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武修道,你想做哪种类型的人?

 浑圆流韵 2016-01-09

云云众生中,总是有不甘寂寞的人,觉得人活一世,总应该要追求点什么,爱好点什么,思考着人这生命和万物的由来,以及归处的奥迹。于是人间有了诸子百家之学,五行八作,千门百业,林林总总的技艺,进而代代相传。其中有关身体的锻炼、防御进攻的格斗厮杀技术与生命的探索,被列为武术修行这一科里,其中包含:中国的武术摔跤,杂技的诸家各派,包括了儒释道静功修行的千万法门。习武修道这个圈子,所谓俗称的武林,也是大千世界,俗世社会的缩影。由于实际参与其中的人们,也就是构成这个小世界的个体单位的人个人品德、层次、类别等各有不同,出发点不同,追求不同,心念不同,自然表现为万人万象,诸相纷呈。参透了武林中的人和事,也就自然参透了人生,参透了社会,隔行不隔理,只要有人存在,道理是一样的,人情世故是避免不了的,也必须面对人性的美善与丑恶,也必须接受各类人与事的历练。笔者习武修道求真四十载,经历了无数的辛酸痛苦和世态炎凉,但是,对道的追求对内家武学的痴情迷恋热爱始终如一,天道酬勤,金石为开,使我收获了习武修真的甜蜜乐趣与益处。人到了知天命之年,自然而然地会反思走过的路和曾经遇见过的人与事,一些人生的经验和体会在经历了岁月的沉淀和发酵后,忽然觉得深刻厚重了起来,于是,萌生了把这习武修真世界的万人万象,加以分类区别的意向,以此求教于有缘的先进,也便于有缘的各位后进及其同参们,辨真识伪,反思对照,摆正心态,找准目标,调整方向,修正方法,少走弯路,尽可能地走一条适合自己的习武修真之路,不因为曾经的犹豫和疑惑以及心有不甘,或者急功近利吝啬贪便宜难舍金钱错失良机从而悔恨终身贻叹息。我觉得写好这篇文章,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本身是一件利乐有情,惠及有缘的善事善行,聖東忝习武修道之人,姑且大略为之归纳总结,不揣冒昧地成文,不妥当不严谨之处在所难免,期待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使之臻于完善。

本文暂不考虑一个人习武的功夫深浅和所学武艺的对错问题,也不考虑道德层面的内容,仅仅从常人所说的一个人对于习武修道的喜欢与爱的念头方面考虑,以此作为分类的因素。一个人习武修真的动力乃是源自于一个人对武学修真发自内心的向往与追求,也是由其前世的因缘和今世福德所决定的,本文把习武修真的人们分为以下七种类型:

