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夸大的“反二孩联盟”,真实的二孩焦虑2016年01月08日 星期五A10 扬子时评

 xxjjsdt 2016-01-08

  新闻引子

  山东青岛一所小学的七八个孩子成立“反弟弟妹妹联盟”,经常在一起窃窃私语,让老师有些担心。

  此前有媒体报道过类似“你们敢生二胎,我就马上给你们添外孙”的极端案例。而“反弟弟妹妹联盟”的曝出,无疑又为此提供了新例。从孩子的角度,多一个“弟弟妹妹”意味着多一个人来分享自己所享受的家庭关爱,他们的“反对”从心理层面未尝不可理解。但若将此上升到对于二孩“生与不生”的决定性因素,显然就有夸大之嫌了。

  且不说,这类现象到底具有多大的普遍性值得疑问。任何一个人对于“新生事物”其实都具有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何况是孩子?而适当的引导和沟通相信都可加以解决。所以说,这类带有猎奇性的个案,不应该被过度解读和放大。但这类现象能够引起外界的注意,以此所反映出来的“二孩焦虑”却未必不是真实的。

  必须承认,长期以来一孩政策的影响,确实不只体现在人们的平均生育数量上,更是重新塑造了整个社会的生育观念和“手足之情”,这其中或许就包括老大对于弟弟妹妹的“焦虑”。而无论是老大们的态度,还是其他方面的因素,都说明现在的生育行为,早已非以往那般“单纯”,包括生育成本、职业影响等等在内的外部因素,都或许是每个家庭在作出生育二孩决定前所必须深思熟虑的所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起来,其实已经超越具体的计生政策对家庭生育选择的影响,当前不少国家的低生育率或都与此相关。

  那么,明晰这样一种现实背景,虽然不必夸大“反弟弟妹妹联盟”之类的二孩“阻力”,但与之相关的整个社会的二孩焦虑却必须加以正视,公共层面也必须有所回应。与“全面二孩”相关的公共政策只有触摸到普遍而又真实的“二孩焦虑”,才能真正让生育行为的选择变得“轻松”、“从容”起来。

  全面二孩时代,二孩生与不生,归根结底是要遵循每个家庭的自愿选择。但如果生育行为本身所受到的客观的“烦恼”过多,生育选择变得“畏手畏脚”,甚至变成一场“冒险”,那显然也是不正常的。在公共层面,对于如何降低人们在二孩生育选择时的恐慌,减少他们的生育压力,让无论老大还是二孩都能够有一个更愉悦的成长环境,无疑还需要给出更多的有效回应。 (四川 朱昌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