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桑钩温胆汤赵金铎

 简兮 2016-01-09

四、桑钩温胆汤

    组成:制半夏12克、陈皮9克、茯苓12克、炙甘草3克、竹茹9克、枳实9克、大枣5枚、桑

寄生15克、钩藤9克(后下)。

    功能:化痰熄风,兼补肝肾。

    主治:风痰内阻、肝肾不足、上盛下虚之中风,亦可用于风痰所致的偏头痛。

    方解:长期的饮食不节与阴气的自然亏损,两者相加,日积月累,是中风致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发病时,痰借风势,风来痰行,阴阳失衡,气血逆乱,营卫不周,体虚标实,上盛下虚。故方用千金温胆汤以化痰浊,清湿热而不伤;加钩藤平熄肝风而不燥;桑寄生滋补肝肾而不腻,扶助正气而不碍邪。

    加减运用:运用时,根据具体情况加减化裁。常加竹沥水,以加重化痰浊之力。若痰迷心窍,阻于廉泉,神昏,舌强语謇者,加石菖蒲以化痰开窍。痰浊化热,痰热交阻,舌苔黄腻者,则以全瓜蒌或胆星易半夏,或少加黄芩以助清热。眩晕则加菊花、白蒺藜以清头目。心烦不寐,则加莲子心、生龙牡。风痰内阻,气机不行,府气不通者,合以《活法机要》的三化汤,釜底抽薪,待大便通后,可减去方中大黄。羌活在中风初起少量短时运用,有助于熄风,之后在去大黄的同时可一并除去。大便通后,大黄可换用火麻仁以辅助大肠之传导职能。若大便秘结而血压高者,则加决明子,或将决明子研为末,与适量的蜂蜜调匀为膏,每次1匙,日服2次。一般中风先兆、中风发作、复中风均用煎剂,中风后遗症用膏剂。俾府气通,则风痰可去矣。肢体麻木、偏瘫、舌质暗红,甚则夹瘀斑者,加地龙、丹参、丝瓜络以活血化瘀通络。黄芪切不可用,误用则有腹胀、烦躁之弊。肝肾不足明显者,则加女贞子、旱莲草平和之品,滋而不腻;而六味、左归皆属禁忌之例。


    方歌:桑钩温胆治中风,温胆加入寄生钩;

        祛除风痰效力宏,平调虚实建奇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