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主旨:帮助学生理解氧化和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能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有关计算。并掌握不同条件下在水溶液中不同的离子能(或不能)大量(或少量)共存的规律。
编者按:离子反应是每年大小考试的稳定考点,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命题的主要内容有:①判断离子间能否大量共存;②离子方程式书写及正误判断;③离子的检验;④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推断。下面就将这些内容逐一分析解决。
我们知道离子反应主要涉及的题目是选择题,所以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指的是题目中一些限制性语言,或是对题目中所涉及的化学变化的描述、对变化过程的界定等。因此,在读题时,不能只注意那些给出的具体数字或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的语言,特别是其中一些“关键词语”视而不见。若抓不住“关键词语”,就意味着抓不住问题的实质,找不到解答问题的突破口,其结果必将是非答非所问。为提高审题的准确性,审题时除仔细阅读题目外,一般应圈下有关的“关键词语”,这样,就可避免漏掉问题或“看错题目了”。
一、如何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离子方程式正误主要从“五查”、“三看”两方面进行:
1.五查:一查化学符号书写;二查“===”“”“↑”“↓”是否恰当;三查两个守恒: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四查电子得失是否相等;五查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2.三看:一看反应环境是否在溶液中;二看物质的溶解性;三看反应的可能性(是否为多种离子参加多种不同的反应)。
例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A.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Fe2++H2S
B. 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3-+OH-=CO32-+H2O
C. 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6H5O-+SO2+H2O=C6H5OH+HSO3-
D. 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
解析:硝酸具有氧化性,能氧化FeS,因此产物应该是硝酸铁、硫酸和一氧化氮,A不正确;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除了生成碳酸钠外还有氨气生成,方程式为:
NH4++HCO3-+2OH-=CO32-+2H2O+NH3↑,B不正确;SO2不足产物应该是SO32-,C不正确。所以答案是D。
答案:D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判断是每年高考必定出现的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中,主要是离子方程式的判断。大题中常出现小题,主要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只要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及其正误判断,基本上都能解决。
二、怎么判断离子能否可以大量共存
1.离子共存的限制条件
(1)限制溶液为无色。排除具有颜色的Fe3+(黄色)、Fe2+(浅绿色)、Cu2+(蓝色或绿色)、MnO4(紫色)等离子的选项。
(2)限制溶液酸碱性
①pH=1(或pH=14);②能使pH试纸变红(或变蓝);③能使石蕊(或酚酞)溶液变红;④与Al反应产生H2;⑤常温下由H2O电离出来的c(H+)=1×10-13 mol/L。
(3)限制反应类型。如“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4)限制溶液中已存在某种离子。如含Fe3+的溶液或含c(HCO3)=0.1 mol/L的溶液。
(5)限制溶液加强酸或强碱时,能产生某种气体(如CO2、SO2、NH3)或某种有颜色(如白色、蓝色)的沉淀。
2.发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沉淀析出时不能大量共存。
(2)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有气体逸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S2-、HCO3、SO3、HSO3和OH-与NH4等。
(3)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弱电解质时不能大量共存。
(4)离子之间发生双水解析出沉淀或逸出气体时不能大量共存。如:Al3+与AlO2,Fe3+与HCO3,Al3+与HS-、S2-、HCO3、CO3等离子。
(5)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I-,Fe2+与NO3(H+),ClO-与Fe2+、I-、S2-、SO3等。
(6)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络离子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CN-生成[Fe(SCN)]2+,Ag+和NH3·H2O生成[Ag(NH3)2]+。
(7)HCO3、HS-、HSO3在强酸性(H+)、强碱性(OH-)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
例2、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H+、I―、NO3―、SiO32- B. Ag+、Fe3+、Cl―、SO42―
C.K+、SO42-、Cu2+、NO3― D.NH4+、OH-、Cl-、HCO3-
解析:本题考察离子共存问题。SiO32-属于弱酸硅酸的酸根与酸不能大量共存,同时在酸性溶液中,NO3―具有氧化性能氧化I―生成单质碘,A不正确;Ag+与Cl―和SO42―均可生成难溶性物质AgCl和Ag2SO4,B不正确;在碱性溶液中NH4+和HCO3-均与OH-结合分别形成氨水和CO32-,因此D也不正确,所以答案是C。
答案:C
有关离子能否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问题,是历年来高考的热点,在近十几年的高考中几乎每年都有类似的题型出现。但由于离子共存涉及的问题多、综合性强,要求考生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才能做好这一类题目。
三、怎样才能更好的掌握离子反应的应用——离子推断
解化学推断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有颜色的离子与溶液的颜色是否一致。
2.根据某现象推出含有的某种离子,该离子是否为前边的操作引入的。
3.注意离子共存问题。
①离子是否能存在于溶液中,要特别注意溶液的性质(如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与离子的性质;
②推断结果中的离子是否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③离子是否会隐蔽转化,如Al3+遇到过量的强碱转化为AlO2,AlO2遇到过量的强酸转化为Al3+。[www.z@zs^te%p~.com#]
例3、把V L含有Mg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 mol 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另一份加入含b 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
A.Vmol·L-1 B.Vmol·L-1
C.Vmol·L-1 D.Vmol·L-1
解析:先根据NaOH的物质的量求出原混合溶液中Mg2+的物质的量为a mol,根据BaCl2的物质的量求出SO4物质的量为2b mol,由此求得溶液中钾离子物质的量为2(2b-a)mol,浓度为Vmol·L-1[来源:学,科,网]
答案:D
该类试题通常以实验探究的形式出现,题目中给出每步实验操作及现象,要求根据现象推断所含离子。推断时要仔细分析每一步所发生的反应,并注意思维的严密性。有关离子的推断题关键是寻找题目的题眼,以一些特殊的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为突破口进行逐步的推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