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中不留饭粒”背后的用心常礼举要 聚餐篇 当今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节约”一词在不少人的心里已日渐淡忘。 如今,每个家庭基本就一个孩子,家长对子女爱护娇纵,只关注孩子吃得好不好,至于是否吃干净了碗中的饭粒,却往往没有在意,以至于孩子不知道珍惜食物、奢侈浪费。 今天,公益读书会与大家分享的是《常礼举要》聚餐篇第十七条“碗中不留饭粒”。 “碗中不留饭粒”,短短6字,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 其实,“碗中不留饭粒”绝对不是小题大做,这其中蕴含着祖先深远智慧——惜福! 一个懂得惜福的人,未来的人生路才会顺利。 小时候外婆给我讲了许多神话童话故事。而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有关粮食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 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大财主家的儿媳妇,看到自家家财万贯,金银珠宝等应有尽有,怎么用也用不完,因而每日每餐饭菜做很多,吃不完就倒泔水缸里,久而久之,被灶神爷告到了玉皇大帝那里。玉帝一听非常吃惊,就下令天兵天将在第二天的午时三刻,下凡实地调查,如果情况属实,一定严惩不贷。仁慈的观音菩萨听到这个消息,想给这家人一个改过的机会,当晚就托梦给这财主家的儿媳妇,要她把倒在泔水缸里的饭菜捞起来吃干净,不然她和她的家要遭灭顶之灾。这儿媳妇睡到半夜一下子惊醒了,醒来清楚记得观音菩萨说话时的表情和所说的话。想起平常生活中自已奢侈的行为,她立即起床把泔水缸里的饭菜捞得一粒米都不剩,把这些饭菜用清水淘洗干净,然后炒了让全家人连夜吃掉。 次日午时三刻,刚才还是晴朗的天空忽然变得风雨大作电闪雷鸣,天兵天将来到她家厨房,在泔水缸里没有捞着一粒米,只好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复命。有了这一次的教训,从此这家人勤俭持家,不敢再浪费一粒粮食。这是在儿时,糟蹋粮食给我的第一次“震撼教育”。长大后才知道,那是祖辈为了让我们从小培养爱惜粮食的品行而传下来的故事。 “一饭一粟当思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粒米从选种、播种、锄草、施肥、收割到加工等程序再到我们手中要经过20几道工序,每一粒粮食饱含了农民伯伯和其他人的多少辛劳!所以,我们珍惜粮食也是对他们劳动的一种尊重。正是有了他们的劳动,我们才能吃得饱,吃得好;也正是有了他们的劳动,当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旱灾等袭来时,国家才能调拨大批救灾物资! 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和对环境的破坏,这些年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粮食也越来越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 就在不久前,非洲一些国家数以万计的人,没有粮食挣扎在死亡的边缘,看得人触目惊心。 从古至今,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源之一。 中华民族以农立国,碗里最后那颗饭粒,可能正是农民弯腰从地里捡起来的那颗谷粒。 领悟天地馈赠之厚意,升起感恩惜福之心,正是从珍惜碗中的每一粒饭开始。 浪费有什么坏处? 我们会不会珍惜口袋中的零钱呢?有人会说,为什么不珍惜,零钱也是钱,积少成多嘛!其实每一粒米,又何尝不是钱换来的。 有人说,浪费几粒米,没几个钱,何必这么“抠”、“小气”;还有人说,“我家大业大,浪费一点,没啥。”有了这种想法,他的世界观、价值观、消费观可能就会悄然向低俗转化,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人的欲望是没有尽头的,而地球的物产是有限的。由于贪欲膨胀,短短百年,我们几乎用光了祖先留下来的石油、煤、森林等资源,空气、水、土壤等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也受到极大污染,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长此以往,地球将无法居住,人类也就无法延续。因此,更要惜福,克制贪欲,让大地休养生息,将绿水青山留给子孙后代。 “以俭养德”,是诸葛亮的一句名言。物质丰富不是可以随意浪费的理由,节俭无论贫穷富贵都是必须要有的操守。节俭,竟然是养德之源。试想一下,不在乎环境,不在乎后代,这样的人有德行吗?我们敢把事情放心交给他办吗? 惜福得福 俗话说:“爱惜五谷,儿孙多福。” 弘一大师是近代著名的律藏大师,他说,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最好只享受三分。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为什么呢?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 弘一大师小时候,看见父亲请人写了一副大对联,录清朝刘文定公的句子,高高地挂在大厅的抱柱上。上联是,“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他哥哥时常教他念这句子,念熟了,以后凡穿衣或饮食,都十分注意,就是一粒米饭,也不敢随意糟蹋掉。 一个人的福报好比银行的存款,如果只取不存,就会有透支的时候。如果不培福报,只知道享乐,当福报享尽,灾难必然会接踵而来。 老人常常念叨“柴多米多,没有日子多”,“粮食打进仓,莫忘灾与荒。” 人生居家过日子,一定要学会惜福,不会惜福的人,就一定不够花,懂得惜福的人,就会有盈余。 惜福者长寿 崇修录曰:“人生衣食财禄,皆有定数。若俭约不贪,可得延寿;奢侈过求,受尽则终。譬如有钱一千,日用一百,则可十日,日用五十;便可二十日。若纵恣奢侈,一千之数,一日用尽矣!” 人一生的福气是命中所注,如果过度放纵享受,无异于提前损伤自己的生命。我们可曾见过一个耽染尘情,纵情逐欲的人能够健康长寿? 我们时常想到世间还有很多苦难的人,还有很多人在忍饥挨饿,因此珍惜每一粒饭粒,自己少耗费一点,就能多救济别人一点。有了仁慈的心,贪欲自然就少了,圣人说“仁者寿”,我们不断长养自己的仁爱之心,自然就能长寿!
通 知
2016年元旦假期,福建国学堂课程作如下安排:1月1日(星期五)、1月3日(星期日)课程暂停。 恭祝大家新年新气象,万事如意! 每周五晚上 19:30-21:00 《常礼举要》 每周日上午 8:30-11:30 《论语讲要》 每周日下午 14:00-15:30 《了凡四训》 ![]() 福州屏东中学大礼堂:(周五晚上、周日上午);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周日下午) 我们为什么免费 因为从古至今,国学就是祖先给予的无价食粮,代代相传。 我们的职责是传承。 我们传播的是中华精神,是国魂;是育己育人,是下一代的希望。我们谦卑,向先人及万物鞠躬,以心合万象,何敢提钱财?如果您也想学习先哲智慧,开启精彩人生,那么就赶紧加入我们的读书会吧! 推 荐 「时哉时哉」网络教育学院 随喜推荐这个公益传播中华文化的网站 1038 | 小小餐桌中藏着大学问(节选一) 1038 | 从用餐开始培养孩子的大家风范(节选二) 1039 | 给孩子最重要的礼物 1040 | 请客吃饭怎样开场才能皆大欢喜 1041 | 餐桌虽小却处处“暗藏玄机” 1042 | 人缘不想差,吃饭学问大 1043 | 孩子吃饭挑菜?有妙招! |
|
来自: 昵称11434012 > 《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