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 影 / 文 字:蔡 康 风光摄影不只是跟风和扎堆式的“狂按快门”,从更深的层面来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关于这个说法,不少国外的风光摄影“大手们”早已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他们常常是“单枪匹马”,一个人驾着车载着器材和行李,独自翻山越岭,徒步涉溪,游历于人们还尚未涉足的大自然中,并用镜头记录下美好的事物和景色。 毕业于上海市摄影函授分院第24期的我也常常驾着车,前行在崎岖蜿蜒的海岸,为了能够找到更好的拍摄点而攀爬岩涯时,那一刻我似乎才真正的领悟到了什么是创作与勇气并存的“探险精神”。一切信仰和自由、心中的不羁、劳累与艰辛,都在海浪时而“低吟”时而“高亢”的拍打声中被一一抚平,这一切都源自于内心深处的“恋海情节”。
我心中的那片“圣地”,须有礁石,有海域,有当地人劳作的痕迹和地理地质特点。譬如闽南海岸线,尖狭黝黑的礁石具有显著的闽南火山地质特色,断层的岸礁险峻中气势磅礴“一泻千里”,古老的火山口在晚霞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神秘,深邃。而粤东海岸线,其岩石地质更为多样化(红石滩、绿苔礁、玄武岩),形态也较为迥异;有的如双龙出水、有的呈刀削状、有的怪异堆砌,在光影里更是显得“神圣“而“诡异”。我个人认为,用慢门的方式来表现海岸,所拍的画面有种难以言喻的美感,犹如“盗梦空间”般的画面让人屏住呼吸,瞬间将时间的流动“沁润”在脑海中,空气都似乎被凝结,周遭的一切变得那么安静,仿佛只听见来自内心和大海深处的“呐喊”,恍惚中整个世界都静止了!
“拍海”时需要准确掌握潮涨、潮落的时间,礁石和海浪的“配合”少一分多一分所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需要恰到好处。拍摄时在陡峭的岩涯上攀爬,在湿滑的礁石上行走也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具备一定的体力和体魄也是相当重要的。有时候为了“贪图”最后一点光影,在潮汐即将满盈时“捕捉”一个精彩瞬间,往往是按下快门的同时撒腿就跑,等爬上堤岸,回头一看潮水早已没过刚才取景的位置,不由惊出一身冷汗。 在海边拍摄时,摔倒擦破皮,滤镜被海水冲走,礁石磕坏相机等等都是常有的事,对于“拍海者”来说一切都是必须经受的考验。 “拍海”的人需要持有一颗'虔诚又崇敬的心',带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力。 去感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美景,用心去“聆听”海的故事,用手中的镜头去“捕捉”大海波澜不惊的豪迈之情。------ 蔡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