第一是痴迷酷爱型

这类人对于武学和修真,已经到了酷爱痴迷,甚至到了着魔的地步,他们为了自己酷爱痴迷的追求,能够放弃一切他们认为是虚荣虚浮以及世人难舍的钱财,他们执著地追求生命的真相,追求真理,求真务实,真修真炼,他们清醒地知道这样一个道理:一门技艺练成了叫技艺,如果练不成什么也不是,就如同今日练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的人满天下都是,但是,没练对,没练成的,就不能红口白牙地到处说自己是练什么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内家拳的。在生活中,这类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不睡觉,也不能不练功。这类人敬师敬艺,勇于担当,对于所学的传统技艺忠于继承,绝不胡编滥改,为求真道真艺,一丝不苟,不为困难险阻,百折不挠,甘于寂寞,勇往直前地坚持着,世人常称呼此类人为炼家子和练功夫的。这类人从来不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绝大多数都是活到老学到老练到老的,谦虚谨慎,从不满足的,有着艺无止境的追求精神。他们对于传统技艺的传承,也是遵守宁可失传也不胡传乱传的规矩,得遇其人,认真严格不掺假货,对于所遇见的真修实炼的难得的好材料,善加培养,无私传授,甚至是把徒弟当儿子养起来,供吃供喝地培养传人,这样的事例有很多,诸如田兆麟先生幼年生活无着得遇杨健侯大师,正如贫穷的宫宝田得遇尹福大师,正如身无分文的刘凤春得遇程廷华大师等等,从而使得武林诞生了一位又一位功夫绝伦的一代大师。真正的武术大家大师其实许多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中产生的,是由这样的奇缘传教而成的。所以这类人是中华武学和诸家修行的真正的脊梁,是中华武学修真技艺得以传承的魂魄。此类人的不足之处在于,身怀技艺,孤傲不群,爱技如命,惜艺如金,冻死不低头,饿死不弯腰,铮铮铁骨,凛然一身正气,所谓,炼就丹田长生宝,万两黄金不与人,十字街头送真人是也。此类人常常高雅脱俗,不入俗流,甚至言行怪异。这类人大多数是人品端正的,所以不会做出昧着良心去媚俗,这些人对待传统技艺的传承,遵循的是得其人而传之的原则,不见钱眼开,不丧失道德良心,因循传统,择徒谨慎,标准严格,课徒精益求精,尽管这类人收徒不多,但是成材率非常高。当然,现实中这类人也不乏年轻和未成名时下过二五更的苦功夫,但是,成名后或稍微上年纪了,便贪恋享受,注重虚名食睡与名闻利养,变成了练嘴吃开口饭的江湖混子,倒行逆施,沦为武林中的败类。因此,作为武术爱好者,和打算立志以武入道的朋友们,都要打起精神,擦亮眼睛,以免认贼作父,误入歧途。作为武术爱好者,和打算立志以武入道的朋友们,若能得到中华武道真技艺的传授自然是莫大的机缘和福报,所谓,山中草多人参稀,海里鱼多蛟龙少,代表着中华武术精华的内家武学,就犹如人中的龙凤一般,五花八门的武术流传于世,林林总总,然而传统武术技艺的精华却总是极少的一部分,这正如古人留下的谚语:佛门弟子百千万,道门弟子一二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想功夫好,八卦掌程廷华先师曾说:“一要真传,二要真练,三要真喜欢。”能得真传不易,能够一生坚持真练更不易,能够发自内心真心喜欢,达到痴迷酷爱的地步,也是非常的难得的。前人还说,酷爱武术的具有天赋的人,如果能得到明白师父传授,按规矩练习,三年一小成五年一中成,是不可能练不出功夫的,所谓天道酬勤垂青于慧是也。这类痴迷酷爱习武修道的人是把道艺当成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的,现实中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进入习武修真的道艺之门。

第二是理智热爱型

这类人大多有些文化,读过一些书,善于学习动脑筋,对习武修道,心强烈向往之,但是,对于学武艺的事,却不是轻易地贸然决定开始下手,更不会轻易地拜师拜门入伙儿,通常是广泛了解,细细品味观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后,发现真正合适自己的老师和技艺,这时才果断地舍财求艺。该请客的,马上安排吃饭喝酒;该送礼的,立马买上烟酒糖茶的登门拜访。对于习武修道,花点钱破费点银子表现的是绝不含糊,绝不拖延和磨蹭,说到做到,目的明确。不仅真心学得,并且还能真心地去下功夫练得,并能按规矩修炼,有板有眼,一步一个台阶,使自己通过习武修道受益。这类人的特点是,往往表现为心态平和,不温不火,学技艺不求显摆扬名,功夫上身练好之后,也不会好为人师,去做打拳卖艺图利的营生买卖。他们练功的目的和追求非常之明确:为自己的身体健康而练功,为了自己而练,让自己受用,此生足矣,没有非分的妄想,要求不高。此类人,若是遇大机缘,或是经历了人生的大的事变大的挫折,一般都能很自然地回心向道,从而使自己的所学技艺迈入道艺的门槛,进而直奔性命双修的大道,而获得大的果报。

