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要点: 1.实验室的检测和校准设施以及环境条件,应满足国家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产品标准的要求; 2.对可能影响结果的设施和环境条件进行监测、控制制和记录环境条件,非固定场地的环境条件监控; 3.实验室对危及安全的因素和环境的有效控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4.实验室对有影响环境的废气、废液、粉尘、噪声、固废物等处理符合环境和健康的要求,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5.对互相影响的工作区域有效隔离; 6.控制进入/使用影响工作质量和涉及安全的区域和设施,并正确标识; 7.保持良好的内务管理,必要时制定特殊程序,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安全、定置管理要求。 8.环境条件分类:标准工作条件、正常工作条件、极限条件。在修建实验室(计量室、检测室、测试室、检验室)基础设施时,设计要求达到标准环境条件或正常工作条件,互不相容的工作区域有效隔离;
实验室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一般实验室温度控制在20±5℃,要求高的实验室温度控制在20±0.5℃ 2.湿度:一般实验室控制在75%RH以下 3.振动:实验室要远离有振动源的地方,要有防振措施,振动幅度小于4μm 4.防尘:实验室要有防尘措施,灰尘应小于0.25mg/㎡ 5.照明:实验室照明灯照度在200~300 lx 6.电磁干扰:应避免外磁场干扰,屏蔽间抗干扰的衰减能力应达到40~80dB 7.电源:交流220V±2% 50Hz±1%, 直流电压±1%,有符合要求的接地。
设备和标准物质 1.实验室配备所需全部抽样、检测和校准的测量设备(包括测量软件和标准物质),仪器设备在使用前,经过检定或校准,并进行维护保养; ●购买有合格证的标准物质。 2.仪器设备出现异常和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加贴停用标识。如有可能进行隔离,然后进行修理。修复后经过检定或校准合格后,才能重新投入使用。并且要对以往的检测结果进行追溯。 实验室需要长期使用租用、借用和使用客户的仪器设备,仅限于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或特定的检测设备,应符合本准则,租用、借用手续; 检测设备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有关使用和维护的资料方便人员取用; 实验室应建立仪器设备和测量软件档案,也有称设备履历卡; 所有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及其测量软件)应有明显的唯一性标识,表明其状态; 脱离实验室直接控制的设备在返回后,在使用前进行功能和校准状态检查; 按规定程序对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以保持仪器校准状态的可信度; 在校准产生的修正因子应正确使用和保存; 未经过定型的专用设备需要提供相关技术单位的验证证明。
不合格仪器设备的控制 不合格的仪器设备的八种状态: (1)仪器设备已经损坏; (2)仪器设备显示不正常; (3)仪器设备过载或误操作; (4)仪器设备功能出现可疑; (5)超过检定周期或校准周期; (6)有封缄要求的仪器设备封缄被破坏; (7)测量结果不正确或明显的错误; (8)环境条件影响。
出现不合格仪器设备的处理: (1)停止使用,隔离存放,作出“停用”标识; (2)确认后,重新进行检定或校准; (3)调试或修理,随后再检定或校准; (4)仪器设备达不到原有级别可降级使用,要在标识上标明限制使用量程和功能; (5)仪器设备判定不合格报废处理,有审批报废手续。 (6)对不合格仪器设备已往出具的数据进行验证,对产品进行追溯。
标识管理 (1)标识的种类:不干胶彩标、铜(铝)牌、电刻、油漆; (2)标识的使用状态: 合格证(绿色):检定或校准/验证合格 准用证(黄色):仪器存在部分或功能缺陷 停用证(红色):仪器已经损坏或不合格 (3)标识内容:使用状态、设备编号、检定/校准单位或人员、检定日期/有效期、校准日期/建议再校准日期、 限用说明; (4)标识粘贴仪器设备的位置,牢固耐久、防止油污、损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