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届高考化学复习指导——氧化还原反应

 许愿真 2016-01-09

学习主旨:本期内容主要是通过对知识点的透析,典型例题的分析以及方法总结,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实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从而更好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其应用。

者按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复习中要把握一个实质(电子的转移),抓住两条主线(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表现氧化性→被还原→对应还原产物;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表现还原性→被氧化→对应氧化产物);利用三个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数目守恒);掌握四条规律(强弱规律、归中规律、先后规律、表现性质规律)。掌握了这些,氧化还原反应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氧化还原反应主要在选择题中考察,定性分析选择题占有很大的比例,其特点就是对化学概念、本质等属性的界定。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物质性质、实验等为素材,考查考生能否准确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这类试题的解答一般采用逐一分析选项,从而找出题目的答案。

一、氧化还原性的比较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常用的判断方法有:

(1)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

2016届高考化学复习指导——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依据元素周期律进行判断

金属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容易,金属的还原性越强。

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的还原性越强。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的氧化性越强。

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非金属的氧化性越强。

非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含氧酸酸性越强,非金属的氧化性越强。

 

1金属钛(Ti)性能优越,被称为继铁、铝制后的第三金属。工业上以金红石为原料制取Ti的反应为:

aTiO2  bCl2  caTiCl4  cCO   ……反应①[

TiCl4 2Mg  Ti  2MgCl        ……反应②

关于反应①、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TiCl4在反应①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②中是氧化剂;

CMg在反应中均为还原剂,被还原;

③在反应①、②中Mg的还原性大于CC的还原性大于TiCl4

a1bc2

⑤每生成19.2 Ti,反应①、②中共转移4.8 mol e- [来源*:%zzstep.&com^@]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⑤

解析②中CMg在反应中均为还原剂,被氧化;经计算知⑤中每生成19.2 Ti,反

应①、②中共转移3.2 mol e- 

答案D

管是中学化学旧教材还是中学化学新教材,氧化还原反应都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是中学化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不是取决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当然还跟反应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关。

二、如何更好第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1.先后规律应用

 

2.守恒规律应用

 

2.转化规律应用

4.强弱规律的应用

2、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氧气,当制得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氧气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Al1       B22        C23       D432

解析高锰酸钾、氯酸钾制氧气,反应过程中O-2价转化为0价,而过氧化氢制氧气,O则由-1价转化为0价。现要制得相同的O2,所以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只有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的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的一半。

答案B

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金属多数都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从矿石中提炼得到的。如制取活泼的有色金属要用电解或置换的方法;制取黑色金属和其他有色金属都是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的方法;制备贵金属常用湿法还原等。我们通常用的干电池、蓄电池以及在空间技术上应用的高能电池都发生着氧化还原反应,否则就不可能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或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

(1)基本方法——得失电子守恒法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关键是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得失电子守恒,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即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n(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

(2)特殊题型

对于多步连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只要中间各步反应过程中电子无损耗,可直接根据起始物和最终产物得失电子相等,删去中间产物,建立二者之间的守恒关系,迅速求解。例如:CuNOxHNO3,则Cu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H2O2得电子的物质的量,忽略HNO3参与反应过程。

3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NH4Ba2Mg2HOHClHCO3SO42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它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 0.1mol/L乙溶液中cH>0.1mol/L;③ 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甲溶液含有Ba2       B. 乙溶液含有SO42

C丙溶液含有Cl         D.丁溶液哈有Mg2

解析:可以形成白色沉淀的只有BaSO4BaCO3Mg(OH)2,因此甲只能是Ba(OH)20.1mol/L乙溶液中cH>0.1mol/L,什么乙是硫酸;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丙是MgCl2,所以丁是NH4HCO3

答案:D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历来就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也一直是高考的热点。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中的核心理论知识,贯穿于中学化学的始终,对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在化学知识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习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理论,熟悉规律及应用,对于加深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合应用

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饱和氯水中                     ClNO3NaSO32

   B.c(H)=1.0×1013mol/L溶液中     C6H5OKSO42Br

   C.Na2S溶液中                     SO42 KClCu2 

   D.pH=12的溶液中                 NO3INaAl3

解析:饱和氯水具有强氧化性,能将SO32氧化成SO42A中不能大量共存;c(H)=1.0×1013mol/L溶液,说明该溶液显碱性,因此可以大量共存;S2Cu2可以结合生成难溶性CuS沉淀,所以不能大量共存;pH=12的溶液,说明该溶液显碱性,而Al3与碱不能大量共存。所以正确的答案是B

答案:B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