第三是积极喜爱型

这类人对于武术有着一腔的热忱,他们对武术和诸般修行有着浓厚的兴趣,习武的积极自觉性非常高,是武学修真之道在社会上得以广泛传扬的中坚力量和媒介。这类人对于习武,他们肯付出时间精力与钱财,热心积极,对于想学武术的人,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不惜免费义务教学,也要充当人师,对于教授他人指点他人有一种特别的癖好,好为人师者多出现在这个群体。这类人的不足和令人叹惜之处在于,有相当一些人心地善良,热爱武术技艺,只是因为没有得到真传授错练胡练一辈子,耽误了一生中许多的大好时光;还有一些人,头脑愚笨,智商略低,凡事不知深入思考,人云也云,认假不认真,听骗不听劝,求术不求功,求量不求质,一生操练皮肉受苦受累却乐在其中,专在招式花样套路上花费时间,愚顽不化;还有的本身不得真传,还偏偏盲修瞎练傻练,学艺不求甚解,贪多求繁,爱慕虚荣,追求名利,见钱眼开,这样的人自然身上也没有真功夫,所学技艺不精,常常流于表面,通常是人们所说的,练武术的,打拳卖艺的,更多的情况是花拳绣腿充斥其中,这些人终究属于武艺的层次,受根性和出发点的局限与束缚。总之,这一类型的人中的许多人最后都沦为了所学拳术和某一门派的奴隶和工具,本末倒置,失掉了习武本身应有的目的,终究是无缘迈入道艺的门槛。这类人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往往自身功夫不怎么样,却非常爱论资排辈,对多少代的传承非常的重视,随口就会把我和某某一辈儿,我和某某是同门师兄,谁谁要称呼我的师叔师大爷,也不管人家多大岁数,习艺的年头有多长,自己的师父师爷名号天天挂在嘴上。热衷于互相吹捧,热衷于聚堆儿吹牛逼,有大不说小,助长了武林的陈规陋习,加剧了人心的投机取巧与浮躁与人性道德的败坏。众所周知,名师并不代表明师,名师也不代表有真功夫,徒有虚名的假大师特级大师大有人在,武术是一门技艺,是要练的,不是靠吹靠嘴去说的,我们每个习武之人都要擦亮眼睛,明辨真伪,只有明师才能出高徒,名师不等于明师,名师不见得门下都是名徒,一些人刻意地做这方面的文章,无非是拉大旗作虎皮,吃师父的饭,吃祖宗的饭,与真正的中华道艺与修行是没有关系的。古人常说:有状元师傅不一定有状元徒弟,这话深有含义和哲理,一位不求名不求利,身怀真功夫,深藏不露的真练家子,所精心培养的徒弟,常常会一鸣惊人,技艺超群,这是为历史所证明了的。近百年来,一些原本是工人农民的人,没有文化,没有其他的什么技能,好吃懒做心里又不安分,觉得这授徒传艺打拳卖艺的行当很是不错,前呼后拥,使唤徒弟,于是,便挖空心思地拜门学艺,练得几套拳脚刀剑棍棒的,便摇身一变成了这大师那大师的,有的甚至是现学现卖,完全以图财谋利,不择手段为目的,假货盛行,坑人害人,图财害命,其结果是误人子弟,谬种流传,贻害江湖,使得武术的小世界里,鱼龙混杂,乌烟瘴气,人在做天在看,万事皆有报应,最终的结果是自遭天殃。这类人尽管每天可能也是忙忙碌碌,甚至是常常大汗淋漓地,其实细细地品味,这些人还是靠自身皮肉谋生计,所以,古往今来,这类人是少有富贵与善终结局的,古人常说,为武者不祥,过去有许多一度名气很大的拳师教拳卖艺劳碌一辈子,晚景却是穷困凄凉,生活无着,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太多,令人唏嘘顿足不已,实在值得我们后人反思回味。

第四是消遣喜欢型

世上习武之人,绝大多数属于这个类型,均是有了一定的安逸生活之后,吃饱了喝足了,便觉得活动一下身体很不错,锻炼锻炼很有益很有意思的,抱着即便是没事儿练练,消磨时间,解解闷,不是也挺好的心态去习武,但是,这类人中的绝大多数对于习武是不愿意付出钱财的。有些人甚至还怀着一毛不拔免费学着玩的动机的,这类人不仅不敬技艺不敬师,也不通人情世故,自私自利,总觉得世上的人都欠他的,不仅不愿意花费一点钱财交学费,甚至也不愿意出汗出力下功夫付出时间,挖空心思地四处套取秘诀捷径等等,专门干一些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勾当,把偷懒耍滑,消遣他人当成自己的满足,此类人助长了武林中弄虚作假的作风,败坏了武术传承的规矩,是中华武林的败类和垃圾。

