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份央视媒体者的人生修炼手册 | 精彩讲述

 汉青的马甲 2016-01-11

就个人成长而言,这些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努力,从一名地方电视台的新闻主播,到考入中国传媒大学读了本科,又通过托福考试赴英国留学读书,取得了理学硕士学位,再回到央视,选择在财经频道国际组工作,实现了自己18岁时希望从地方电视台跨越至中央电视台工作的向往。



讲述者 | 朱燕飞

東西堂 | dongxi99



主播之路



我出生在河南省沁阳市——一个中小城市,也是一个县级市。我的童年是在自己的老家——一个小村子里度过的,我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


童年的时候,也许在农村物质生活并不是特别丰富。但是,乡亲们淳朴的感情、田野及小河边的自然景色,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最重要的是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尽享了全家人对我的关爱与照顾,这些都使得我的童年在记忆中是那样的阳光、美好、幸福与快乐。



缘起



我很小的时候,我的三舅送了我们家一台收音机。妈妈管得很严,不愿意孩子们经常在外面玩儿,于是那台收音机就成了陪伴我成长的小伙伴。


每次打开她,里面传出圆润清晰的播报声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或者“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了”,再或者“请听长篇评书,三国演义,由袁阔成播讲”等等。我就每天按时收听各种节目。


也就是说,就像我的爸爸妈妈或者我的舅舅,无意中帮我报了一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远程教育培训班,听着标准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的声音成长,自然习得了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相对而言,我所处的河南属于中原地带,学习普通话还比较容易。但是我们家乡的地方方言也极具特色,和典型的河南类似豫剧的方言还有很大差别,再加上我的家里人当时都不讲普通话。


所以我觉得小孩子学习语言有天生的自然优势,尤其在吐字归音方面,发音会学得很精准,掌握速度也相对较快。



上学之后,我的普通话自然在同学们中间就比较出类拔萃。而且因为我喜欢音乐、唱歌,还有诗歌朗诵,这些兴趣爱好,帮助我在初中毕业以后,考取了焦作市(一个地级市)的师范学校的音乐专业。


当时焦作师范面向7个县、市、区招生,我们市只有四个名额,录取形式是专业成绩合格之后,按文化课排名全市前四名才有资格上那所学校。


在师范学校,由于我的朗诵特长,被“校园之声”广播站挑选做了播音员,并且参与主持学校里的汇报演出、文艺晚会等活动。



缘续



18岁师范学校毕业之后,我被学校推荐到家乡附近的一个城市——济源市做了播音员。几个月之后,又以一个分赛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回到我自己的故乡——沁阳市电视台担任新闻播音员。我的人生似乎因为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在自己还很年轻的时候,一下子走上了一条在当地顺风顺水的道路。


在地方电视台做新闻主播的时候,我想,自己还这么年轻,才18岁,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呢?我潜意识里觉得,读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提高自己、挖掘潜力、发挥优势的途径。


于是,边工作边学习,终于在工作几年之后,考到了北京广播学院(现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读了新闻学和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本科,取得了学士学位。


2001年从中国传媒大学本科毕业后,因为自己的配音特长,在央视科教频道的一个环保节目《绿色空间》节目组中担任配音和出镜记者。


我与几个同事一起赴甘肃省,从民勤出发,途径武威、张掖、酒泉等,最终抵达敦煌的当今山口,参与了大型环保系列节目《走进西部》等节目的拍摄与制作。


同时,还完成了2002《绿色空间》播出的春节特别节目《冬天的森林》里所有专题短片的配音。



英语学习上遇到的两盏明灯



2003年非典期间,我觉得自己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大胆地借用了小时候在农村凭借一台收音机学会普通话的经历,开始着手学习英语。


由于我最早是师范学校音乐专业的艺术类学生,所以当年学习托福时几乎没有什么系统的英语基础。


所幸在新东方学习的时候遇到了教阅读与写作的李笑来老师和教词汇课的古典老师,这两位是我遇到的最好的阅读写作老师和词汇老师。科学的学习方法助学生事半功倍;智慧的光芒与知识的力量,如一盏明灯,指引着学生前进的方向。



