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44:锋面雨天气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考点趋势剖析]
3年考情统计
|
题型示例
|
考点分析
|
命题趋势
|
3年9考,分值31分
|
2015课标Ⅱ,4、5,4分
2015江苏,9、10,4分2014江苏,5、6,4分
2014山东,9,4分
2014浙江,37⑶,12分
2013江苏,25,3分
|
锋面天气系统是高考必考内容,江苏地理卷每年都一组试题考查锋面天气系统的;其他课标卷考查的频率较大,主要考查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判断及天气,以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出现,难度系数为0.65左右
|
根据对近5年来对这个考点考查的统计,该考点常以气压场分布图,气候要素变化图,天气变化文字描述等图文材料为命题的切入点,题型灵活多样,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
[考点分层透析]
【典型例题】(2015·全国卷Ⅱ,4、5,8分)2013且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出沙尘暴,图Ⅰ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些完成⑴~⑵题。 ⑴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
A.16时-17时
B.17时-18时
C.18时-19时
D.19时-20时
⑵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D.大气逆辐射减弱
【图形解读】
【答案】⑴C
⑵B
【解析】
试题分析:
(1)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迅速代替暖气团,气温迅速降低,气压迅速升高,是气温和气压变化最剧烈的时段,读图可以看出18时-19时气温、气压变化最剧烈,因而判断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18时-19时,故答案选C。
(2)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与暖气团之间气温和气压差异较大,并伴随天气转阴,因而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气温水平差异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增大,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增强,故答案选B
【考点透析】锋面天气系统的种类与差异
|
冷 锋
|
暖 锋
|
准静止锋
|
概念
|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
相同点
|
气团位置:冷气团密度大,在锋下;暖气团密度小,在锋上;锋面附近气温、气压等差异大,风力大
|
倾斜方向:锋面向冷气团一侧倾斜
|
气团势力
|
冷气团强,暖气团弱
|
暖气团强,冷气团弱
|
势均力敌
|
移动方向
|
冷气团的移动方向
|
暖气团的移动方向
|
来回摆动
|
锋前锋后
|
暖气团在前,冷气团在后
|
冷气团在前,暖气团在后
|
|
锋面倾角
|
较大
|
较小
|
小
|
雨区位置
|
锋前锋后均有,以锋后为主
|
锋前
|
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
|
雨区范围
|
小
|
中
|
大
|
锋图
|

