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阴谋论充斥网络世界

 杂谈奇说 2016-01-11


“911攻击事件是美国自导自演"、"2008年经济危机是犹太金融集团的阴谋"、"阿波罗11号任务根本没有登上月球,登月影片是在摄影棚拍摄"。网络世界充满了这种阴谋论,阴谋论生产的速度似乎愈来愈快,去年11月巴黎恐怖攻击后也立刻出现“西方国家自导自演”这种说法。为什么阴谋论会充斥在这个世界?


英国《卫报》认为,这可以分两个层面来回答: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发达,心怀阴谋论的人很快就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迅速传播。而人类心理认知的方式,天生就有创造与相信阴谋论的倾向。

阴谋论伴随重大危机而生。今日铺天盖地24小时不间断的新闻报导,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后常第一时间给出混乱不清、互相矛盾的报导,给各式阴谋论提供迅速、大量的素材。

追踪研究各式阴谋论的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Anglia Ruskin University)社会心理学教授史瓦米(Viren Swami )说,人类与阴谋论共存已经很久了,当年珍珠港事变发生后也有阴谋论,差别在于速度:当年的阴谋论要等珍珠港事变发生后数个月才产生,今日的阴谋论可在网络急速成形。

英国肯特大学(University of Kent)社会心理学教授道格拉斯(Karen Douglas )也说:“就算是对官方说法只有一点怀疑的人,在网络上也能很快找到大量阴谋论资讯,在网络上也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阴谋论包含两大要素:除了阴谋,还有进行密谋的神秘集团。也就是说,阴谋论者相信重大事件都是某一群人蓄意制造的后果。而这种心态是人生下来就有的认知模式。


2015年11月出版新书《多疑之心:为何我们会相信阴谋论》(Suspicious Minds: Why We Believe Conspiracy Theories)的作者布拉勒顿(Rob Brotherton)说:“当任何可疑不清的事情发生时,我们偏向相信这是某人蓄意而为,某人精心策画,或者是某个组织或运动刻意造成。我们不太愿意相信是意外、混乱或者无意之举导致事情发生。”这种认知方式叫做「蓄意性偏见」(intentionality bias)

布拉勒顿指出,如果问幼童为什么有人打喷嚏,他们常会认为“这个人故意打喷嚏,一定是因为很喜欢打喷嚏”。要直到4岁或5岁后,我们才开始学到不是每个人做的每件事都是蓄意行为。理解到世界的“非蓄意”是后天学习的成果,爱把事情归咎在某人故意执行,仍是我们大脑无法磨灭的自然反应。

心理学研究也显示,当人的理智判断力降低,像是在几杯黄汤下肚后,就倾向用这种本能的蓄意性偏见来判断事情。所以在餐厅酒吧喝醉的人很容易与邻桌吵架,因为邻桌无意间的小动作,像是不小心碰翻杯子,很容易被酒醉的人认定是“蓄意”在挑衅。

相信阴谋论的人比一般想像得更多。芝加哥大学研究人员在2014年综合数项民调进行分析后显示,逾半美国人相信至少一种阴谋论。这些阴谋论包括美国政府自导自演911、银行家自导自演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换用省电灯泡是政府阴谋,“因为省电灯泡的萤光会让人更顺从”。


相信一些阴谋论往往无伤大雅,相信美国政府隐瞒与外星人接触的人,往往没有因此改变工作或生活。但是沉迷阴谋论的人却可能丧失参与真实世界的能力。道格拉斯的研究显示,相信黛安娜王妃是被英国政府设计暗杀的人,往往也丧失去投票、去参与政治的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