第五是附庸风雅型

这类人的特点是,有点小文化,有点小经济基础,有一点小社交圈子,每日生活在攀比虚荣和羡慕嫉妒恨,恨人有笑人无的心态之中,看到当今社会这中国的书法,中国的传统功夫,诸如太极拳八卦掌内家功的,以及信佛信道信基督的忽然间风靡各地,时髦起来,于是心急气躁起来,便觉得太极拳高雅,八卦掌艺术,武当功好看,少林拳潇洒大方。别人会,自己不会,那多没面子,如果自己会上一套半趟滴,偶尔练练,岂不是很高雅很时髦很展扬,很高大上?我会,你们却不会,你们多自卑,我是多么牛逼,自己的虚弱心能得到极大满足,精神上能带来极大的快感。这类附庸风雅型的人,有的是手里称两个小钱逼纸,练了没有几天的拳脚,行头却置备了好几套,今天穿个五行服,明天穿套太极服,大后天再换套八卦服。今天搞个太极拳沙龙,明天弄个养生功讲座;今天去某地参加个表演比赛,明天再上某地参加个比赛表演。还有的是热衷于宣传和维护门户,拜师入门没几天,便开博客微博网站,为本门户摇旗呐喊,充当着武术门派的马前卒和看门狗,隔三差五地把把师父和做鬼的师爷和师父的师爷,以及师爷的师爷的功夫本事诉说一番,什么功夫如何了得,技艺如何精纯,如何的挑战武林没有败绩等等,如同他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一般,让听者以为眼前是个穿越而来的怪物一般。闲来无事,也不管认不认识,如疯狗一般,这边评论两句,那边喷一顿,实如野猫野狗般没有道德,徒造口业,留下孽债,他日工作事业生活家人自身,飞来横祸,报应不爽,也是因果不爽。这类人中还有很多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吝啬占便宜,出发点极其自私,就想着不花一分钱,把他人所学的技艺拿过来,现实生活中这类人大有人在。近二十多年来,我就接触了许多这样的人,上杆子要学拳练功,内心却在打小算盘,其实非常的小气和龌龊。这类人对于习武修道而言,终究是玩票一族,甚至连玩票的都不如,这类人永远不会慷慨大方地缴纳学费,永远不会为了学艺求道而真心花一分钱,所以,这类人注定永远不会进入真道艺的殿堂,因为他们永远也不可能静心地真正地谦虚地去学练一门有着博大精深文化内涵的武学技艺,因此,这类人是与真正的传统道艺无缘的。

第六是喜欢热闹型

这类人属于跟风式的,赶时髦凑热闹,常常是三分钟的激情,五分钟的热血,忽然有一天,不知道哪一根神经搭错了,便觉得自己要怎么样怎么样,忽然间就产生了一个想法,觉得自己是个练武的材料,如果花点钱磕个头拜个师,几天功夫就能把师父的绝活技艺学到手。然而中国的武学,尤其是道家的内家的武学技艺,就专治这类心急气躁、眼高手低不服气的病。内家武学,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看着形式简单易学易练,但是,但是,偏偏就让人一练就错,越练越觉得不得劲。那些原来还抱着着短时间就能练出点名堂来的人,面对日复一日,平常简单而重复的功法技艺,也就是俗人们所说的枯燥的功夫,便心生了退意,甚至是恨意,于是乎,公鸡拉屎头儿硬,新盖的茅房三天干净,等到自己习武的热乎劲积极性一过,立马偃旗息鼓刀枪入库,再也不问武学技艺的练习了,回复到以往的贪吃懒睡的状态,再也打不起精神来练功了。本人习武四十年来,阅人无数,这样的人,遇见过很多,因此,对此类人有着非常深的认识和理解。所以,我常常引用恩师阎公景泰先生的话与朋友们分享共勉:“一个人习武不在学的多,关键看你精不精,能不能坚持到底,这是个关键,有些人年轻时练得还挺好,但是,上了岁数,就嘴发勤、身发懒,不肯下功夫了,只想吃老本,这样的人,学的再多,也是稀松平常。”十岁练二十岁练,你三十岁还练不练?三十岁练,四十岁还练不练?五十岁还练不练?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直到死,你是否还坚持练?人这一辈子,干什么事都得有个长劲才行。习武修道,没有个恒心,不立下大志,是不可能长久坚持的。十几年前,我曾有两个徒弟,顶帖磕头拜师,立志习武修真,不虚度光阴,当时表现的很是狂热兴奋,殷勤热情的样子比我亲生的还亲,但是,学艺练功很是教条,喜欢把中国的内家功夫当成体育课来上,喜欢别人领着练,喜欢跟在师父身后边练,不懂得活化用脑,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之后,便对必须日日循环坚持盘拳练功,心生畏难和厌烦情绪,一来二去,便趋于淡化。我也不去刻意要求,一切顺其自然,不再与之谈论练功修行方面的事,也不再去劝导对方,虽然师徒结缘相处的时间比较短,但是毕竟相处得比较愉快,为师的不能因为徒弟学生不喜欢学练了,便心生不满,去强迫或者指责徒弟学生,这是修行人不应该有的心态和行为。一个人今生能够有机会修道习武这是前世修来的机缘,学不学?练不练?能不能练得好?那是人家个人的自由权利,完全取决于自身的精进用心用功和前世修来的慧根与福报,绝不是做老师的所能决定的。内因是关键,人家不愿意练,就不能强劝着人家来学来练,咱又不是好为人师的虚荣之人,言语不通非眷属,话不投机半句多,有缘则聚无缘则散,有缘无分的也是枉然,何必过分强求而自寻烦恼不快呢?任何一位授业的老师,都无法保证自己的徒弟和学生全都能坚持习武到底。记得十五年前,张奇先生与我茶叙,谈到自己授徒传艺的体会,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对于品德好,天赋素质好的徒弟,就要严格要求多传授,把他当真弟子传人看待,对待那些人品不错,禀赋差,不是个材料的徒弟,就不要勉强人家练,反而要热情客气,轻松愉快,不加任务,当成朋友来相处。这段话,让我更加理解了古往今来,为何一些身怀技艺的人徒弟少或没有传人的原因,张奇先生这段话,很有智慧,说得实在入理,符合世俗的实际,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圆滑随缘,灵活对待,非常值得借鉴学习。其实,师徒间的相识交往,就是世俗的人情交往,接人待物,交人要有个标准,按照我的总结,就是“四个必须知道”:知道上下,知道大小,知道好歹,知道进退。遇到四个不知道的人,有理智的人就应该如避鬼躲祸而远之方无弊端,这是接人待物的基本常识。老师与徒生相聚说到底是要彼此有砥砺的火花作用才好,因为也只有这样的徒弟和学生,才能学好练好,出成绩,师徒之间才能在传业授功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和共同提高。时间就是生命,它是比金钱还要宝贵的。闲的没事儿,不去抓紧时间读书明理,悟道参玄,勤于练功,勤于切磋,却喜欢闲聊天胡扯淡打发时间。你跟他谈性命修行之道、谈如何透破有碍、谈修真辨伪破执,他却跟你谈算命打卦念咒谈神通谈特异功能,真话不入其心,这种打发时间浪费光阴的行为是无异于自杀的行为,这对于惜时如金的修行者来说是巨大的损失和干扰,是非常不可取的。

