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丰润韩城、滦县董氏宗谱

 荷香月暖 2016-01-09
网络转载:

董氏谱系

姓氏起源,姓氏出现之前,古人可有名无姓。逐渐产生之姓氏

主要源于四: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少有源于它者。

董姓来源有二:

其一,帝舜时有名董父者,乃黄帝之裔孙,被赐以董姓,其后人袭用之。

其二,春秋时晋国有史官称董史,其后人以董为姓。、

先祖存疑 始祖其后之请,郁二先祖,仅有文字载而无坟茔。其虚实难以考评,依据原家谱为慎重计,以郁子廷玺为第一世,而将始祖士冕及清,郁先祖列于谱系之首。

宗族家庙 董氏家族分为南,北 二家庙。共七门人。

第一世廷玺先祖为北家庙首代,有四子,依长幼次序为大全,大礼,大朝,大纪,直系先祖大朝行三,其后裔为北家庙三门人。南家庙具体情况不详,但其首代当为廷玺先祖之胞兄

弟。南家庙以始祖士冕为第一世,以先祖清为第二世,以先祖郁为第三世,以廷玺先祖之兄弟为第四世,帮南北家庙同代人在记世上相差有三,南家庙第四世相当于北家庙第一世。

居地变迁 始祖士冕系由外省迁居河北省丰润县(当时尚未将丰南县划出)董各庄村,时为明朝中末年迄今已400余年。后某世直系先祖(约五到七世)迁至杨家泊村。到十一氏祖阁(或十世祖无泰)又迁至清庄湖村。十,十一,十二世祖三代单传,九世及期以上各世旁系祖之后裔仍居杨家泊及董各庄,宣庄,黄各庄等丰南南部,以董各庄最多,部分族人迁至外县,以丰润韩城,滦县为多。

历世名人 董氏为丰南大家庭 历世名人众多,有数百人,直系先祖中 三世祖为光禄夫人, 四世祖为龙虎将军(武进士)五世祖为拔贡(位于举人与秀才之间)十世祖为拔贡

始祖传说 据族人传始祖士冕之先祖为汉朝著名哲学家董仲舒之兄,又传始祖弟兄四人。始祖行三,其长兄居山东,三弟居南方,即原国家代主席董必武先生之先祖,四弟兄东北。

谱系人数 本谱系中十二世祖以上直系先祖名谭,其后各世列总数计十三世四人,十四世8人,十五世18人,十六世24人,十七世24人。

编谱补记 民国早年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族人曾修《董氏家谱》一部,共四卷,由两广总张人骏题写谱名,(张之祖母为董家之女)后因某种原因散失,有鉴与此。乃编本谱聊作弥补。谱系中十四世以上及部分十五世,十六世资料基本源于对原家谱之记忆及祖父在世时所述,本人略作补充,其余资料为本人所搜集。

董克允 2002.1

始祖 士冕 清 ? 郁 ? 第一世 廷玺 第二世 大朝 第三世 永禄 第四世 用威 第五世 时雍 第六世 泽 第七世 正伦 第八世 尚东 第九世 ? 第十世 元泰 第十一世 阁 第十二世 家麟

十三世 桂荣 行一 字馨山 号伯香

十四世 长行 行一 字杏坡 号十里

十五世 天祜 字受之 善书法 十六世 伯允 行一 原名平允

十七世 巨河 行一 因生于东北巨流河而得名,原来教

师,善书法,颇具乃补祖风范

十七世 巨洋 行二 教师

十七世 巨湘 行三 原名巨川,原在医院工作 十七世 巨元 行四

十六世 仲允 行二 字克明

十四世 福长 行二 字梅峰

十五世 天庆 行一 字余斋

十六世 文允 字克勤

十七世 浩元 行一

十七世 雪飚 行二

十八世 东风 行一

十八世 东雨 行二

十七世 秋谨 行三

十五世 天宝

十四世 学长 行三 字兰亭

十三世 桂新 行二 字一山 号仲香 又号馨谱,贡生,九品登仕佐郎,终身从教至70余岁,曾创办本县首所义校专收寒家子弟,桃李无数,因此受封名誉五品衔,遵化州(辖丰南,玉田,遵化三县)知州授“教思无穷”匾额,以彰其功。善书法,苏体。原配贺太夫人,十七岁病逝,无子女,追赠为儒人。继室候太夫人,育二女,三十六岁病逝,追赠为儒人。继室任太夫人,丰南县南孙庄乡东庄子村人,育三子,一女,封为儒人。

