般来说,真正的腰肌劳损会随着气候和劳动强度的变化而变化,时重时轻,因此平时注意劳逸结合特别重要。当身体过度疲劳,或采用不正常的站、坐姿势等,均可导致腰肌劳损而引起腰部慢性隐约痛。”
长期穿高跟鞋
不少爱美的女性都喜欢穿高跟鞋,和秀魁提醒说,穿高跟鞋虽然可以让身材显得更加修长,但长期穿高跟鞋会使下肢的平衡受到影响,站立、行走都不能随心所欲,整个身体的反应、协同能力下降,也容易发生急性腰扭伤,导致腰痛,给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泌尿系统感染
从尿道的生理解剖来看,女性的尿道短而直,尿道外口靠近肛门,再加上一些生理方面的原因,导致女性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机会要比男性大。这种泌尿性感染常会导致腰部胀痛,严重者疼痛还会沿输尿管放射到会阴部。此外,泌尿系统结石、肾结石等也会引起腰痛,因此,女性一定要注意保持外阴的卫生。
脊椎、腰椎病变
一些患有风湿病、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的妇女,由于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也会导致腰痛。骶髂关节扭伤是下腰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女性妊娠后期内分泌影响可使韧带松弛而易扭伤,而产后早期久行也可引起,多表现为持续局部疼痛,不敢负重,活动时加重,翻身困难。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女性腰痛的最常见原因。特别是在女性绝经期以后,由于脊柱的骨量减少,脊柱的承重能力的降低,机体在负重甚至在行走中都会出现腰背部疼痛。因此,女性平时要注意补钙,特别是在20~30岁时多补钙,因为此时是女性一生钙储存的最好时期。
子宫、附件等疾病
盆腔炎是女性腰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它以腰痛、下腹部阵阵坠痛、白带增多三大症状为特点。当炎性渗出物增多致使盆腔粘连时,可导致腰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子宫后曲或后倾,韧带过度牵拉和部分神经受到压迫时,也会导致腰痛。”和秀魁表示,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频繁人流、多产或其他子宫手术之后。此外,子宫下垂、脱出或高位粘连于腹腔等,也可牵拉韧带,造成腰痛的发生。
盆腔肿瘤对腹膜的牵拉也会引起腰痛。“盆腔肿瘤多见于中年期女性,常见的如子宫肌瘤、子宫颈癌、卵巢囊肿等,由于肿瘤压迫神经或癌细胞浸润盆腔结缔组织而发生腰痛。”
节育环异常
节育环异常包括节育环型号与宫腔不符、节育环弹性过大或节育环位置异常等。不当的节育环嵌顿在子宫腔内,刺激子宫壁,可反射性地引起腰部疼痛。对于这种情况,可取出更换节育环。
“从中医角度来说,生育过多,人工流产次数多及房事不节,均可引起肾气损伤而导致腰痛。而长期感受寒湿,也可阻遏经络,导致血脉不畅而发生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