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4里仁篇。
2016-01-09 | 阅:  转:  |  分享 
  
里仁篇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之风的地方才是美好的。如果不选择有仁德之风的地方居住,怎么能说得上明智呢?”



里:居住或相处的意思,作动词用。

处(chǔ)

知:同“智”。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孔子说:“不仁的人不能长久处于困窘(jiǒng尴尬穷困贫困

乐:安乐,享乐。

安仁:安心于仁。为了心安而行仁。

知:同“智”。

利仁:以仁为利。为了利益而行仁。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孔子说:“只有有仁爱之心的人才能够懂得如何去喜好一个人,如何去厌恶一个人。”



好(hào):喜好。恶(wù):讨厌。



【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孔子说:“如果立志实行仁德,就不会去做坏事了。”



恶(è):做坏事。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说:“有钱和当官,是人人所盼望的;不用正当的途径达到目的,君子不接受。贫困和地位低,是人人所厌恶的,不用正当途径达到目的,君子是受而不避的。君子抛弃了仁德,怎么成就他的名声呢虽在一食之间,亦不能去仁

得之:达到“所欲”或“所恶(wù)”的目的。

处(chǔ):接受,安居。

去:避开,摆脱。恶(wū):哪,怎么。

终食之间:吃完一顿饭的时间,比喻时间短促。

造次:仓促,匆忙。

颠沛:流离,失所。



【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行)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影响自己)。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大概)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孔子说:“我未曾看见喜好仁德的人和憎恶不仁德的人。喜好仁德的人,那是因为希望没有人能超越他;厌恶不仁德的人,他要是去行仁德,是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没有能在某一天下力气去实行仁德的人呢?如果有,我还未曾见到力量不足的。这样的人大概会有吧,但我并没见过。”



无以:意思是“没有东西(或办法)用来……”。

恶(wù):厌恶。

尚:超过,动词。

盖(gài)现在知道了道理,那么就让过去做错的事情就过去吧,从现在开始就按照“道”来做吧。(è)君子对于天下人,,惟义之所在,以道义亲,亦即以义为处世准。通“仿”,依照

礼让:礼仪和谦让。

何有:有何困难,这是春秋时的常用语。



【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知己),求为可知也。”

孔子说:“不要担心没有官职地位,要担心的是是否能够掌握立足于自己职位的本领。不要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重要的是去掌握足以使别人了解自己的本领。”



患:忧也,虑也。位:官职地位。

立:存在,确立。

已知:“知已”的倒装。



【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说:“曾参啊!我的道贯穿着一个根本的观念。”曾参说:“是的。”孔子离开了,其他弟子们问道:“这话是什么意思?”曾参说:“夫子的道,不过是忠诚、宽恕罢了。”



参(shēn)“忠”,尽力为人谋,故为忠;“恕”,推己及人,故为恕“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在心里反省自己。”



贤:有道德,有才能的人。齐:看齐。

自省(xǐng)(jījiàn)对长辈委婉而和气的劝告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yóuhuàn远离家乡在官府任职),求学叫游学。

方:在这里是指方向、地方、处所古人讲父母老了,怕没人照应,而不远游,即使要远游,子女必须有个安顿的方法,这是孝子之道。“方”者应是方法,不是方向。(gōng)

逮(dài)(xiǎn)”

孔子说:“君子言語要慎重謹慎,工作要勤勞敏捷。”



【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不會孤單,會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做夥伴。”



孤:孤立。邻:亲近。



【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游说:“對侍奉君主過於煩瑣,就會招致侮辱;對待朋友過於煩瑣,就會反被疏遠。”

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shuò)



















献花(0)
+1
(本文系chenliwei8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