古典老师



记得2003年非典期间,我第一次上古典老师的词汇课,他像一个大男孩儿,脸上的微笑如灿烂的阳光,一双明亮的眼睛坦诚有神。在讲台上用柔和风趣的语言讲述,如何通过用已知的记忆联系未知目标记忆的方式来记住一大串词语,风趣幽默的讲课吸引学生们顺着他的思路走。


他讲到twin(双胞胎),是two in,省略了不太重要的元音o,两个(two)孩子在(in)一个妈妈的肚子里。还有很多例子,不胜枚举。


后来,下课后我向他介绍我的情况并咨询学习方法,古典老师都非常认真地一一作答。


古典老师教的“单词本身携带着自身的含义”的解释法,为我这个没有太多机会学过英语的播音专业艺术类学生,开启了探索英语语言的风向标。


还记得我自己曾分析、看出的一个携带自身含义的单词是hierarchy。这样分析:hi是来自high,因为gh不发音,可以忽略不计,er是比较级形式,archy是半圆、弧形,比如你先画一条弧形,然后在每比较高了一点的位置都画上弧形,这样类似“需求层次论”里的“层次”就出来了。



我后来总结,“单词本身携带着自身的含义”这一提法太精巧了,抛开词根词缀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不说,仅接受这一理念本身就会带来主动学习的好处


因为你会主动去看单词的含义(长得什么样儿),在反复看单词的过程中,生生地看出亲切感,把“新相识”看成了“老朋友”,自发地用“已知的熟悉”去联系“新识的未知”,你就慢慢“把单词看成了朋友”。



而我也正是带着古典老师教的“单词本身携带自身含义”的理念,从来都没有背过单词,而是看啊看,对很多句子终于看明白的。


这些年,古典老师也在不断成长、进步,本着帮助到更多人的善意,转型为知名的职业规划师。他的每一次成功都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胸怀广阔的助人者,注定会成为帮助人们获益的心灵导师。


古典老师出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和《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成为直指人心的畅销书,影响了多少教师、学生,还有海内外华人尤其是青少年,也在我的工作与生活中继续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在他的公众号“古典古少侠”和“新精英做自己”里面也有许多帮助个人成长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学习 。




李笑来老师



李笑来老师当年很cool,声音很有特色,语言精准且极富感染力和影响力。读李老师后来出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和《人人都能用英语》,就像老师的教诲又回响在耳边。


分享一下印象中2003年李笑来老师的经典语录



1


同学们,你们需要做的,只有一条,听我的话,你们中间可能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能坚持下去、学得很好,我不敢期待全部。


我当年在讲台下听课,心想,这回好了,从小到大乖乖女又懒得有什么想法的我,最擅长的就是听话了。It is an easy part for me.像听话这么容易的事情,老师为什么说只有一少部分人能做到呢?庆幸遇到能正确引导我的老师。



2


阅读,慢下来,逐字逐句理解清楚。慢下来,是快起来的基础。



3


Don't regard yourself as human being, just regard yourself as a machine. If you always regard yourself as a machine. Someday,nobody will regard yourself as a machine.


不要把自己当做人类看待,只把自己当成(学习的)机器,如果你总是把自己当成(学习的)机器。总有一天,没有人会视你为学习的机器。


我想李老师的意思应该是希望学生们不要浪费时间去想你(作为人类)的需求与烦恼,而应该全神贯注地学习吧。



4


同学们,要想学好什么,可以先学着去教什么。因为想给别人一杯水,也许你先需要一桶水,所以学着去教,会增加学习主动性。



5


同学们,这些书,你们想想,是别的人写出来的,你竟然学不会、看不懂?