第七是观摩娱乐型

这个群体的受众是非常之广泛的,如同中国的球迷一样,他们是中国武术变成舞术,太极拳功成为芭蕾舞蹈柔软杂技混为一体的套路型新舞蹈表演的最热心的观众,正是因为有这类人的存在,所以,武术的舞蹈艺术表演化趋势急剧加速,导致了传统的武术的泛滥变质与异化。这类的人们,他们既不不练武术也更不会练功夫,武术舞术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无聊的消遣消费的手段以及娱乐方式,演员们(我不称呼武术表演的人为运动员,而称呼其为演员)你们只管表演你自己的,他们说他们自己的,因为在这些人的心里面揣着技艺精湛绝伦的游侠奇人梦、江湖豪杰梦,以及等等千奇百怪的各种梦,他们对于武术的流派,武术的掌故,各家武术的特点,以及武林里各门派间和各门派内的是是非非,张口就来,那叫一个门儿清,各种的武术知识,各种的练功秘诀,你只管去问他,然并卵,这类人喜欢看,愿意说,喜欢谈论,唾沫横飞之间,可能已经满足了其内心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武技搏杀的瘾。“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哈哈,说远了,留点面子,中国武(舞)术的市场票房,还就仰仗这些人拯救呢!拯救中华武术,就看他们了!这是一句调侃的话,别当真,玩笑而已!

作者简介:

薛圣东:字丹霞,号梅鹤楼主,大连人,系道家修真三丰派第十九代传真、内家武当太极拳赵堡架第十二代、吴氏架第五代传人,杨氏小架第六代传人。

四十年来遵循传统,坚持修炼道家太极门武学与传承,钻研儒释道基督教诸宗教及西方哲学理论和中国传统中医经典理论,提出《圆融学》的理论概念,著《圆融之道》一书,为《圆融学》思想理论体系构建者。

在国家级专业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大量关于太极拳学与道家文化方面的学术文章以及感悟、励志、政论等方面的散文杂文,其事迹和学术成果入编《当代中华武术大典》之卷二《中华太极人物志》和《中国太极拳辞典》《中国当代太极拳精论集》《中国太极拳大百科》等多部文献和国家级专业报刊杂志中。(2001年和2002年曾分获邯郸国际太极拳大会赵堡太极拳金牌、武当名家邀请赛传统太极拳银牌。)现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武当山拳法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大连市武协委员。

20024月出版太极武学专著:《太极之光——太极拳心法密钥》、

20044月出版太极武学专著:《太极之路——中华道家修真门径》。

20102月出版第一部长篇官商小说:《国家资本》。

20145月出版官商长篇小说:《企业风云--成功启示录》《企业风云--官商阴谋》。

20148月由出版太极武学专著:《太极之门──传统太极拳功循真录》

《圆融之道》一书,出版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