|

|

|
简图
|

|

|
|
天气图
|
|

|
|
雨区图
|
|
|
|
过境前天气
|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
单—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
过境时天气
|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云雨
|
暖气团平衡抬升或爬升,形成持续性降水
|
过境后天气
|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
单—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
天气实例
|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
我国南方地区的“一场春雨一场暖”
|
华南“清明时节雨纷纷”
;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 ;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
|
|
|
|
|
|
[考点规律揭秘]
冷锋与暖锋的判断技巧
1.根据锋的符号来判断
若天气形势图中出现符号 ,则表示冷锋,且有三角锯齿的一侧是锋前,也是锋的移动方向;若出现符号 ,则表示暖锋,且有半圆形的一侧是锋前,也是锋的移动方向。
2.根据冷、暖气团运动方向来判断 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3.根据锋面坡度来判断 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4.根据雨区范围及位置来判断 不论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
5.根据气温、气压的变化来判断 【提示】确定锋面雨带的位置,关键是理解好“锋前”和“锋后”中的“前”和“后”的含义。“前”“后”既相对于锋面移动的方向而言,也相对于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而言。
【示例】(2015·浙江绍兴、金华联考)读下列天气系统示意图,回答⑴~⑵题。 ⑴下列关于两图中各地天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A处气压高于C处
B.A地风力大于B地
C.C处的降水范围远大于D处
D.B地气温一般低于D地
⑵关于上图 两天气系统与我国某地的天气现象,阐述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天气系统比图乙所示天气系统更易出现雷暴雨天气
B.我国夏季登陆的台风多与图甲所示天气系统有关
C.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气多由乙图所示天气系统造成
D.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与图乙天气系统有关
【答案】⑴C
⑵D
【解析】:
(1)由比例尺和云系可知,甲、乙两图天气系统分别为暖锋和冷锋;读图可知A处气压低于C地;考虑到水平比例尺,A相邻两条等压线的实际水平距离大,风力小小于B地;C的降水范围大于D处;B处位于冷锋锋前,气温一般高于D地。
(2)雷暴为强对流天气,暖锋中部可能出现;台风与低压系统有关;梅雨为准静止锋控制下,移动速度很慢;我国北方夏季暴雨与快行冷锋有关。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
[3年高考真题]
(2015·江苏地理,9、10,4分)下图为2015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下列地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 )
A.江苏大部分地区遭受冻害
B.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
C.青海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
D.浙江沿海受台风袭击
2.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江苏天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 ( ) (2014·江苏5、6,4分)下图是2014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
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
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
5.(2014·山东文综·T9·4分)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6.(2014·浙江文综,37(3))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下图为云贵两省部分区域及相邻地区略图。 材料二
图中准静止锋是我国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下表为图中安顺和昆明的气候统计数据。 安顺和昆明位于准静止锋两侧,比较两地冬季气候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7.(2013·江苏地理,25,3分)图是
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双选题) 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
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
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创新预测试题]
一、选择题
(2015·大庆模拟)2015年2月21日,黑龙江省中北部地区普降大雪,省内多条高速公路封闭,给人们出行带来严重影响。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此次降雪的近地面天气系统是 2.该天气系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副热带高压势力强
B.亚洲高压势力强
C.东南季风势力强
D.印度低压势力强
(2015·山东滨州3月模拟)下图a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图示区域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沿甲乙线出现冷锋
B.沿甲乙线出现暖锋
C.沿丙丁线出现冷锋
D.沿丙丁线出现暖锋
4.未来几天,乙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
)
A.天气转晴,气压升高
B.连续阴雨,气温升高
C.风和日丽,湿度降低
D.狂风暴雨,气温降低
(2015·长沙长郡中学月考)安徽省某中学气象兴趣小组,根据亚欧大陆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形势图,探究该省秋末冬初天气变化状况。据此完成5~6题。 5.根据上图,学生绘制了四幅安徽省天气要素变化图,最接近实际状况的是 6.该气象兴趣小组预报了安徽省未来两天天气状况,其预报结果最可能出现的是
A.皖北地区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等级较高
B.皖南地区可吸人颗粒物空气污染指数增加
C.皖北地区雨过天晴,农作物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D.江淮地区出现狂风、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2015·湖北省重点高中高三期中联考)读下图,回答7~8题。 7.此锋面形成的季节多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此时贵阳附近的天气特征是
A.阴雨连绵B.晴空万里 C.大雪纷飞D.暴风骤雨
(2015·苏锡常镇四市调研)2015年1月华北地区多次出现雾霾天气,下图是该区域1月15日—16日的空气质量分布图。读图完成9~10题。 9.该时段区域内有一次明显的锋面活动,推测16日11时锋线的大致位置
A.甲线附近
B.乙线附近
C.丙线附近
D.丁线附近
10.有关下列地区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原因,正确的是
A.A地因在冷空气源地附近,风力强,污染物浓度下降
B.B地因吹偏南风,湿度上升,污染物浓度将升高
C.C地因位于锋后,盛行上升气流,污染物浓度升高
D.D地因冷暖空气相遇,挤压聚集,污染物浓度升高
(2015·黄山市第一次质检)2012年3月30日受冷空气活动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沙尘天气。下图是某时刻地面气压(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11~13题。 11.图中甲乙两地此刻的气压差值有可能是
A.40百帕
B.45百帕
C.50百帕
D.55百帕
12.
图示时刻
A.
乙和丙两处都盛行下沉气流
B.E地和丁地风向相反,风力丁地小于E地
C.甲处气流上升,乙处出现暴风雪
D.丙处气流下沉,丁处正遭受台风侵袭
13.研究发现,沙尘暴在许多生态系统形成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是抵抗全球变暖的幕后英雄。理由是
①沙尘的洲际运动携带的多种营养成分是浮游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肥料和物质基础
②海洋浮游植物在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方面的作用并不亚于陆地植物
③沙尘暴所携带的碱性沙尘可以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大大降低酸雨的酸性
④沙尘暴把细小却包含养分的尘土携上3000米高空,穿越大洋,形成新的陆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二、综合题
9.(2014杭州七校联考)下图为东亚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各题。⑴甲地气压值为___________。
⑵乙、丙两地风力更大的是______,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
⑶未来48小时内,丙地将经历一次明显的天气变化过程。据图,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
⑷当日丁地出现了严重的沙尘天气。据图,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15.(2015·哈尔滨三模)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09月22日《农民日报》“秋雨绵绵落华西”——2014年9月7日以来,一场接一场的秋雨接踵而至,四川陕西等地迎来今年时间最长的一次降水过程,局地发生暴雨洪水灾害。(华西秋雨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主要指渭水流域、汉水流域、重庆、四川等地区的秋雨)。陕西当地俗称“秋淋”,四川等地也有“你有万担粮,我有秋里墒”之说。