这句话,对我很有刺激与感触。就连现在在工作中翻译美联社、路透社等的新闻时,我一想到这是一个外国记者写的,就觉得没有看不明白、弄不懂的借口。



6


看电影,别人编的故事,你投入了钱和时间,然后没准儿还有眼泪。最后别人大赚票房,你还是没有任何改变。


我想老师那时主要是为了提醒同学们不要把大好时光浪费在看电影等消遣娱乐上,而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7


反复做几套真题,一次一套。每一次都有时间间隔,每一次都不要马上去对看答案。做3到4次,这样最终可以通过对答案的确信与质疑度找到知识的盲点,逐个击破。



8


集中精力的能力很重要,把一个小时,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20分钟,后一部分是40分钟。然后,把手机关掉,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学习20分钟,二十分钟结束,那四十分钟干什么?想干什么干什么。这样的训练一天做5轮,就能有效运用100分钟的时间,以后再提高有效时长。


我们大多数人的学生时代,每一天都是在晃晃悠悠中度过的,集中精力需要训练。当年,我几乎没什么英语基础考托福,就是用这种方法,一边看当时喜欢的电视剧“金粉世家”,一边培养集中精力学习的能力的。当然,还经常对着镜子,假装教自己。



9


写作高分的人都是精心准备好,几乎在考场上背写出来的。阅读的里面有很多词语只是同样的意思换了个说法,可以跳跃对比找出,有的就能猜出意思。



10


老师的爸爸每天早上抽支烟,计划一天的事情,晚上,回忆做了什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8个月后,我托福成绩合格,后来顺利申请赴英国读书,与李笑来老师的指导与古典老师的帮助息息相关。


李笑来老师后来出版了《把时间当做朋友》和《人人都能用英语》,书写得非常好。他的公众号“学习学习再学习”里有很多好文章,有兴趣的同学也可关注学习。



英国留学



下面讲讲在英国留学时的经历吧。



英国的教育体系比较严谨。读研究生的过程中,会布置写很多个小论文,要求有翔实的文献参照,也就是你需要引经论典,而且必须注明出处


如果注明出处,并且用自己的话来理解、转述你看到的知识,会被认为你做了很多功课;提出论点,用各种文献资料及记载作为论据来证明你的论点,会被认为是好的论文;而如若不注明出处,则会被认为是抄袭,在学术界是非常可耻的行为。



终于,踏上了离开北京的国际航班,途径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转机,抵达了美丽的苏格兰首府爱丁堡。


在飞机缓缓降落的过程中,我看见爱丁堡就像一个漂亮的大农村或者大花园一样。之所以说农村,是因为没有太多的高层建筑或高楼大厦;之所以说是大花园,是因为你会看到满眼的一大片一大片的绿草地,一眼望不到头。



爱丁堡旅途小插曲



在爱丁堡的街头,常常每隔不远处,就可以在路边半空中的架子上看到摆放好的美丽鲜花,在王子街附近就是著名的(Castle)城堡。


那里的公交服务体系非常完善,有一种票叫daysaver,相当于全天的通票。也就是买了之后,可以在一天之内免费乘坐这家公交车公司的各个车次。


刚到爱丁堡的时候,有个来自中国的同学曾经把自己的电脑包落在了公交车上。因为当时去接她的同学比较多,所以,电脑包就放在公交车的存放行李台上。下车的时候,发现,谁也没有负责拿下来。大家就及时与公交车的服务电话联系。最后,从失物招领处找了回来。


让人感动的是,去取电脑包的时候,包并未被打开过。也无需提供包里有什么东西来证明包是你的,而是你说是你的包,好的,签字拿走就好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还真是难能可贵啊,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让人温暖的小事



说实话刚开始留学前,我的内心也有些惶恐与不安,不知道自己面临的是怎样一个陌生的处境。但很快,我就放松下来。原来,人类的共性还是一样的,都崇尚真实、善良与美好。


一次我在公交车上,因为一些原因突然间流泪了。我想,反正在异国他乡,也没有人会在意,就没有擦眼泪,一任泪水滑落。没有想到,一个戴着眼镜的老奶奶,就像中学教科书里描写的一样,满面慈祥、微笑着走近我,略有些颤巍地从手提袋中取出一张面巾纸递给我,关切地问“Are you ok? Don't worry, everything is going to be all right.”(你还好吗?别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有一次,我迷路了。问路的时候,一个开车的女士因顺路,直接义务把我送到了我所住的一个“homestay”的家里。


