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女孩,十四个月,发烧 呕吐 腹胀三天,T38.2度,大便干燥。用药 :苍术 生姜 肉桂 白芷用藿香正气水调和,一贴见效 退烧,腹不涨了。 99:急治标、缓治本、先退热、后治病:三棱针点刺大椎穴、安乃近加溶媒湿贴、药方:柴胡、黄芪、薄荷、葛根、生石膏,等份蜂蜜调和备用。每次取适量的药物加到湿贴上,湿贴。20分钟退热,持续24小时不复发。各位老师可以试一下。 高 热不退,甚至惊厥者:用羚羊角粉6g,银花、薄荷各20g,加入75%酒精100ml,制成酒剂。使用时再用温开水稀释成40%的溶液,外擦双侧曲池穴 (屈肘时肘横纹外端凹陷处)、风池穴(耳垂与后颈窝连线凹陷处)、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可达退热止惊的效果。
暑热证:用金银花、黄芩、板蓝根各15g;连翘、薄荷、蒲公英各25克g,檀香10g,冰片3g,煎水洗浴全身,有较好的退热作用。 稽留热。。绿豆90—120g,鸡蛋1枚。绿豆研粉炒热和蛋清做饼敷胸部,三、四岁患儿敷30min取下,不满l岁15min取下。 退热。。白芥子9g,鸡蛋2枚。将白芥子研细末,调鸡蛋清,敷脚心。 感冒、发热。。白矾30g,面粉、醋适各适量。矾研细末加面粉、醋词成糊,敷两脚心(涌泉穴),并时常滴醋让药膏保持湿润。 【功效】治疗IOO余例普通感冒,一般敷药6个小时后降温,12—36小时体温恢复正常。 降温退热。。鲜地龙数条,白糖适量。将地龙洗净,放入碗内,撒A白糖,地龙溶解再加面粉适量,共调捣成膏,纱布包裹,敷头顶百会穴和肚脐。干后取下加水调稀再敷。 【功效】一般几小时后降温,1~2日内体温降至正常。 【小儿高热】大黄6g,芒硝3g 共研细末,用井底泥适量,入药末调匀,加少量水做成年饼状,贴敷太阳穴。 上感、腹泻、扁桃体炎、口疮、支气管炎等所致高热。大黄、山栀、僵蚕各4份,牛膝2份,细辛1份。共研细末,每次5~8g,醋调糊状,敷贴双脚涌泉穴,包扎固定4~6小时取下,不效可连用。 【出处】陕两中医 【高热】青蒿50g,石膏50g,燕子泥50g,滑石30g,茶叶20g,冰片20g 共研细末,每取适量加甘油和蛋清,调糊状,外敷神阙穴,上盖纱布。注意敷药湿度,干则润水,以免药干影响疗效。冬季天冷加用鲜葱捣泥调敷;夏季炎热加用鲜丝瓜藤捣泥调敷。 【出处】湖南中医杂志。 【外感发热】石膏loog,青蒿loOg,蒲公英30g.黄芩20g。共研细末,每用50g凉开水或蜂蜜拌成糊状,涂纱布贴背肺俞穴,日1~2次。连用3天。 【出处】新疆中医药。疗效甚佳。 【流脑高热头痛】石膏30 -90g,鸡蛋或鸭蛋l枚。石膏研细末,鸡或鸭蛋清调敷患者头部。 又方:生石膏60g.生葛根蔸90g,各捣研,混台,水调匀敷患者额上、两太阳穴,止头痛。 【发 热】取山栀子、黄连各等份共为面粉,水调后敷于手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