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家庭盆栽花卉矮牵牛

 风@@逝 2016-01-08
常见家庭盆栽花卉矮牵牛 常见家庭盆栽花卉矮牵牛

家庭常见盆栽花卉茄科植物矮牵牛为多年生草本,常作一、二年生栽培; 播种后当年可开花,花期长达数月,有喇叭形花,类似牵牛花;是较好的家庭常见花卉,校园常见植物,观花类植物,观赏植物种类,常见盆栽花卉.目前广泛被世界各地引种,作为园艺花卉品种,矮牵牛主要品种为各种花色的矮牵牛(Petunia x hybrida)。
作为园艺品种的茄科植物,碧冬茄属(矮牵牛属)矮牵牛,是由野生的直立性腋生矮牵牛(P. axillaris)和匍匐性青紫矮牵牛(P. integrifolia)杂交培育的,直立性腋生矮牵牛是夜晚开花,白色,花大,1823年由南美洲引进巴黎。匍匐性青紫矮牵牛的样本是1831年被送到英国的植物园。杂交的矮牵牛花色多样。
有的植物学家将非洲小花矮牵牛属(Calibrachoa)也合并到这个属中。
矮牵牛一般为虫媒花,只有P. exserta例外,这是一种红花灌木,由蜂鸟授粉。绝大部分碧冬茄属植物为二倍体的,具有14个染色体,在同属种间可以杂交。
碧冬茄属植物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不需要经常灌溉,在温带地区种植多为一年生,在热带地区可以为多年生植物。

矮牵牛为多年生草本,株高15~80 cm,也有丛生和匍匐类型; 叶椭圆或卵圆形; 花冠喇叭状; 花形有单瓣、重瓣、瓣缘皱褶或呈不规则锯齿等; 花色有红、白、粉、紫及各种带斑点、网纹、条纹等; 蒴果,种子极小,千粒重约0.1 g。
 
矮牵牛同科植物 
    洋金花  白蛋茄
形态特征 植株高15~40厘米,多分枝,茎秆绿色。茎直立或匍匐。叶卵形,全缘,互生或对生长3.5~5厘米,宽2~3.5厘米,纸质,深绿色,全缘;全株具白色腺毛,手感粘重。花单生于叶腋,花冠漏斗状,花直径4~7厘米,开花多,色彩艳丽、丰富。花单生,漏斗状,花瓣边缘变化大,有平瓣、波状、锯齿状瓣,花色有白、粉、红、紫、蓝、黄等,另外有双色、星状和脉纹等。
植物学分类
中文学名: 矮牵牛
拉丁学名: Petunia hybrida Vilm
别称: 碧冬茄/杂种撞羽朝颜/灵芝牡丹/毽子花/矮喇叭/番薯花/撞羽朝颜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纲: 双子叶植物纲或木兰纲
目: 茄目 Solanales
科: 茄科 Solanaceae
属: 碧冬茄属 或矮牵牛属Petunia
分布区域: 原产于南美洲阿根廷,现世界各地广泛栽培
 
矮牵牛花语
  矮牵牛花语是 安心   1.安全感,与你同心。   2.有你我就觉得温馨。
品种概述
  矮牵牛英文名:Garden Petunia,Common Garden Petunia    园艺品种极多,按植株性状分有:高性种、矮性种、丛生种、匍匐种、直立种;按花型分有:大花(10-15㎝以上)、小花、波状、锯齿状、重瓣、单瓣;按花色分有:紫红、鲜红、桃红、纯白、肉色及多种带条纹品种(红底白条纹、淡蓝底红脉纹、桃红底白斑条等)。商业上常根据花的大小以及重瓣性将矮牵牛分为大花单瓣类、丰花单瓣类、多花单瓣类、大花重瓣类、重瓣丰花类、重瓣多花类和其他类型(不属于以上类型的均归为其他类型)

矮牵牛的栽培管理技术

一、播种育苗。
  矮牵牛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保护地条件下,一年四季均可播种育苗,因一般花期控制在五一、国庆,所以播种时间秋播在10—11月,春播在6—7月。播种前装好介质,浇透水,播后细喷雾湿润种子,种子不能覆盖任何介质,否则会影响发芽。播后保持介质温度22—24℃,4—7天出苗。第一对真叶出现后施50×10- 6浓度的氮肥液,并注意通风,种苗也可逐渐见光。种苗出现2—3对真叶时,介质温度可降低到18—20℃,每隔7—10天,施0.1%尿素液或氮磷钾15 -15-15的0.1%的复合肥液。此阶段仍应注意通风,防止病害产生,每隔1周左右喷施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当植株出现3对真叶时,根系已完好形成,温度、湿度、施肥要求同前,仍要注意通风、防病工作。

二、移植上盆。

  用288穴的育苗盘育苗,秋播直接移入13厘米口径的营养钵,春播一般只移入10厘米口径的营养钵。也可先定植于苗床上,再移入营养钵内。⑴光照调节。矮牵牛夏季生产比较耐高温,一般只在移栽后几天加以遮阳、缓苗,在整个生长期均不需要遮阳。⑵ 温度控制。矮牵牛移植后温度控制在20℃左右,不要低于15℃,温度过低会推迟开花,甚至不开花。在实际生产中,要求国庆开花的要在大棚内进行生产,避免在国庆前因温度低而影响开花;要求在五一开花的,也可在露地进行生产,但必须保证冬季霜不直接落在叶片上,否则叶片会出现白色斑点,影响观赏效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均采用保护地设施栽培。