还有一次,乘坐双层公交车,我告诉司机我的目的地之后,就走上二楼落座。后来,到达目的地时,那个司机停下车,走到二楼,提醒我下车,也让人感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的美好。


再有一次,我的一个中国同学得了哮喘,在大街上感觉不舒服,就给爱丁堡当地类似“中国的120机构”打了电话。不一会儿,来了救护车,当地医护人员很认真地询问我的同学,马上给她戴上氧气罩。


当时我和另外一名同学也在现场,于是陪同她去了医院。医院给她做了一个全身体检,并提供给她一套新的病服,让她留在医院观察一晚上。


这一切都是免费的。不知现在英国的医疗制度是如何改革的,但在2004年-2006年我在那里读书期间,是向国际留学生提供基本的免费医疗的。


总之,留学的过程中有孤单与辛苦,但是仍是比较有意义的回忆。在那个过程中,我学会了沉静和平和,视野也更加开阔。



学成归国


从英国留学归国再回媒体时,我已不再满足只进行有声语言的再创造,而是选择了一条于我而言更有难度的路。



选择挑战



首先,给大家分享一首我再次回到央视工作时在求职信里写下的一段小诗:





也许表达 有些匆忙

所有的心意 却并不慌张

也许我还只是在路上

真诚的梦想 已展翅飞翔

也许 无数个暗夜里我曾泪眼彷徨

流过泪的心 依然能坚守光明与希望

也许 许多个昨日我已不再回想

灵魂的深处 将永远铭刻

找寻衷爱 是我生命里不变的信仰

愿为我所衷爱的传媒事业倾心努力!

(2006年)



在考回央视被推荐到财经频道,进行工作双向选择的时候,我提出,希望在工作中能使用到英语。领导说,那频道里有一个国际事务组,负责全频道各档新闻资讯节目的国际新闻编译、国际重大财经事件及人物的采访,并配合各类专题节目国际方面的报道。


但领导强调:“目前这个组里要么是英语'专业八级'的国内一本英语专业毕业生,要么是在国外留学多年的归国留学生,工作难度与任务都很有挑战性,你确定要去吗?”我说:“是的,我可以试试。”



学无止境



如今,我们的工作除了翻译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等国际知名通讯社的新闻稿,还有与路透社财经评论员的邮件沟通,提问回答,有时涉及的内容非常专业,比如国际股票市场的买卖空等非常专业的术语。


说真的,很多翻译新闻的过程就是边工作边学习的过程。不过,我也看到了不间断学习与练习的红利。


当年我在学托福时也兼职做一些配音工作。在给一家电话语音公司配音时(包括中文的“历史上的今天”等等),一次工作人员很为难说,在帮大连气象局制作英语播报的语音,他找了大连外国语学院和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可配音结果客户方都不满意,


他说:“你声音好听,又说喜欢英语,要不你试试”,我欣然应允。拿到稿子后反复回忆VOA英语播音员的发音特点,很认真地进行了录制。


第二天,工作人员打电话高兴地说:“你的英语录音被客户采用了,会给你一定的付费回报”,我已经真的不记得(也没有在意过)那次英文配音挣了多少钱。对我而言,更重要的是,坚定了继续学习下去的信心。


如何将“公开的我”通过“持续学习、恳求反馈”接近“背后的我”;通过“自我展示、正确地被利用”发现“隐藏的我”;通过“尝试新事物、学习及思考”探索”未知的我?这些都是需要学习、行动与练习的。


开始涉猎一门新领域时,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快速掌握必要知识。然后行动起来,去练习、去使用,最终成为一个能够践行的人。


成长是一个持续学习、尝试、反馈和展示的过程,通过内在与外在的世界往复互动,不断扩大自我价值,从而“生长”出自我的样子。


如果你想要达到不同的结果,那么你要开始做不同的事情,不行动,无不同!


