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融的“父母对子女无恩论”,其实是站在父母的立场上看问题的

 wdtsgswdndy 2016-01-08
《后汉书》记载孔融“又前与白衣弥衡跌荡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这番“大逆不道”的观点在当时真可谓捅天之过了,尤其是从他这样的儒家正根嘴里说出来,更是不能让深受“三纲五常”影响的民众所接受。就是这番言论从孔融嘴里堂而皇之的说出来了,被一个“四岁让梨的人”大义凛然的说出来了。孔子的思想真的高贵了吗?孔子死的时候谶语“不知何一男子,自谓秦始皇,上我之堂,踞我之床,颠倒我衣裳。”孔子只能想到他死后200多年后的事情,他却没想到真正的把他“衣裳颠倒”了的人是他的子孙孔融。

  孔融最后被政敌曹操谋害了,而曹操加给孔融的最大罪证就是“父母于子无恩论”。孔融是站在父亲的立场上发表这样的言论的(请记清这一点,也是我写此篇时所站的立场),同时他对自己的一双儿女也是这样对待的,不受半点恩德。被抄家的那一刻,他固执的反问子女“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于是把本来“寄它舍”有望逃脱厄运的子女也都赴刑了!这种“父母不与子女恩”的行为也印证了他的思想言论。只是过于残酷了些。

  事隔1700年以后,两个公认的文学思想家也引用了这样的言论。第一个人是鲁迅,他站在父亲的立场上论证父子之间的关系。在他的文章《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里引用了孔融的“父母于子无恩论”的思想,来表达自己对父子恩情之间的看法。文中最为重点的一句话,也是我认为最精髓的见解是“中国旧理想的家族关系父子关系之类,其实早已崩溃。”

  第二个则是胡适。在他的儿子出生时写了一首名为《我的儿子》的诗。站在父亲的立场上他在诗中写到:

  “树本无心结子,我也无恩于你;但是你既来了,我不能不养你教你,那是我对人道的义务,并不是待你的恩谊”

  这种言论自然引用了孔融的“父母于子无恩论”思想。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贬斥之声纷至沓来。仿佛踩了道德卫士的尾巴。胡适的反映在答汪长禄的信中表述的很清楚:

  “我们生了一个儿子,就好比替他种下了祸根,又替社会种下了祸根。他也许养成坏习惯,做一个短命浪子;他也许更堕落下去,做一个军阀派的走狗。所以我们教他养他,只是我们自己减轻罪过的法子,只是我们种下的祸根之后自己补过弥缝的法子。这可以说是恩典吗?”

  台湾学者李敖特地在他的一篇文章里记录了孔融与胡适这场历经1700年的思想对话,而且还表示对孔融的思想深为佩服。

  这三个人都是众所周知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们的言论却同样的如出一辙,同样的引发了一场思想地震,让某些人难以接受。他们都是站在父辈的立场上考虑对子女的责任。这种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能够清醒认识伦理关系,放下“老子为天”尊严的思想家,我看不多见。看这三人所处的时期,都是中国思想冲击,豺狼当道的政治动荡期。能有这番思想高度自然是高人一筹了!

  胡适的说法很是赞同的。男女结婚之后,自然都会说“我们要个孩子吧”。但是这只是父母的意愿,谁会去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后果呢?肯定没人这样想,因为孩子还没出生!每对父母要生育之前,会考虑孩子出生后将要面对多少灾难吗?应该不会的,因为他还没出生!这样的灾难或许是战争、或者是疾病、亦或是生存环境等等。他(她)生下来会面对多少苦难和痛楚,谁又替他们想过这样的问题。

  古代有“溺女婴”这样的恶习,就是把生下来的女孩子溺死。《韩非子.六反》记载:“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不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的便,计之利也。”

  再而言之,有的父母见生下孩子是天生缺陷,就把孩子弃于荒野。难道这样也算是恩吗?如果这个弃婴造化大得而存活下来,长大之后的他(她)也要报答父母的生育之恩吗?如今我也有自己的女儿,也站在父亲的立场上看待这个问题。既然我们生育下来她,同时也就担负起教养她的责任。这种责任的最初存在理由不是我们要施恩与她,而是我们必须对她的出生负责。按佛家的说法生育她是我们种下的因,教养她则是我们必然担负的果。

  赞同古语“养不教,父之过”这样的说法。既然把子女生下来,就有责任教养。教养就是“教育和养育”,教育他(她)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养育他(她)成长到能够自食其力,而不是成为一个靠别人养活的软弱无能的人。不养育倘若也不教育,日后他(她)可能夭折;可能残疾;或者成了强盗、恶人。于家于国于人于己都无益,这样的过错应该算在谁的身上呢?民间俗语“养儿不教如养猪”这样的说法又是在提醒谁呢?那些生了孩子却交于别人教养的人,对孩子是毫无恩德可言的。也就无从谈起“父子为纲”了!再想从子女那里得到回报显然是有点无功受禄了。

  古时的“父子为纲”都是给子女的约束,在这样的思想大环境下,婴儿刚一出生就要面对的是欠父母一份生育情。于是就是报偿一生的生育之恩。然而却没有人站在父亲的立场上考虑是否亏欠孩子什么!在给他生命的同时是否也给他(她)带来了伤痛。为了避免他(她)的这些伤痛,就应该教养他(她),从而让他(她)有能力保护自己,同时也服务于他人。所以说真正有恩德的人应该是教育和养育自己的人。当然承担这份责任的主要是父母,父母这种教养之恩是我们应当回报的。如果单只是生育而从来不教不养,溺死或者荒弃孩子而与他们生死无关的父母。则没必要去回报他们什么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