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放下父母对我们的伤害

 红茶橄榄 2016-01-08

领教导言

原生家庭对人生的影响非常重大,甚至大到无法想象,然而只要我们愿意努力,完全可以扭转它的负面效应,享受快乐人生,秘诀就在于,觉察自己!正如下文德芬所说,我们永远都不是因为自己以为的理由而生气,每一件愤怒的事情都是因为内在的旧伤痛给触动了,仔细、用力地回忆一下童年和父母的相处,是不是这样呢?


在原生家庭中,父母对我们的影响会伴随终生。我们的亲密关系、与子女的关系,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我们与父母关系的投射作用。孩童时期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多爱的人,内心深处会感到匮乏和不安;长大后,这些阴影也会投射到此人的家庭生活里。然而,我们还要为了父母无心的伤害责备他们多久?谁来为我们的幸福负责?如果一直处于受害者模式,你注定余生都要活在仇恨和痛苦的牢笼里。所以,请放下伤害,提高自己的觉察力,做一些事情去赢得父母的尊重,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


与原生家庭父母的关系,会决定我们的人生吗?

很多书上都说,和父母的关系会影响我们的亲密关系,更会影响到我们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所以,原生家庭对人生的影响非常重大。是这样吗?

德芬:走上心灵成长的道路之后,最让我惊奇的就是发现原生家庭——尤其是父母——对我们的一生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大到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步。这主要与我们的内在小孩有关。

和父亲之间的关系会影响我们对物质世界的看法。我的父亲非常爱我,虽然他年轻的时候爱玩,很少花时间在家里,但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总是一回来就对我又抱又亲,而且始终无条件地支持我、爱我。所以,我一直觉得这个世界很安全,即使是害我的人,最后也会帮我。

果然,这个世界呈现在我眼前的就是这样的面貌,而且我对金钱没什么匮乏感,虽然从小家境算得上清贫,出国留学时连保证金都拿不出来,可是我一直觉得钱不是问题,只要我想要,就会有。果然,我跟金钱的关系总是很顺畅,这都得力于我父亲的爱与支持,让我对物质世界很有安全感。

我后来注意到,有些朋友可能因为父亲早逝或离家,或者即使在家却毫不关心孩子,或不知道如何表达对孩子的爱,让他们很没有安全感,从而对这个世界充满怀疑,对金钱的匮乏感也比较强烈,而且跟金钱的关系不太顺畅(即使赚了很多钱也会挥霍掉,或是把到手的钱往外推)。

至于母亲,则会影响我们和所有人的相处模式,也就是“人际关系”。我观察到我和人相处时出现的问题,很多都源自我和母亲的互动关系。我更注意到,太强势且占有欲很强的母亲特别容易养出内在懦弱的儿子,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母亲夺取了他的能量,没有尊重他应有的成长历程。

这种内在懦弱的男人找对象时还偏偏喜欢强势的女人。结婚之后,有些人当然过得幸福愉快,因为他们找到与自己母亲相似的女人,所以很有安全感,相处起来也很容易——如果对方可以提供这些有恋母情结的男人所要的东西的话。但有些人的结局却不是很好,因为有的“小男人”会不自觉地把对母亲的愤怒发泄在伴侣身上。

所以,当你嫁给这种男人时,就要觉知到你可能不幸成了代罪羔羊。请记住,每个人都要先管好自己的情绪和反应,不要指着丈夫的鼻子骂他:“我又不是你妈,你那么气我干吗!”

其实,你永远不是因为你认定的理由而生气。每一件让我们愤怒的事情都有渊源,都是因为内在的旧伤痛被触动了。所以,每个人都要处理好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在心里真诚地对父母说:“谢谢你,对不起,请原谅我,我爱你。”

请把生命的责任扛在自己身上,用最大的爱与包容去对待自己的父母,然后你会发现,你的福报会增加很多!

马丁纳:每一段关系都是灵性上的关系。首先,我们选择了某两个人作为父母,父母也选择我们作为子女,这是双向的。第二,我们父母的角色是为了这一世而选的(也就是说,你面对的是在今生扮演你父母的灵性存有),也许上一世你是他们的父母,现在你们的角色变了。而最糟糕的业力是你和今生扮演你父母的人之间在上一世有很大的问题——比如他们是你最痛恨的敌人——但你并没有把问题解决,这一世他们成了你的父亲或母亲,你还是要处理好这段关系;如果这一世依然没有解决,问题就会被带到下一世。

一旦了解这一点,至少对我来说,我会有较多动力在这一世更努力地解决我的问题,因为永恒之中无处可逃。有人会说“下一世再解决这个问题吧”,不过也许下一世这个问题会变得更糟。所以,如果你和父母之间真的有问题,例如你痛恨父母,可能就是你从前世带来的,希望你能从中学习、成长,并把这个问题解决。

你和父母之间也许有冲突,因此第一步就是要问自己:“我要如何处理这些冲突?我能从冲突中学到什么吗?我是不是要想办法聊一聊和父母之间的冲突?我需不需要找到接受父母的方法,并且不要让他们的所作所为触发我的情绪?”

