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哈尔滨0007服务中心微信课堂(分享) 电位疗法 一、电位疗法的起源 二、什么是电位疗法 三、电位疗法的作用 电能量世界——人类生命的摇蓝 我们所生存的自然界,从天空到大地,是一个充满电子、离子及静电场的世界。这个神秘的世界正是人类和一切生物所赖以生存的空间。 地球与大气层构成一个巨大的静电场——自然电场,人类各种生理现象都与这个静电场息息相关。其中电离层对地面电压高达360KV,地面附近电场强度约130V/m,电场方向垂直指向地面。它使人体头、脚之间呈现1V至200V的电位差,空气中的电荷通过人体流向大地。所以,人类的健康和寿命同样取决于人体带电量的多少,健康者应拥有80%的负电和20%的正电,即阴阳平衡。 在静息的活细胞中,细胞内电位恒为负(-),细胞外电位恒为正(+),人类细胞静息电位约为-90mv(毫伏特)。人体是由成千上万个这样的带电细胞组成的天然生物电池。每个细胞相当于一个电容器,存有正电位和负电位(内负外正),称为细胞膜电位。 人体生物电是生命活动的根本能源,是生命力的象征,人体任何一个细微的活动都与生物电有关。外界的刺激、心脏的跳动、肌肉收缩、眼睛开闭、大脑思维等,都伴随着生物电的产生和变化。心脏跳动时会产生1-2毫伏的电压,眼睛开闭产生5-6毫伏的电压,读书或思考问题时大脑产生0.2-1毫伏的电压。正常人的心脏、肌肉、视网膜、大脑等器官生物电的变化都是有一定规律的。因此,将患者的心电图、肌电图、视网膜电图、脑电图等与健康人作比较,就可以发现疾病所在。德国贝尔教授曾指出:生命的基本活动实质是电子传递,只有当电子传递停止了,人的生命也就终结了”。 电位疗法的历史 2500年前,就曾经有古希腊人艾多新利用电鳐鱼发出来的电来替人治病的记载。 1752年,富兰克林先生在雷雨交加中,通过放飞一种绢制的风筝,将雷电收集至一种特制的瓶内,从而证明了雷就是电,并以此“电”来治疗自己的痛风病。同时指出,在地球与宇宙的空间内,存在着一种没有电流的高电压在流动的特殊环境――自然界静电场。之后,他改装德国制的磨擦电机,通上性能良好的发电机,将人体置于此电场内,对风湿病、神经痛及其他疾病均有很好疗效。便从此展开静电方面的研究,自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1864年,霍乐兹.托普拉发明出了感应机之后,杰姆百斯特又将其改造成了原始的静电治疗仪。这种治疗法就是将患者放置与大地绝缘的台子上,利用感应起电机将输出功率的一端接于人体的某一部位或全身而产生负荷,从而进行治疗。 1928年,世界上第一台高压电位治疗机诞生于日本; 1955年,日本东京白寿会医院开始正式使用高压电位治疗机进行临床实验; 1961年,高压电位治疗仪的发明者原敏之先生经过多年的研究与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归纳后,在日本医学学会杂志上发表高压电位治疗的论文,并获得了东邦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同时,高压电位治疗在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系理疗内科、同爱纪念医院、东京卫生研究所等权威医疗机构进行广泛临床实验。 1963年,高压电位治疗仪作为一种新型的理疗仪器获得了日本厚生省(卫生部)的批准,正式进入日本医疗市场,数十年来,为日本国民的健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为一种已有70多年历史、50多年广泛临床的治疗手段,高压电位治疗的安全性、疗效性在日本的医学界是得到广泛认可的。 1995年,中国正式引进高压电位治疗仪。作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监管的三类医疗器械高压电位治疗仪,首先由上海华山医院、上海中山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同时引进并投入临床使用至今。 1998年,中国南京现代化大型医院—江苏省妇幼卫生保健中心引进了高压电位治疗仪使用至今。 2000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引进高压电位治疗仪进行临床使用至今。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引进高压电位治疗仪进行临床使用至今。 2001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疗研究所引进高压电位治疗仪,开展对运动员疲劳恢复的临床观察及研究。 2005年5月25日,中国光谷。武汉海安迪科技有限公司,以国际电位疗法科研成果为基础,斥巨资开发研制成新一代电位治疗仪。 高压电位治疗在日本50多年广泛的临床应用当中,及引入中国十几年的广泛临床应用中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基于综上所述, 我们能够看到,高压电位治疗是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疗效显著并且历史悠久的非常成熟的被医学界广泛认可的治疗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