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新发现教育

 超越梦想之上 2016-01-10

重新发现教育

重新发现教育

重新发现教育

文|娟子

在第三届京师教育论坛上,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的《发现学校》引发许多共鸣,李希贵成了同道者热衷于“发现”的对象。

论坛内外,总有一种声音,值得你聆听;总有一种声音,让教育前行。其实,声音的背后就是思想。李希贵的声音之所以“希贵”,正在于他重新发现了学校的意义,发现了学生的需要。而更为难得的是,他有一双慧眼,能洞穿浮华于学校表面的平常与琐屑,直抵坚硬的教育现实,而不至于沦为“习以为常”与“熟视无睹”。

新东方俞敏洪有着同样的洞见:“习以为常”是破坏美好生活的罪魁祸首。人一旦陷入到习以为常的状态,就会失去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体验能力。对教育而言,“习以为常”同样是其功能退化、黯淡而不再鲜活的痼疾,真正的教育,需要每一位教育者重新擦拭不经意间被蒙垢的心灵和眼睛。

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曾经接受访问,回答“为什么能雕刻出大卫这样伟大的作品”。他说,其实,大卫是隐藏在石头中的,客观存在,我只是发现了而已,然后把阻碍我们目光的杂质去除掉,大卫就呈现出来了。

这可视作教育的一种隐喻,暗合了教育的发生过程,教育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发现。

同样值得教育者警醒的,还有陶行知的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

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

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教育的本义,就是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因此,教育者首先应是一个发现者,发现学生的兴趣特长,唤醒学生心中的巨人,帮助每个学生寻找到自己的个性支点和梦想起点。当教育者不再习惯于接受与附和,不再为貌合神离的表象与庸常遮蔽,才能像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李希贵那样,以一颗敞亮的爱心,发现童年的秘密,发现学校的意义,发现教育的美丽。

教育的世界从来不缺少美,正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