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卢辅圣,知一知二之间”江苏省美术馆艺术展即将开幕

 傻傻的牧羊人 2016-01-09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江苏省美术馆


展览时间:10月29日-11月12


开幕时间:11月1日下午三时


展览地点:江苏省美术馆 1号馆 (南京市长江路333号)



卢辅圣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书画出版社总编辑、上海朵云轩总经理,同时兼任《书法》、《朵云》、《艺术当代》、《公共艺术》等刊物主编。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等校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他擅书画,工诗词,兼治美学理论。他的作品参加过国内外多次联展和个展,并被国内外多家重要美术馆收藏。




关于卢甫圣艺术评论的节选


卢甫圣,一位用深厚的理论素养进行艺术思考与实践的艺术大家,又是一位从艺术创作中体悟哲理与书写历史的理论家;一位在出版行业奋力良久、业绩斐然的知识贵族,又是一位首创中国拍卖行、运营艺术机构的艺术管理者;一位严于治学、敏于思考的学术策划者,又是至真至性地以文人品性成就时代命题的文化思想者。综合卢甫圣的成绩,我想当之无愧地说,他是艺术的创造者、知识的革新者、文化的书写者、思想的先行者,是中国文化的当代标高。

——方增先(著名艺术家、中华艺术宫名誉馆长)


知一知二之间


卢甫圣先生是一位有思考,立足传统,又在现代艺术的基础上作出突出成就的非常独特的艺术家。他是画家、理论家、思想家,也是一个非常有成就的艺术出版家,是修养很全面的当代的中国艺术大才。从他的作品里可以明显感受到中国的文化精神,这种气质里面,又不完全是传统的、程式化的技巧,而是对中国的绘画优秀传统进行了非常深入细致全面的研究吸收,然后又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把它释放出来。他艺术中现代构成意识,色彩处理手段、装饰风格,甚至很多画面把中国的篆刻、书法,大量地融汇到他的作品里。虽然是几条线、几块颜色,但单纯中追求着丰富,简练当中追求博大。他的艺术正是中国当代的文化精神。

——刘大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平芜


卢甫圣应该说是我们当代中国画界非常有修养,有学术见解,有探索精神,有创新精神的一位艺术大家。他的艺术创作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我觉得和他整个文化修养、美术史论的修养,长期的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他善于思考,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有密切关系。

卢甫圣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人物。他对文人画很有研究。他的著作《中国文人画通鉴》明确指出,文人画成就是中国艺术宝库里面非常重要的财富。但是文人画传统已经成为过去。卢甫圣对当代的、时代的进步,包括国际上的绘画理念,他吸收经验来进行新艺术的创造。所以卢甫圣的艺术创造,是文化精神的继承,是富有个性的、富有时代特性的。可以说他是文人画的继承者,也是文人画的叛逆者。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

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


整整韶华


卢甫圣先生是当代中国美术界在艺术创作、理论研究和著述出版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一位代表人物。他多年来经过深入的研究和勤奋的撰写,形成了一套颇具新见的美术史论的研究体系。在美术界和学术界广受关注。同时他在绘画这方面多年来认真吸收继承了中国艺术精华和艺术的审美特质,并且形成了颇具意味的表现手法和一套技法形式语言。卢甫圣先生的作品,在学术界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个案。

——冯远(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在者


卢甫圣先生是我们当代美术学界一位十分独特的学者型艺术家,又是一位艺术家学者。在他身上集中了作为当代知识分子、当代文化人的优秀品质。那就是对于学术真理的严肃追求,对于艺术理想的真诚实践。他在艺术史论方面的著述,成果十分丰厚。可以说是为我们整个当代中国美术的治学建设做出了贡献。但与此同时,他双管齐下,在中国画的探索和研究上又长期自立。正是因为他有高度的文化学养,对于中国文化,特别是美术文化的历史发展具有洞彻性的见解,尤其对于中国画的历代传承和当代使命有长期的研究和思考。所以这些学养成为他绘画实践的有力支撑。他也像在治学上为自己提出高远理想一样,在绘画上走独特的道路,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在他下笔之际,我想他是进入一个纯碎的精神境界。他的创作心境是一个独立、自我而丰足的世界。沉浸在这个世界里,他的下笔便有不同的形象,便有不同的笔墨情绪,更有不同于古,不同于他人的艺术意境。