雅安气候资料:表1 材料二
雅安市是中国四川省中部偏南下辖的地级市,素有“川西咽喉”、雅安自古多雨,有西蜀天漏之说,俗语“雅无三日晴”,号称雨城。
(1)根据表1描述雅安气候特征。
(2)据图5、图6分析地形与雅安雨城形成之间的联系。
(3)简述华西秋雨对四川省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参考答案:
[3年高考真题]
1.B
2.B。
【解析】
1、图中江苏距离冷锋锋前较远,受暖气团控制,不会遭受冻害;重庆位于冷锋锋面附近,冷锋过境带来降雨,加上地形崎岖,会诱发滑坡和泥石流;图中青海地区受高压控制,不会普降暴雨;浙江沿海夏秋季节容易受台风影响,此时正处于高压控制下,不会受台风袭击。第2题,冷锋过境会导致气温下降,冷锋锋面为低压槽,受冷锋锋面影响,气压先降低后升高。
3.B 4.C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图中虚线范围主要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地表植被稀疏,沙源丰富,靠近高压中心,正值春季,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与其他三地相比,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更强劲,更易发生沙尘暴。第4题,由图中锋面符号不难看出,此时M地位于冷锋锋前,将有冷锋过境,过境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风力增强,天气转阴,可能出现降水。
5.C
【解析】由经纬度可知,乙位于西伯利亚地区、甲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来自西伯利亚(冷高压)的冷气团与我国华北地区的暖气团相遇,容易形成冷锋,导致所经地区天气发生明显变化。
6.【答案】安顺比昆明:气温低;降水量大;降水日数多。安顺受冷气团控制,在准静止锋的下方;昆明受暖气团控制;准静止锋位置稳定少动
【解析】依据材料二表中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和降水日数三个要素描述气候差异,而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受不同性质气团控制。
7.AC
【解析】根据等压线分布状况及图中锋面符合,甲地冷锋锋后,冷气团一侧,为阴雨天气,故选A;乙地为暖锋锋后,暖气团一侧,为晴朗天气,故排除B;丙地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故选C;丁地等压线较稀疏,且水平存在差异,因此该地有风,气流水平运动,故排除D。
[创新预测试题]
1.C
2.B
【解析】第1题,由题干时间(2月21号)、地点信息(黑龙江中北部)和“普降大雪”不难得出是受冷锋影响,选项A是暖锋,B是低压气旋,C是冷锋,D是北半球气旋,故C正确。第2题,由上题时间信息(冬季)可知A、C错误,因为A、C出现于夏季;普降大雪可知A错误,A控制,天气晴朗;该冷锋系统形成是因为冬季亚洲高压势力强,冬季风强,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造成,故答案为B。
3.D
4.B
【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知,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为北半球低压槽,槽线沿西北—东南向延伸,结合气流运动方向和气流性质可形成暖锋。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乙地位于暖锋前方,在暖锋过境时会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暖锋过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好。
5.B 6.C
【解析】第5题,冷锋位于安徽省北部,受其影响,安徽省北部受冷气团控制,温度低,气压高;南部受暖气团控制,温度高,气压低,所以由北向南气温升高,A错误,气压降低,B正确;锋线地区两侧气团物理性质差异大,风力大,C错误;冷气团一侧形成云雨天气,云量多,D错误。第6题,皖北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滑坡、泥石流灾害少,A错误;未来两天,冷锋不断南移,安徽全省受冷锋影响强。冷锋过境,易产生云雨天气,对空气起净化作用,可吸入颗粒物减少,B错误;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农作物易受低温冻害影响,C正确;强对流天气多出现在赤道附近、山区、中低纬度夏季午后,江淮地区冬季不会形成强对流天气,D错误。
7.D 8.A
【解析】第7题,昆明准静止锋又称云贵准静止锋,位于云贵高原,一般出现在11月至次年的4月份,多在冬季;主要由变性的极地大陆气团与西南气流受云贵高原地形阻滞演变而形成,其云层低而薄,容易形成连绵阴雨天气。D正确。第8题,贵阳位于准静止锋冷空气一侧,所以阴雨连绵,A正确。
9.C
【解析】冷锋过境时带来大风天气,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撒,能改善大气质量;图示16日11时甲线、乙线、丁线附近两侧大气质量相差不大,都不是锋线的位置;丙线附近北侧比南侧大气质量明显好,南侧城市大气质量很差,可以推断锋线在丙线附近。
10.D

