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并又见合并,究竟是资本寒冬还是资本游戏?

 昵称2530266 2016-01-10

互联网公司合并从2015年起就变成了常态,互联网行业老二非死不可的魔咒似乎正在应验。
015年2月14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合并。
2015年4月17日,58赶集合并。
2015年10月8日,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
2015年10月26日,携程、去哪儿合并。

如今,传蘑菇街合并掉美丽说协议已签,资本的寒冬真的到来了吗?我们逐一来看,互联网公司频频合并的幕后到底玩的是什么把戏。

滴滴快的合并,出行领域的O2O争夺战

2015年2月14日,在情人节的当天,国内最大的两个打车软件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正式宣布了战略合并。很多人都清楚,滴滴打车的背后是腾讯,而快的打车的背后是阿里,合并之前,滴滴快的烧钱大战背后实际上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支付大战。但是合并之后的目的就不是这个了,而是要称霸整个出行O2O,意图把百度地图排挤出去。

在阿里和腾讯看来,出行O2O领域,他们最大的劲敌就是百度地图。虽然说阿里拥有高德地图,腾讯也拥有腾讯地图,但在出行O2O领域与百度地图远不在一个级别上,所以,阿里与腾讯不得不扶持创业平台来抢夺出行O2O。


滴滴和快递双方的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太过激烈以致于双方损耗都很大,一味的烧钱也不过是让火药味更浓,且最后只会让百度地图得渔翁之利。

于是,在阿里与腾讯的推动下,滴滴快的合并到了一起。最终出行O2O形成了两大敌对集团,滴滴快的背后的是阿里、腾讯,百度地图背后的百度集团。


58赶集合并,旨在服务业O2O

2015年4月17日,58同城发布公告,并宣布战略入股赶集网,合并后58同城将持有赶集网43.2%的股份,两家公司将保持品牌独立性,网站及团队均继续保持独立发展与运营。至此,国内两大生活服务类信息平台走到了一起。

58同城与赶集网,彼此之间冷眼瞧过,眼睛里带过反感,,但在生活服务业O2O浪潮涌脚边时,还是决定放下偏见,彼此握手言和了。

58同城背后的大股东实际上是腾讯,58和赶集合并后,三大信息分类网站中的前两大58、赶集都已归到腾讯旗下。

随后,百度战略投资生活分类信息平台老三百姓网,而阿里收购本地生活信息平台口碑网,双方都旨在服务业O2O的争夺。


所以,在资本的驱动下,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美团大众点评合并,BAT布局生活O2O

2015年10月8日,大众点评与美团联合发布声明,宣布达成了战略合作,并成立一家新公司“新美大”。早在去年,腾讯就通过战略入股大众点评,并占有点评20%的股份,随后大众点评8.5亿美元的融资,腾讯又进行了跟投。

美团大众点评合并后,无疑会对阿里、百度造成巨大的冲击。一直以来,在一线城市里,美团和大众点评的目标市场都被自己的对手百度糯米所蚕食。两家互联网公司合并以后,将会为追求更强大的市场而进行激烈的竞争,惨烈的行业竞争现状将会愈演愈烈,百度糯米也将承受到更大的压力,阿里则欲通过支付宝打造一个生活支付场景平台。

如此来看,美团与大众点评的合作,不过是BAT在O2O领域的又一争夺战。

利益的最终选择
携程和去哪儿网宣布合并之后,就已经是2015年第四起互联网垂直领域的前两名公司之间的合并了。

资本从来都是逐利的,尤其是已经上市的公司或融资多轮的互联网公司,尽管公司的创始人独立发展的意愿强烈,但是在资本面前无可奈何。在具体到携程收购去哪儿的案例当中,百度作为控股股东,持股去哪儿网51%,而庄辰超作为公司CEO,仅仅有7%,就算是去哪儿整个的管理层加起来也就持股14.5%,在这种情况下,话语权完全在资本方一边。多数合并案例,都由投资人主导,毕竟创始团队经过一轮轮的融资稀释,占有的比例有限。很多情况下不得不遵循投资人的利益和意见。


在互联网业界流传着一个721法则。即一个超级公司会占据市场的70%的份额,老二会占据20%左右的份额,剩余的10%由几家小公司分食。目前主导合并的双方公司管理层方面和资本的意愿来看,无不是希望新公司能够垄断垂直领域的70%以上市场份额,从而获得行业的主导权和定价权,最终实现扭亏为盈。

这种动辄几十亿美金的合并案,不能说是资本的寒冬到来,不如说是在资本的推动下,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欢迎勾搭小编,与小编交流互动,在这里与时俱进!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以下信息。
本文部分内容采编自i黑马网、虎嗅网
采编:萧茶
来源:《互联网报》(ID:hlwbao)聚焦互联网热点、互联网+、互联网转型、互联网营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