——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原中国美术馆馆长)


适其适


卢甫圣的画,给我最深的印象,我觉得卢甫圣艺术最强烈的一个特点就是以小见大,以无化有。他的画面高度的简约,人物如若一叶扁舟,在天地宏宽中漂泊,山水宽广而悠远,所有的画着墨不多,非常的清淡,缓虚乎虚,描若天星一般,却带出了一种宇宙般得宽广。他的画还有一个特点,画了很多如山水一般的大头,而他的山水又仿佛像人的酮体一般,山水寄人,人寄山水。

——许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硕人


我和卢甫圣相识在 1968 年,已有 45 年的交情。他在少年时就有很好的古文功底,终得修成正果。甫圣的第一幅创作,那时 1972 年,他的作品就能入选省美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人们说卢甫圣是一个学者型的画家,其实这还远不足以概括卢甫圣这个人物的全貌,他的学识广博,涉及绘画、史论、书法、诗词,出版教育等诸多方面,而且造诣精深皆有独到之处而成果丰厚,在文化艺术的多个领域中的建树足以令人叹服。他可以说是一位全才,而他的创作研究能够自称体系,独树一帜,在当今的画坛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董小明(深圳画院院长,深圳文联名誉主席)



闲中日月


卢甫圣画人,人形如山;画山,山形如人。人与山交融,既不在山,也不在人,在两者之间和两者之外。中国画左冲右突的变革历程中,卢甫圣的艺术境界与其说来自个性,不如说来自理性。如果归类,他的画可视为理念绘画。这种融合传统和现代的理念绘画,类似当下的概念机、概念车、概念书,在纯艺术领域含有前瞻意味。

——彭德(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艺术史论家)


国色·风



卢甫圣的作品,往往借用古典文化、诗词典籍中的概念作为题点,却又不是一头钻进故纸堆里,而有着他独特的阐释角度与表达方式。他的画面上,较少有形的,看得见的笔墨符号,而是实实在在地让人感受到中国画所具有的笔墨气质。有的画家用笔墨表现对象,有的画家用笔墨表现笔墨本身,卢甫圣无疑是用无形的笔墨表现了一种看得见的精神价值。这样的实践变革了我们对于笔墨概念的一贯理解,由此创作的作品,则在他全面的艺术实践中找到了一条适应了现代人们的审美要求,同时又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之路。

——刘文西(著名艺术家、原西安美术学院院长)


含雨


在我的朋友中,卢甫圣是一个特殊的人物。说特殊,一是他对中国美术史有自成体统的独到见解,大凡读过其《天人论》、对他提出的“象限论”略有所知的同道,都会有同感。二是他有比较深厚的古文化修养。只要读一读他的文字(如《中国书画全书序》),看看他写的诗文书法,就能明显感觉出这种差距。他对于画史画论的思考,对于传统类图书的编辑策划,以及在书画创作中传达的传统文化信息,都可以证实这一点。三是他一直从事出版工作,编书著述,人们都已把他视为史论家和出版家,但他始终坚持作画,屡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作品面貌也独具一格。这样的本事,当然也算得上特殊。

卢甫圣的基本画法是工笔:细勾,淡渲,富于装饰性,即便大面积泼墨或没骨设色,也加以归纳,赋予画面单纯与工致的特色。就是题跋,也只用略带汉简意味的秀丽古隶。但从整体看,作品结构的空灵简洁,笔致的松静散淡,色调的单纯简逸,特别是精神的虚旷淡远,又具有浓郁的写意性。不妨说,这是一种写意性工笔或工笔性写意。画家所使用的手段精而巧,所创造的形象秀而拙,所呈现的风格幽而奇,所指向的境界迷远而深冥。这倾向富于古意,也相当现代,它与画家的南方气质、清醒理性与浪漫情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与当代中国知识层的文化追求,尤其是与正在兴起的重视以传统精神丰富与重造自己人格形象的知识层文化追求有着深刻的关联。