 


三、栽培管理。

  浇水始终遵循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矮牵牛(图5)夏季生产盆花,小苗生长前期应勤施薄肥,肥料选择氮、钾含量高,磷适当偏低的,氮肥可选择尿素,复合肥则选择氮磷钾比例为15-15 -15或含氮、钾高的,浓度控制在0.1%—0.2%,水溶性肥料一般选择20-10-20和14-0-14两种,浓度在50×10-6—100×10- 6。冬季生产盆花,在3—4月勤施复合肥,视生长情况,适当追施氮肥。矮牵牛生产中一般不经摘心处理,但在夏季需摘心一次。矮牵牛较耐修剪,如果在第一次销售失败,可以再修剪一次,之后通过换盆,勤施薄肥,养护得当,一般不影响质量,仍可出售。

四、病虫害防治。

  矮牵牛的病害主要是苗期猝倒病(用百菌清、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防治),生长期茎腐病;主要虫害有菜蛾、蚜虫、卷叶蛾等,尤其在国庆花卉生产中较为常见。出现蚜虫一般不能用杀灭菊酯喷施,容易引起药害,影响生长。五、出圃质量。冬季生产的盆花,采用12厘米口径的营养钵,冠幅一般在20—25厘米间,株形整齐、饱满,开花一致;夏季生产的盆花,采用10厘米口径的营养钵,冠幅一般在15—18厘米。矮牵牛可进行长途运输。

 

 

矮牵牛常见病害

  矮牵牛常见的病害有:白霉病、叶斑病和病毒病。防治方法:矮牵牛(图8)1. 白霉病。
  发病后及时摘除病叶,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600-800倍液。
2. 叶斑病。
  尽量避免碰伤叶片并注意防止风害、日灼及冻害;及时摘除病叶并烧毁,注意清除落叶;喷洒50%代森铵1000倍液。
3. 病毒病。
  间接的防治方法是喷杀虫剂防治蚜虫,喷洒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在栽培作业中,接触过病株的工具和手都要进行消毒。

矮牵牛的育苗技术

  矮牵牛(图6)在终霜后定植露地,经90天左右可培育出6~8个大的分枝,叶片数50枚以上,有的品种达上百枚,并且至少开1朵花的很大秧苗。如果在4月份播种,60多天可开花。有的杂交品种在播种出苗期间,抗不良环境条件的能力远不如常规品种,因此播种时一定要注意环境条件的控制。每平方米苗床播种量1.5克左右,如用价格昂贵的种子,不超过1.2克。由于种子极细小,应将种子与30~50倍的细土或细砂粒混合后再播。播后覆盖细土0.2厘米,防止吊干种芽。薄覆土比没有覆土的出苗率高。   种子发芽出土期间控温20~24℃,播干种子单瓣品种4~5天出苗。当有1片真叶时移植,最好只移植1次,用直径7~8厘米的容器培育成苗。如果需要定植已经开花并生长量很大的秧苗,可先移入72孔的穴盘,最后用直径13厘米或稍大的塑料盆成苗。白天生长最适温度幼苗期23℃左右,成苗期 27~28℃,夜间13~15℃。在保护地育苗时应把矮牵牛放在光线最好的地方,光照充足,叶片平展。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茎叶生长繁茂,在长日照条件下茎叶顶端很快着生花蕾。最适宜的土壤PH值6.0~6.5。土壤应保持湿润,忌湿度太大。春育苗的定植前5~7天降温,逐渐加大通风和适度控制水分进行炼苗。

矮牵牛繁殖方法

  1. 播种繁殖:
  矮牵牛常作一年生栽培。播种时间视上市时间而定,如5月需花,应在1月温室播种。10月用花,需在7月播种。播种时间还应根据品种不同进行调整。矮牵牛种子细小,每克种子在9000-10000粒,发芽适温为20-22℃,采用室内盆播,用高温消毒的培养土、腐叶土和细沙的混合土。播后不需覆土,轻压一下即行,约10天左右发芽。当出现真叶时,室温以13-15℃为宜。
2.扦插繁殖:
  室内栽培全年均可进行,花后剪取萌发的顶端嫩枝,长10厘米,插入沙床,插壤温度20-25℃,插后15-20天生根,30天可移栽上盆。
3.组培繁殖:
  外植体用种子、叶片和受精子房等。若用种子,在洗衣粉溶液中浸泡5分钟,取出后用水冲洗干净。在无菌条件下,先在75%酒精中浸8分钟,再在0.1%氯化汞溶液中浸泡7分钟,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后,接种在MS(添加6-苄氨基腺嘌呤0.5~1.0毫克/升和萘乙酸0.1毫克/升)的培养基上,接种15天出现小芽,将小芽切割转原来的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20天后1个小芽可得到10多个芽。将1厘米的壮芽接入含萘乙酸0.05~0.2毫克/升的1/2MS培养基上,10天后,100%生根,成为完整小植株。


文章网址:http://www./penzai/zhiwu/23324.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