11.C 12.B 13.A
【解析】第11题,图中气压梯度是5百帕,所以乙地气压是(1050,1055),甲地是(1000,1005),甲乙两地气压差值(45,55),所以有可能是50百帕,C正确。
第12题,只有乙盛行下沉气流,A错误;风由高压吹向低压,所以E地和丁地风向相反,而丁地比E地等压线稀疏,所以风力丁地小于E地,B正确;甲处气流上升,而乙处气流下沉,所以不易出现暴风雪,C错误;此季节是春季,不会受台风侵袭,D错误。第13题,注意题干要求是沙尘暴对抵抗全球变暖的作用,故③是对酸雨的影响,不符合;④显然不可信;沙尘暴虽然不直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但它是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长肥料,A项正确。
14.【答案】⑴995<P甲<1000
⑵乙;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⑶此时,丙地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当受锋面影响时,气温降低,出现大风,雨雪天气;锋面过后,丙地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⑷距沙源地近;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有大风(后两点简单写晴朗、大风,而没有对等压线的分析不给分)
【解析】第⑴题,图中等压线的等压差为5hpa,甲处天气系统出现锋面,可知为低压中心,甲处附近的等压线为1000,根据等压线的特征可推知甲的气压值范围。第⑵题,判读风力大小,在同幅图中可根据等压线的疏密来判断;描述理由时要描述出单位距离内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其大小还是通过等压线的疏密来判读。第⑶题,丙处北部有冷锋符号,其天气变化过程,要从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来描述。第⑷题,沙尘天气要根据图中等压线和位置,从沙源、天气、风力等方面来分析。
15.【答案】(1)夏季高温,冬季温和;降水总量丰富;集中在夏秋季节;四季分明。
(2)雅安的西侧,是青藏高原,而东面则是四川盆地;高原下沉气流和盆地暖湿气流的相互影响;喇叭状的地形有利于印度洋及太平洋带来的大量暖湿气流,进入雅安境内,带来丰富降水;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盆地(或谷地)地形夜间冷空气下沉盆地气流上升多夜雨。
(3)有利影响:秋雨多,有利于水库、池塘及蓄水、预防来年的春旱;雨水可以较深地渗透到土壤中,土壤的蓄水保墒。
不利影响:绵绵细雨,带来了低温,不利于农作物的收获;它可以造成晚稻生长期冷害,空秕率的增加;还可使已成熟的作物发芽、霉烂,以至减产甚至失收。
盆地地形,夜间形成山谷风,盆地内部气流上升多形成夜雨。第(3)题,降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从利弊两个角度分析。华西秋雨持续时间长,降水区域广,降水量较大,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水分条件,有利于预防春旱;土壤中水分增多,利于保墒。秋季对于大部分地区农作物来说,都接近是生长后期阶段;但是秋雨绵绵,阴雨天多,光照少,不利于农作物的成熟,很容易病虫害、霉烂、发芽、绝产等问题。对于晚稻,则生长期光照少,气温低,使稻米空秕率的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