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河图的生化之道,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五行四象,全靠中土运转。河图列五方,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在五行呈生生不息排列,阴五行阳五行,都按顺生的顺序排列。“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这个河图,是说天地万物滋生演化的意思。 一与六内在的关联,不要看表面的数。古人把从一到十类比于阴阳,然后在阴阳之中,类比成从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一六象征北方壬癸之水,二七南方丙丁之火,三八东方甲乙之木,四九西方庚辛之金,五十中央戊己之土。古人用一到十的数字,表示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阶段,数字只是一个表象,本身没有固定的含义。 河图是讲生化之道,洛书是制化之道,都讲天和人,一个偏于阳,一个偏于阴。怎么看人身的河图生化之道呢?我们人既生于世,靠先天的一点元火,肾中一点元火,是天一生水。天一,是人身元精元气之根本。天一生水,然后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样一气流行。在治病中怎么用这个道理呢?治病的道理,我们生化之气不足的话,可以用四逆汤(甘草、干姜、附子),用大剂量的附子,助先天元气、元火开达。附子这一点阳热,是一点元精,可以直接深入肾水之中,这是阳五行。阴五行是什么?就是我们饮食从中焦生化,靠先天元火推动,饮食生化的浊精,靠木气发散,化为营血,奉养心神,滋养全身,然后是化气,通调水道,以后变成二便排泄。这种阴阳生化之道、脏腑生成的道理,皆在于先天河图的变化。 麻黄开太阳,是河图助生化。双黄连(金银花,黄芩,连翘)没这个意思,对有的感冒病例有效,只是佐治。河图和洛书,讲的是非常大的道理。丹溪用知柏地黄丸、虎潜丸等方法,苦寒坚阴,有洛书制化的一点道理。 洛书制化,制的是什么?我们人既生以后,七情过用,五欲纷杂,五脏神,精神魂魄意,应该敛藏在五脏里。现在五脏不能藏,五神会浮荡,神气浮荡以后,本来脏气藏精不足,过度助它生化,藏精反而匮竭。这个时候,先收五脏之神,五脏精气想要升达,先得敛降五脏之气,开达六腑之气,腑气通达了,三阳之气才能够和降,五脏之精就容易敛藏。 为什么许多病人心情烦躁,想安静安静不下来,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通过制化的道理,通过金火异位,将金火之气敛藏。 有人说先天河图法天,按照天道运行,是天圆,后天洛书象地,是地方。黄元御书中讲的“少阴负趺阳为顺”,是生化之道。刚才我又讲了制化的道理,是从全局来讲的,不是从某一点来讲的。河图和洛书,大家要先把图、方位记下来,尤其是河图,阴五行阳五行内外之间,最好能在心中一目了然,然后再去理解。不要把它看成一堆数,而是看成一股气流动。如果河图摆在面前,看成是一堆小黑白点,或是一到十的数字,就没用了。它表示气机生化的不同状态,由凝到散,由散到凝,黑白点表示阴阳变化的现象,有了这种象的感觉,到时候内行人可以随便画一个八卦,随便画一个图象,就会感觉出它的含义,内外顺逆,和与不和。否则,对于中医这个象、这个卦象之说,没有感应的话,始终难以深入。 看的书再多也没用。制化之道,首先是中央戊己土,它讲的是清心寡欲,对人五脏五神的收藏。大家简单用这个道理,从治疗上来说,可以法象于六腑,因为现在人,吃的油腻,肥甘厚味的,尽管木火升达不足,还是要用苦寒通泻的方法,先通六腑,这就是制化之道。三阳气如果能够和降的话,水木之气通了以后,这个五脏之神就容易安宁。 有同学提出,李阳波曾说过农历一月冰河解冻,六月雨水增多,这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道理。如果具体到某个地方,可能有一定的说法。但你要是僵化的把一跟六理解到十二月份,肯定是不恰当的。 过去医书讲七损八益。七是少阳之气,八是太阴之气,一个少阳,一个太阴。七损,是阳易折,八益,是阴气盛。阴易盛,则阳气就容易消耗。不能把七损八益简单归到七八月份。七八、一二、这里面每一个数,代表一气五行运化不同的状态。从河图上来看,阳五行的变化,内中一点壬水,生化为三点甲木,这个阳气再升达,浮散在外,变为丙火就是七,所谓七损八益,就是这个丙火很容易浮散乘庚金,阳气容易浮躁,这就已经外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