——郎绍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名艺术史论家)


自书诗


卢甫圣是著名的艺术家,艺术理论家,出版家,艺术策划人,人文学者。卢甫圣:知一知二之间"艺术展将不同以往,不仅展出了38米巨幅当代山水作品《知一知二之间》,以及新作人物画《倬彼云汉》等百余幅代表作,而且以自撰诗词的书法作品来关联其山水与人物作品的视觉观念,将书法、绘画、诗词、文论有机地形成展览整体。这种设置超越了传统概念上的"书画同源"的美学范畴,对卢甫圣的知识形态与艺术形态进行全新结合,更具有现代性的解读意义。


知一知二之间,不仅仅是卢甫圣的艺术创作的集中展示,同时也是其艺术理念的具像呈现。他有一句名言,绘画就是为了把看不见却又应该看见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可见物,而对这种想象力的激发与具现则依赖于感性、知性、理性的三结合。具体到卢甫圣的创作上,他是以最纯正的传统文化的知性素养为前提,调合了中国绘画笔墨行为的感性存在与现代样式绘画经验的合理价值,从而超越了绘画语言上的中西比较的视野,赋予传统中国文化的知性气质以具有当下感的视觉存在。


早在三十五年前,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们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自由的理想进入校园。那年岁末,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这种自由的冲动和想象力以一场化装舞会的形式爆发出来了。舞台上古今中外的"名人"挤挤一堂,而自言"拙不善舞"的卢甫圣挂着一缕长髯站在台上饰演彭祖,并为整台晚会作了一首古体诗《旧岁歌并序》。在这首古体诗的结尾,卢甫圣却在面对新时代时提出了振聋发聩的的主张:“莫遣假面假行假言入新年”。在今天看来,这是一件有寓言意味的文化事件。那年之后,站在这个台上的不少人以不同的态度和方式介入到八十年代艺术新潮运动中去。而在这个舞台上的姿态,也隐隐预示了卢甫圣在这场文化浪潮中的态度与方法。而对于这种方法与态度的考察,卢甫圣雅正而涵咏的诗词艺术是一条重要的线索。


卢甫圣自撰诗词的书法作品,把古典诗词文学的形式特质、艺术思考的内容特质、书法艺术的造型特质结合起来,作为一种文化的可见的象征物,与追求形式语言的现代意味与当代视觉经验的绘画作品结合起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古典文化形态与当代艺术形态,传统知性意味与当下文化体验相结合的特殊范本。卢甫圣基于对传统文化的当代思辨所提出的艺术主张,被转化为一种古典文学形态的诗词表达,而这种古典意味的诗词表达,又被具有高古气质的书法字体呈现出来,并变得难以识别。而这种充满古典趣味的书文呈现,又被以符合当代展示方式与视觉经验的模式呈现出来,这种视觉经验本身就充满了隐喻意味,暗示着今天中国文化在被重新抽绎过程中所面临的转换甚至是翻译的困境与尴尬。这种文化气质、文化性格的传承与冲突在南京这片土壤上显得具有非常独特的现实意义。


正如文化圈对于卢甫圣的评价: 他是一位用深厚的理论素养进行艺术思考与实践的艺术大家,又是一位从艺术创作中体悟哲理与书写历史的理论家;一位在出版行业奋力良久、业绩斐然的知识贵族,又是一位首创中国拍卖行、运营艺术机构的艺术管理者;一位严于治学、敏于思考的学术策划者,又是至真至性地以文人品性成就时代命题的文化思想者。综合卢甫圣的成绩,他是艺术的创造者、知识的革新者、文化的书写者、思想的先行者,是中国文化的当代标高。


此次"卢甫圣:知一知二之间"艺术展的展示方式不但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解读卢甫圣艺术,也将因为他独特的创作能力,他作为这个时代的一个典型性个案,激发我们重新思考中国绘画当前的现实境遇,重新审视日益更新的视觉方式,重新奠定今天多元艺术的创造基点,重新认知一批艺术家们各自努力而成的当代中国文化图景。


自书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