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这八个字,均出自庄子杂篇的《天下》章中,庄子与惠施的对话。惠施说:「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至大无外】是目前宇宙学对宇宙大小的解释:宇宙范围非常大,但是仍然有限,没有边界,当然也就没有所谓'外面'。 【至小无内】是基本粒子的定义:基本粒子非常小,没有任何的内部结构。 '至大无外'的宇宙学与'至小无内'的基本粒子在物理学中有紧密的连结。 生物学上告诉我们基因会影响生物体的外在性状,物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基本粒子的性质将影响大尺度的宇宙结构。 宇宙学家想要解释目前宇宙的某些性质,例如星系为何具有如今的形状与尺度,则必须利用我们对于高温、高压环境中物质行为现有的认识,回溯并重建宇宙的历史。然后再利用宇宙过去发生的事件遗留下来的证据,来检验我们所做的推论。所以宇宙学家开始向粒子物理学家求助,请他们提供描述极高温下物质与辐射的理论。唯有了解这些理论,才能够使重建宇宙历史的工作,向大霹雳(Big Bang)起点进一步逼近。 而粒子物理学家也将整个宇宙作为天然的实验室,来验证最新的理论。因为粒子物理学家的发展出的理论,通常无法利用现今地球上的设备来获得证实,目前的粒子加速器并无法产生如大霹雳的能量,而最灵敏的侦测器也很难捕捉到一些最微妙的基本粒子。因此粒子物理学家也转而研究早期的宇宙,以验证他们发展的新理论是否可行。如果一个最新的基本粒子物理理论,竟然会预测恒星或星系无法存在,这个理论与宇宙的现况不合,立刻就会被弃之如敝屣。 这个古老的图腾称Ouroboros 或 Uroborus,是一隻张口咬住自己尾巴的蛇,形成了一个圆形。通常代表自我的重覆创造,或者是一件事物的解释到最后形成了循环,最终回到了起点。 基本粒子学说刚开始是用来解释最简单的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组成了原子、分子、星系、星团至整个宇宙,而宇宙的过去与现况最终又用来检验基本粒子的学说,循环印证的结果可以使得宇宙学与基本粒子学说一步步的逼近真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