我从我母亲那里学到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我不应该让她所做的任何事影响我。比方说,我母亲非常爱抱怨,是扮演受害者的专家,非常善于让人产生罪恶感。我爱她、尊敬她,但不会被她影响。这不仅对我和她的关系,也对我和其他人的关系有帮助,因为她是我遇见的其他受害者的原型。当我因为母亲认为自己是受害者而憎恨她时,我也对其他自认是受害者的人抱持批判的态度;而当我接受母亲本来的面目、接受她是由业力和教育等因素所造就的一个人时,我也能接受其他有同样受害者心态的人了。因此,想办法利用你和父母的关系来让自己成长并变得更强大,是很重要的事。


此外,要为了父母亲在你的生命中扮演父母的角色而尊敬他们。有时候,你必须原谅他们对你所做的事——或你认为他们对你所做的事;有时候,你得为你加在他们身上的事寻求原谅。这些事情很重要。

德芬:我觉得没有人打从心底真正恨父母,潜意识里,每个人都非常爱自己的父母亲,这是我们的本性,你无法否认。如果你说你恨自己的父母,或者不喜欢他们,那是因为你受的伤多到让你感觉不到对他们的爱。每个人小时候都迫切需要父母的爱,如果得不到,我们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毕竟我们那么弱小、无助,如果被丢到外面的世界,是无法靠自己生存下去的。

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没有被要求必须考取执照才能为人父母?很有意思。在当今社会,做什么事都需要执照,有驾驶执照、行医执照、会计师执照等等,要从事某项专业工作就需要执照。但为人父母如此重要,是影响下一代命运的大事,竟然不需要执照,甚至连“职前教育”都没有!那些心理不健康的人都可以成为父母,担负起养育下一代的责任,这真是太草率了!

世上的确有很多不称职的父母,那我们无疑就是受害者了。但事情已经是这样了,父母对我们的伤害已经形成,抱怨会改变这一切吗?重要的是,你想以受害者的身份度过余生吗?想要快乐,就必须改变自己,放弃自己是受害者的想法,这是唯一的路;如果处于受害者模式,你注定余生都要活在受害者的牢笼里。然而,你是可以走出受害者模式的,就像马丁纳一样,虽然他的父亲很冷漠,从不表达对他的爱,母亲则在情绪上虐待他,他几乎肯定会成为受害者,但他还是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自问:“我能从中学到什么?我要改变什么?我必须处理哪些事情?”这就是负责任的态度。


如何放下父母对我的伤害?

我小时候父母离异,母亲将我寄养在外婆家。我从没见过父亲,母亲也经常不在家,虽然外婆很爱我,但我心里依然有无法弥补的缺憾。长大以后,我和母亲的关系非常疏离,她再婚,有了其他的孩子。我觉得母亲根本不爱我,也痛恨她。我知道应该孝顺父母,可是我的父母这样对我,叫我如何爱他们,原谅他们对我的伤害呢?

德芬:无法放下对父母的怨恨,对你和父母来说,尤其是对你自己,没有一点儿好处。你是否曾经承诺或承担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却做得很糟糕呢?考虑到你父母当时的生活状况和知识能力,你觉得你会是一个比他们更好的父母吗?你这一辈子都不会犯下和他们同样的错误吗?天下的确有不够格的父母,但你要相信,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最大的努力,很多人自顾不暇,甚至完全无力顾及他人,即使是自己的孩子。所以,如果你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你的父母,就会了然于心。


你说不喜欢自己的父母,其实是违反天性的。我并不是说你不对,而是你压抑了对父母的爱。没有哪个孩子生下来就不爱自己的父母,爱父母是人类的天性。不过,小孩子并不知道如何爱自己,通过与他人(通常是父母和小时候照顾他们的人)的互动,才渐渐学会看待自己、对待自己和爱自己。这方面你可能有所欠缺,所以潜意识中,你不知道如何爱自己。而由于失望,你否认了对父母天生的爱慕和渴望——在这种压抑和否定的情绪中,你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内在的平安喜悦要由自己负责,你还是可以在内心平静理解的情况下知道父母当年的所作所为对你是不好的,在这种状态下与他们互动,会比心里带着怨恨去尽义务好得多;也就是说,区分是非不必和负面情绪掺杂在一起。然而人生的秘密是,你越是能与自己的源头和睦相处,就越能爱他们,你的人生就会越顺遂。做不到没关系,但要察觉自己没做到。不要以别人的作为当借口,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起全责。

你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渴望父母呵护的孩子,而是个成熟的大人了,但你内心深处还住着一个缺乏关爱、非常不满足、不快乐的内在小孩。请你在每次察觉到他的时候安抚他——你可以成为自己想要的那种父母,关爱、接纳并包容你的内在小孩。

而面对父母,你要知道,他们怎么对待你是他们的事,但你如何对待他们则取决于你。孝顺父母天经地义,因为是他们把你带到这个世界,光是为了这一点,你就该感激他们。追本溯源,尊重自己的源头,会为你的生命带来意想不到的丰富。试试看吧!

