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闻的生命,就是我们的华年

 道2和 2016-01-09
新闻的生命 就是我们的华年


1996年1月8日,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而在一份报纸的记忆谱系中,是为开元。


这一天,这份日后覆盖河北的都市生活类报纸悄然面世。最初的日子里,更像一阵清风拂来,不疾不徐。很快,当年11月,大报变小报,开启独立发行并一纸风行燕赵的新路。


而从全国的视野看,此时,亦属全国大多数都市报发轫、勃兴的英雄时代。敲门征订,投递到户;记者扫街,文风丕变;上接政府、下达民众……一众都市报既已各领风骚,又兼同频共振,终于蔚成气候,青春骀荡。


若要寻找一个意象,以为共同的情绪依傍,或可选择一张坚韧的面影。汗湿时热气蒸腾,你的伤就是我们的痛;飞扬时激情燃烧,连带着,感染了周边的人和事。20年岁月,这面影也是这张报纸具象与微缩,风风火火,也深情款款。燕南的山山水水、赵北的城市乡村,傍晚喧闹的街市、晨曦中醒来的社区,突发事件的第一现场、众声喧哗的公共舆论场……都是见证。


白纸黑字,见证了生命个体的命运悲欢,也记录下时代年轮的咿呀转动;浮动着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也沉淀下时代情绪带给人们的思索与探求。我们以自己卑微的努力,为弱者主张权利,为底层打抱不平,为社会公众推开一扇扇门或窗,为市井生活增添一点点趣味。


新闻的生命,恰在于千千万万读者的口碑之间。而这,正是我们永不褪色的华年。


忙碌的日子总是很快,10年过去了,20年过去了。在这个社交媒体如火如荼的时代里,遍布全国各个行政区的都市类报纸纷纷迎来了自己的20周年纪念;一份报纸的20年,呈现出来的是厚厚的报样,而背后,则是过往时代中满满的情怀,还有,媒体人对于现实的信心乃至对于未来的殷殷期许。


如今,就如当年激光照排取代铅印字模一般,传播介质、渠道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报纸的生存与发展。但无论传播渠道如何变化,无论新媒体如何形塑新闻,我们记录时代、服务民生、关注民瘼的理念不会变。


正如马云所言,“改变自己,拥抱变化”。我们会坚守底线,坚守媒体的理想与价值追求。只要心中有读者,报纸的触角就会延伸,新闻的生命就会永远年轻!


本报编辑部



燕赵都市报二十周年特刊《华年》已经上市,

特刊228版!各报摊点有售,欢迎阅览。


特刊精彩内容请点击 阅读原文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