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歌新恋情:再次击中我们不想看烂尾故事的神经

 Merest 2016-01-10

2015年最后的头条是章子怡生孩子,2016年的第一个头条是胡歌新恋情,不同的两个事件,不同的两个人,居然引起了类似的讨论:章子怡什么样的男人找不到,怎么就看上了汪峰?胡歌什么样的女人找不到,林晓哪里配得上他?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个林晓到底哪里招惹大家了,看了新闻才知道,哦,原来又是一个“不是网红胜似网红”的女主角。

这是朗读菌不小心看到的媒体撰稿,这个不长心的媒体,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一不小心就暴露了真实想法,还是真相?所以,这个事件女主角到底是自写通稿里所说的校花,还是别人口中所说的笑话。

好了,说点正事。

胡歌新恋情一下子成为热点,朗读菌几乎可以预测,接下来又会有写胡歌和他几段恋情的各种体裁的文出现,尤其会出现一种叫“他爱是的她,却在该结婚的年纪遇到了现在的她”的知音体,参照句式如下:

朗读菌都在蠢蠢欲动了,要不要煽情一把,胡歌说,薛佳凝是真的很好,结果....想想还是算了。和章子怡的归宿尘埃落定一样,胡歌的新恋情击中了网友的同一根敏感神经:又一个烂尾的故事,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局。就像是听说「仙剑奇侠传」要拍电影了,仙剑迷非得要求男女主角是胡歌刘亦菲,其他谁都不行,这种心情不言而喻。

逍遥哥哥已经和灵儿无缘了,景天和雪见相爱恨早,莫循错过了莘月......刘亦菲、杨幂、刘诗诗、江疏影,哪一个都能成为观众心里的官配,可为什么胡歌要和林晓在一起呢?因为不愿相信,因为这个人是胡歌,于是全民星探的视频都拍得那样清晰明确了,依然有众多粉丝说道:只要胡歌没有亲口承认就不是。

后来,胡歌的微博是这样回应的:

这样的回应算是正式承认了,也彻底灭了媒体的猜想和粉丝的期盼。朗读菌自问不是一个以貌取人的人,可是当这个女主角的正面照片爆出来的时候,朗读菌还是有些许犹疑的,甚至还有各种不看好的酸:

当说这张疑似整容的脸是校花,朗读菌倒宁愿信这是个笑话。且说她四岁学钢琴,六岁学国画,七岁学舞蹈,朗读菌信,因为朗读菌也学过画画舞蹈,但关键是没学会啊;还说她为人低调,本想进军娱乐圈,却因为家教严格被迫止步,朗读菌也信,但这样的长相你得多好的演技才能星途坦荡呢。”这些酸酸的怒话还是有蛮主观的,殊不知朗读菌未放上台面的对此女的评论更加偏激和恶毒呢,请自行脑补。其实仔细想想,并不是眼前这个叫林晓的女子有什么问题,而是事件的男主角叫胡歌。如果林晓是与圈中三四线的男明星在一起了,恐怕又是另一番舆论光景了。

长达十年来,胡歌古装美男子、男神的形象在朗读菌心里已经根深蒂固,作为粉丝,朗读菌觉得他应该要配个跟赵灵儿一样的仙女人物,必须在长相、年纪、人气、家世,甚至“江湖地位”上都能和胡歌匹敌,至少不能相差太远,但决计不可是林晓这样各方面都不及格的俗女子(是真心觉得长相俗)。

因为男主角是胡歌。

所以江疏影刚刚被曝和胡歌在一起时,网友觉得江疏影心机;后来「大好时光」里的女主角王晓晨和他传绯闻,大家又说她除了年轻各方面都不配胡歌;还有当年胡歌盛红的时候和大自己4岁的薛佳凝在一起时,也是各种不看好......粉丝网友喜乐见闻的是自己意淫的CP,譬如刘亦菲,譬如杨幂,譬如刘诗诗,譬如明明知道不可能的胡霍CP,坦白说,朗读菌也是“逍遥灵儿CP”浩浩汤汤阵容里的一员。

现在好了,胡歌的新对象出来了,一看让众多粉丝网友傻了眼,于是大家开始各种不能接受、各种吐酸:还不如是江疏影/王晓晨呢。

就像当年大家对待青春偶像周董的恋情一样,侯佩岑被承认的时候,大家各种唏嘘,后来昆凌出现了,粉丝又是千般万般不愿意,说她不如蔡依林,不如侯佩岑,后来两人盛装缓缓走入教堂,大家知道这是不可逆转的事实,不也只能开始陆陆续续地接受。

这是胡歌回应微博下的热门评论,点赞的人数超过3万次,可见很多人都是一样的心思。

从2005年的「仙剑奇侠传一」到2009年的「仙剑三」到2012年的「轩辕剑」到2015年的「琅琊榜」,胡歌这个名字就像是一个符号,早已印刻在了无数追随者,尤其是仙剑迷的心上。十年前,「仙剑一」火爆全国,开创了国产古装游戏改编剧的新风潮,饰演男主角的胡歌一夜成名,那个时候还没有“小鲜肉”“男神”这些称词,但胡歌绝对是高颜值的“小鲜肉”代表,绝对是万千少女心中男神的模板。

关于胡歌如何成为李逍遥,这里面有一段为人熟知的选角故事,大家都清楚胡歌是如何命运般地成为了李逍遥,胡歌就像是被上天选中的幸运儿一样,被大家一宠十年。浓眉高鼻,唇红齿白,五官分明,飘逸如风,翩翩美少年…如果不是胡歌,我们大概想象不出真人版的李逍遥应该是什么样子,当胡歌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就真的相信了“李逍遥就应该是这样子的”。

这个镌刻在无数人心头的彼时的美少年、如今的男神也终于到了要过自己人生的时刻,原本被我们众人簇拥着的男人旁边多了个名正言顺的女人,我们怎能不计较。

她凭什么站在胡歌的身旁啊,可她就是站在了胡歌的身旁啊!

借用张姓女作家短篇小说「散戏」里的一句话作为结束:报纸上(网络上)纷纷议论他们的事,那是助威的锣鼓,中国的戏剧传统里,锣鼓向来都打得太响,往往淹没了主角的大段唱词,但到底不失热闹。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