马丁纳:认为自己的父母很糟糕是一种舒适区,一种你赖以生存的心理模式。你在内心编造了一出父母害你受苦的戏,这样你就能不停地重复播放,然后利用它作为借口,说你的生命被困住了。你到底还要为了自己的不快乐怪罪父母多久?这一切必须有个停止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回顾过去,为自己现在的不幸找个借口:如果过去一切都好,如果我接受适当的教育,我就会很快乐;如果我没有遭受情绪上的虐待,一切都会很完美。我不认为世界上有很多人接受过完美的教养,因此,也许这种养育环境上的不完美、父母的不完美和你的不完美,对灵性而言正是完美的设计。

至于父母的问题,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父母的爱,而这种对父母的爱的需求,最终必须被爱自己的需求取代。如果把对于父母的爱的需求,替换成对孩子、伴侣、家人或朋友的爱的需求,我们就把力量移到自己之外,交给其他人了。即使面对神,如果你只要神爱你,却忘记寻找让自己更爱自己的方法,你依然在寻求外部力量。所以在某一刻,你必须开始成为自己的父母,成为你想要的那种父母。

事实上,我们是自己的坏父母,所以别再责备父母亲了,你应该看看我们是怎么批判自己、打击自己、说自己坏话的。即使在大庭广众之下,我们也会贬低自己、愚弄自己、不尊重自己,变成自己的坏父母,这样更糟。你可以怪罪父母不完美,但你没有借口不成为自己的完美父母,不成为自己最好的朋友——那个始终爱你、给你忠告、安慰你、支持你的好朋友。


我从我父母那里学到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我不能依赖他们,而必须依靠自己,成为自己的父母。因此,我停止怪罪他们,不再当个受害者。我原谅了我的父母亲,因为我从灵修中了解到,父母对我的生命目的而言是完美的,我选择了这两个灵性存有,而基本上,他们就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我最终能够找到自己的生命道路,而父母是我计划中完美的一部分。我认为大多数人都要充分地了解到,我们现在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了。此外,当我们为人父母时,要接受自己不可能完美,也不该完美,没有任何事物应该完美——死的时候你就完美了,而在那之前,你必须找到方法持续练习。

德芬:小时候我们弱小无力,所以觉得父母无所不能,“应该”有能力对我们好——我们的怨恨就是从这里来的:“既然生了我,就应该对我好(这句话是真的吗?);你有能力对我好,却不这么做(这真是个美丽的误会,我们都太高估父母了)。”我们必须看见自己内在有个无辜、柔弱、幼稚的小孩,这个孩子一直想得到爱,然而,他总是会失望,因为他将希望寄托在一对无法付出爱的父母身上。

所以,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成长负责。正如马丁纳所说,而我在《活出全新的自己》这本书里也提过,我们会将父母的声音内化,变成自己内在的批评者。如果仔细听就会发现,那些批判自己的声音,和父亲或母亲在批评我们、指使我们的声音很像,连语气和用词都一样。


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内在成人,也就是我们理想中的父母,如此一来,每当感觉很糟时,内在成人就会出现。我们的内在父母会批判我们,内在成人则会出来调解。别忘了,我们还有个受伤的内在小孩,他一撒野,内在父母就会出来管教,于是我们会因为内在的冲突而感觉很糟。这时,内在成人会出来调解,要内在小孩别无理取闹,要内在父母别那么严厉,这样就能确保内心的和谐。


所以,我们要试着成为自己理想中的父母,培养内在成人。方法其实很简单:如果你最爱的孩子在哭泣,而你处于自己最好的状态,你会如何安慰他?请你就用这种方式来安慰自己,做自己的父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录|《心灵突破60问》,中信出版社,2011年11月1日。

导言|叶慧

编辑|王迪薇




奇趣@商业

致你的健康之壹

大學飲酒的效果如同有一位壞老師


根據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斯考特(Scott E. Carrell)的研究,飲酒和整個學期擁有一位糟糕的教授一樣,都會降低大學生們的學術表現。在美國空軍軍官學校(該校嚴控未成年人飲酒)的一項研究顯示,當學生們滿21歲被准許喝酒後,他們的學術表現降低了0.1個標准差,這一效應持續了8個月。令人驚訝的是,這種效應在優等生中最爲明顯。



作者|Andrew O'Connell

翻譯|楊書婷

校對|王迪薇





喜欢本文可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到朋友圈」,以飨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关注官方微信,可搜索「领教工坊」,或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查看公众账号」,亦可扫描新浪微博「@领教工坊」置顶微信二维码。

领教工坊面向民营企业一把手,以「私人董事会」方式进行个人领导力修炼,致力于成为中国最专业的企业家终生学习与共同成长的私属社区。作为国内首个专门面向价值创造型民营企业一把手的私人董事会组织,领教工坊由来自中国顶尖商学院和大学的知名学者以及企业界资深人士联合发起,依托1)交互式教练、群体引导及一对一教练理念与技术,2)亨利·明茨伯格的实践管理教育思想与方法,3)行动学习、互访学习及深度文化游学等三大强势专业背景,从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入手,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关怀、相互挑战的长期核心网络,持续促进企业家个人领导力提升与企业组织健康发展。

www.clec.com.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