十四世 识长 行一 字幼一 终身从教40余年

十五世 天锡 行一 字嘏臣 创办丰南县实验小学并

任校长

十六世 若允 行一 字平成 太原工业大学教授 十六世 怀允 行二 字育唐 北京大学原讲师约

40早逝

十六世 冀允 行三 留学苏联 北京汽车研究所

工程师

十六世 惠允 行四 居北京



十五世 天倬 行二 字卓人

十六世 乐允 教师

十七世 大华

十五世 天况 行三 字汝贤

十五世

十六世

十六世

十四世

十五世

十五世

十六世

十七世

十八世

十七世

十五世

十六世

十六世

十七世

十七世

天池 行四字野塘终身从教1976年地震遇难 孚允行一结业于清华大学,天津纺织大学教授希允 行二居胥各庄 见长 行二字灼三 天作 行一 天合 行二30岁早逝 志允 开滦马家沟矿工人 巨中 行一 鹏飞 巨丰 行二 天来 行三1976年地震遇难 必允 行一1976年地震遇难 耀允 行二 巨国 行一 巨新 行二

十四世 知长 行三 字俊三 结业于直隶第三师范学校(现滦县是师范学校)终身从教三十余年

十五世 天佐 行一 字辅予

十六世 丰允

十五世

十六世

十六世

十六世

十五世

十三世

十四世

十五世

十六世

十六世

十五世

十六世

十六世 天存 行一 克允 行一 二允 行二 四允 行三 天民 行三 桂森 行三 学长 天德 行一 祥允 行一 连允 行二 天送 行二 绥允 行一 中允 行二 字荫山 号叔香 字兰亭 字相臣1976年地震遇难

十七世 臣湖

十七世 臣海

十八世 路军

十八世

十七世

十七世

十八世

十七世

十八世

十六世

十七世

十八世

十八世

十七世

十七世

路兵 巨江 巨波 路银 巨清 路臣 宁允 行三巨泉 行一路平 行一路东 行二巨涛 行三巨洪 行四

十五世 天赠 行三

十六世 执允

十三世 桂芬 行四 字小山 号瑞香 十四世

十五世

十四世

十五世

十六世 继长 行一 天生 善长 行二 天禧 恭允

字子纪 字子义



明清时期,丰润名门望族,谷、鲁、曹、陈之外,董家也是一大家族。按居住位置,现在则属于丰南。我曾经就丰南董氏写了两篇博文,予以介绍。分别为:

越支场与丰南董家丰南董家续证

去年年末,找到桑调元撰写的这一族的名人--董榕的墓志与哀辞,得以了解更多信息。又在《清代科举人物家传资料汇编》索引卷上查知,该书收录了董氏家族董齐光、董谨度的朱卷。去年9月,我还曾经去丰润一趟,发现在丰润县城天宫寺旁边现立着的三四块碑中,其中一块明万历年间的,上面便有董榕数位先祖的姓名。

董氏的家谱修过多次,相对常见的一种,是民国年间修篡的,具体信息如下:【河北丰润】董氏家谱二十四卷(民国)董嘏忱 董庭敬等修民国十五年(1926)天津华西书庄排印本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注:创修于清康熙五十二年,此为四修。另一种乾隆年间的版本,只见北京大学图书馆有藏,也许是孤本。董氏家谱:[丰润]:2卷 (清)董澳编辑 清乾隆20年[1755]丰润[河北] 刻本 北大 X/2252/4133典藏号 X/2252/4133正题名及说明 董氏家谱:[丰润]:2卷主要责任者 (清)董澳编辑出版 清乾隆20年[1755]丰润[河北]版本类别 刻本外观形态 线装,2册(1函),28cm主题词 董氏,家谱,丰润县馆藏地址 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