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溪位于福州市马尾区快安村,原名“龙溪”,为福州鼓山风景区五大游览区(鼓山区、鼓岭区、风池白云洞区、鳝溪区、磨溪区)之一,因水流充沛、水质优良、清澈,古时沿溪建有多座磨坊而得名。
自福州市内出发,公交车至龙门车站下车,非常快捷便利。下车后走隧道过马路继续前行,遇一路口左拐,行约20余分钟,即到达入溪口。溪口外建有一庙宇:龙泉寺。

与龙泉寺毗邻的管理站,严格监控着入溪人员,不管是团队或个人,入溪登记是必须的。

沿溪边小路而上,路边一刻有“南宫拜石”字样的巨石似拱手的青衣学士,垂眉俯首地立于路侧,迎接八方游客的到来。

一座小水库,水质清澈,池水颜色随着季节、气候和时间、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绿色、蓝色?水的颜色真有点说不清,道不明。

一条蜿蜒而下的小溪细水长流。

溪边建有一烧烤园区,专供休闲野餐的游客落脚,也免除了野外用火的隐患。

溯溪而上,溪内更是精彩纷呈。

人从石上过,水在石下流,不同音符的水流声,组成一曲永不止息的交响乐。





极目远眺,溪内风光美不胜收。

数年前第一次走磨溪,溪内还是光秃秃地一片。后来据说有几位当年在此下放的知青,思念遗落于此的青春年华,重返第二故乡,在溪畔建起几座小屋,种下树苗。星转斗移,几年后的今天,溪内已是果木成林,郁郁葱葱。

水质良好的溪流中,青苔也成稀罕物。

磨溪内的几处攀岩场,已经是福建省内最成熟的攀岩训练基地。










磨溪龙潭。深不见底,是炎炎夏日消暑健身的绝佳去处。








来过磨溪许多次,几乎清一色地休闲游,最多走至攀岩训练场和龙潭附近,吃饱喝足,即行折返。唯有此行,溯溪而上,直达青羊座。沿途美不胜收的景色无疑都在意料之处。

爬上石壁,二根裸露的铁线跨溪而过,“电网“?顿感头皮发麻,没敢细看,赶紧逃离。

最怪异的瀑布出口。许多大瀑布的出口,只是一个缺口而已,光滑斑驳的石壁没有什么变化。而这个出水口被水流冲刷出道道蚀痕,怪异奇特。

流水之间,一块从中间截断的卵石,背后半园形,前面光滑平整,第一次让俺有了一种刻字留念的冲动。保护自然环境人人有责,照片上P上几个字不算违规。






磨溪中如此怪异的石头不在少数,应该都是水流的杰作。

常言道: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遇到危险之处,大家提心吊胆赔了许多小心,不敢有丝毫大意。磨溪山不高、水不险,大意失荆州,2015年12月12日,我们六个人走磨溪,竟然有四个人落水,就连强驴也未能幸免。其中一位驴友掉入潭中,几乎是没顶之灾,最安全的磨溪成了事故高发区。


溪流越来越窄,继续溯溪已经没有意义。我们在溪边野餐后,登上(上图)古道,直奔青羊座而去。

一条千人踩、万人踏的小路,穿过茂密的丛林,将我们带到了青羊座。

青羊座,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据说也是磨溪的源头所在。当年应该是大片的农田,如今已经弃耕还林,成了大片的沼泽地。从左前方向上登顶,行走半个小时左右,可直达鼓山公路下山。从此向右则通往茶洋顶。此行因为是自驾,车停在磨溪入口处的森林防火检查站,不得已只能从此折返。

磨溪主溪内没有高大的瀑布和断层,倒是二侧山体中,有几座高大的瀑布从天而降,只是时间仓促,丛林茂密,拍摄不易。

后记:磨溪,山不高,水不险,溯溪而上,中下段巨石横亘,跌宕起伏。水流穿行于石下,水声似钟如鼓,回响于峡谷之中。一条小路平缓而上,一直伴随溪流左右。空气清新,水质清澈,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磨溪成为福州市最受欢迎的户外旅游、休闲、野餐和露营的最佳去处。磨溪与鳝溪一样,人来人往,终年不断。游人可根据群体的身体素质或出行目的制定行程计划,可长可短。磨溪下方水库为附近村民的生活水源,户外活动中应自觉、严格防范水质的污染。
磨溪,自入口处安全检查站始至青羊座止,中等偏低速度,全程往返约需七小时。
鸣谢:2015年12月12日与五位驴友结伴而行,(领队:扬帆、中华龙),承蒙关心与帮助,顺利走完全程。文中照片部分选自以往磨溪行程,许多领队、驴友曾经一路同行,谨此一并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