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当代水墨《自由民主万岁》,作者新浪微博:@秃头倔人】 快播案庭审直播,掀动了少见的舆论喧哗。十二小时内,各种观点悉数登场,抖落满地包袱。这些观点先是持有点赞王欣及其辩护团队的面目出现,继而有以性犯禁的引申立场承接,再有泼冷水的批评快播的立场作为转折,舆论的情绪相当饱满。 纵观庭审过程,公诉人与辩护团队被认为高下立判。技术作为这场控辩的核心与观感生成的来源,出庭公诉人与法官力有不逮,在技术上显得明显不足,导致了一些低级的盘问,被认为贻笑大方。舆论就庭审的技术短板入手,一时间掀起风起云涌。 明显在于,本案是版权/侵权控罪,舆论集中在网络色情的文化含义上,对法庭审判色情多有不忿,因而对快播公司抱以同情。因为不义,而同情商家,并自以为义,这就是舆论支持王欣的逻辑。然而在继起的观点中,这个立场与逻辑受到了动摇。 一种支持快播的观点,将网络上的性与色情归结为一种反抗,是为色情起义,王欣一众高管就是义军与盟友。而在更大的话语背景上,网络束缚日久且甚,借力挺快播抒发胸中块垒,间接地谴责当局,也是鼓与呼的动力。色情一端,网民会意了。 大陆最好的程序员霍炬一篇评论,在支持与反对之间做了承接。他认为快播不是正义,但受到了同样不正义的审判。这个观点深刻打动了舆论,让快播支持者阵营发生了显著分化,吸引了中间立场的观众。但是,这么二八开地对待正义,也不是没有漏洞。 “不正义审判”的结论依据的是证据链的完整性,及证据在鉴定过程中的污染,但这个“不正义”只是技术上的揭露,对法庭指控快播的商业模式反倒不具备有力的概括能力。要承认的而是,即使低强度版权、高强度诱导的快播商业模式被舆论遮蔽了,也无法抹杀。 就正义而言,如果没有程序上的坚持,庭审也不会加以直播。无论准许直播此案的初衷是什么,它都让舆论引以为支持凭据的辩护人、快播高管、王欣等有了充分的表达。快播获得的支持,来源从案前辈举报的同情心,转换为“技术中立”的同理心,庭审透明不可少。 “技术中立”“快播无罪”是舆论汇聚支持者的主要观点,它简明扼要,似乎又以技术流的形式无懈可击。但如果“技术中立因而无罪”是成立的,支持者中的公知立场需要自圆其说对GFW的愤恨,否则,就让正义展现了予取予夺的弹性,逻辑上需要打个补丁。 许多人在知道是乐视举报快播后,誓言要与快播同存亡,理论上展现了同仇敌忾的舆论生成原理。但这里照样有正义如晦的地方,一是举报者本应保密,泄露出来,并不是合法合规;二来快播不在的这些天,舞照跳,马照跑,大陆人自以为凭消费来贡献正义从未见稳定疗效。 如果不信,可以举优步为例。它刚进大陆时,受到的赞誉无非是被认为可以用网络技术冲击固化的既得利益。但是后来如何,优步神州化之后,它是什么还是什么,并没有变形为体制的冲击力量。有人痛惜于此,可见技术的中立只是假设,技术也会迎合权势。 技术中立作为互联网正义的理论出发点,在快播案中也被支持者用来验证政治的狡猾,后者是要控制技术创新,来完善统治,所以连色情都不让玩了。可在这么多年来,技术中立从未实现过,从BAT联盟作为统治的白手套,到优步的中国化,技术不正义一刻没停步。 总之,支持者对于快播案的取态,延续了优步刚受到打压时的逻辑,可现实的结果如何呢?鼓吹快播的正义,犹如歌颂优步创造自治生态的乌托邦,支持者最后都被愚弄到不知所谓的地步。快播是媒体,优步实质上也是媒体,变色龙一般的所有权任意揉捏正义。 2016/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