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育儿专栏】儿童技能教养法系列之—少贴问题的标签,多谈技能的提升

 长沙7喜 2016-01-08
点击上方“板牙” 关注有惊喜

作者介绍

克赛妈妈,八岁男孩妈妈,中科院儿童心理研究所硕士,精通家庭教育心理学、儿童创造力培养和儿童心理,儿童早期教育指导师科学育儿践行者。
几天前,我们刊出了《儿童技能教养法》一文,收到妈妈们一致的好评,遂作者决定在孕妈帮的《科学育儿》专栏中发表连载,逐一将文中的各个环节和步骤,清晰的讲解清楚。今天作者为大家带来的是第一步:《儿童技能教养法第一步:把问题转化问技能》,希望可以让妈妈们领会的更加清楚。



当我们谈到孩子的某些不尽如人意的表现,我们会说他有什么样的问题,甚至还有个相当时髦的定义—问题儿童,试想一下作为家长的我们被通知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出了什么问题时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从人脑的结构来讲我们的第一反应很可能就是“战”或“逃”,在尴尬之余很可能会站在对立面找寻借口,做外归因。但是当我们被温和的协商孩子需要学习或提升的技能时,我们的立场是不是马上就不一样了呢?所以,这也是教我们换个角度看待孩子的世界,更好的参与孩子的成长。

透过问题来找到需要学习的技能并总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候要多问几个“Why?”尤其对于复杂的现象,更需要层层剥茧才能找到真相。当我们发现孩子出现的问题或障碍时,我们要观察引起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一些生理问题,这个首先要排除),有时候一个大的问题经过拆解,发现需要练习几个技能才能彻底解决。

比如,克塞的卷面总是一塌糊涂,书写不规整,还总是用橡皮擦,经过观察我发现,如果他能够保证把汉字和字母都写在规定的格子里,这个问题可能有所改善,经过跟他的沟通,他自己也愿意练习,我们把它起名字“写在格子里”,当天他写字他果然就注意了很多,每天我进行考察和提醒,相信到我们约定的那一天他一定会达到他的目标。

而有的小朋友不专心吃饭,父母可以看看吃饭的时候喜欢玩玩具还是看IPAD,找到症结就可以跟他练习技能解决让你头疼的问题了。

有的家长会说我的孩子遇到的问题可没那么简单,他在学校是出了名的闯祸大王,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友好相处”“别人说话不打断”“安静等待”“自己玩一会”等等技能开始练起呢?有些孩子有注意力方面的问题,是否可以从安静的坐半小时练起?总之只要孩子认同的练习,就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恐怕最不爱听到的就是“No”“不要……”“禁止……”尤其是伴随着责难的口气,想必大多数家长都会发现屡禁不止,越禁越凶!所以当我们把事情换个角度,从不要打架到好好相处,从不要看到电视到专心吃饭,从不要扔东西到请温柔的放好,世界是不是变美好了很多,孩子可爱了很多!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为我们发现孩子身上不止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可能也不是一个技能就能解决的,这时候更需要家长老师或者所有支持者的耐心,和孩子确定首先要学习的技能,“勿以善小而不为”,一步一步的去练习,问题就会一点一点的解决,关键是我们开始迈出了第一步,不是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