现在,我仍然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学习、练习、实践,收获的是个人成长。



工作中的小插曲



2007年至2008年,我曾在频道内兼职负责了大型特别节目“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的国际国内外联等工作。于2013年负责邀请了国际旅游组织的专家赴贵州黔西南州,帮助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旅游项目建言献策。


我为UNWTO的专家和贵州黔西南州州委书记张政做了大约两个小时的中英文交流互译。在央视“经济生活大调查”节目的贵州黔西南州论坛录制现场,我为WTO专家翻译。


记得专家在现场的最后一句话直译是“没有糟糕的旅游,只有糟糕的政府管理”,凭借数年的新闻从业经验,我脱口而出的意译是:“Erik先生说,只有更好的政府管理,才能推动更好的旅游发展”。


事后,我向那位专家求证我的表述,他对我的翻译完全认可,而现场导演则在论坛结束后得知这一翻译向我表示赞扬与感谢。因为意义相同的不同表述,却让同在现场的州长及旅游局领导们听上去感觉不同。


前几年一次主持亚洲财富论坛,我本来负责中文主持,英文主持是一名国内一本专业英语八级的毕业生。他临阵“怯场”不敢上台,我临时准备了中英文的主持,并在现场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驻华代表做了翻译。


那位代表突然抛开PPT内容即兴发言,幸而在国际组翻译新闻的经验,使得我对他提到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里的次贷危机等内容及背景都比较熟悉,所以顺利完成任务。


那位原本要做英文主持的朋友就在现场,他在论坛之后说:“好羡慕你一口流利的美式发音”(其实我是在英国读的研究生)。


我也是在那之后发现,原来是我的“无知无畏”、“行动起来”和“不断练习”帮助了我。


生命的感悟



在此想发一下我在2012年父亲节期间写下的第一篇博文,那是在我父亲去世的第一年里,几乎无数个夜晚我流泪睡不着时记录下的文字,也是我个人成长过程中真实、重要的心路历程。



我也在完成这篇文章之后,觉得如果我在更早的时候读到过类似的文章,也许,感觉会有所不同(尽管我也一直在心里非常孝顺、关爱父母)。


后来,这篇文章真的帮到一些朋友看到了亲情的可贵,或更加珍惜亲情,或及时调整处理、形成了更亲密的亲子关系。所以,如果您也有共鸣,那是我的初心。



以下是我酝酿已久的第一篇博文,谨以此文章献给我最敬爱的父亲!也真诚祝福天下所有的父亲幸福安康!




前言


大约在2000年的父亲节前后,当时正在北京广播学院读书的我曾经于《焦作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父爱无边》的文章。


那篇文章以及我此前于2008年发表的一篇描述母爱的文章《生命的负重》都被父亲剪报珍藏,连同我在大学读书期间写给父母的那些信件,一直被父亲锁在他自己的抽屉里。


如今,父亲离开后的第二个父亲节快到了,我呈上这篇寄托了无限哀思和怀念的文章,我知道父亲的爱,从未离去,永远在我心间!


希望父亲的在天之灵能够感知儿女们对他的深切怀念与真心感恩,也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能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朋友,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善待生命里的每一天



父爱永存心间


2011年于我而言,将是永生难忘的一年。这一年的年初,我的父亲因病离世,而就像是对他生命的延续,我的孩子随后不久来到世间。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相信,依照爸爸对我的关爱与理解,他一定愿意我这样来诠释。


父爱厚重如山,怀念痛彻心扉。回顾一年来的经历,本着新闻工作者尊重真实性的基本原则,我无法略过父女情感来记录2011。


自从父亲离开后,我常常觉得生命恍若隔世。有时又觉得灵魂如游丝一般飘忽没有着落,文字的记录是一种释放忧伤的方式,带给我片刻的安宁,让我能在安宁中吸气,呼气……这样,将父亲给予我的生命,好好延续!


我读中学二年级的时候,曾经碰触过一次生命的死亡线。那是在和同学们去帮一位老师回农村收玉米的路上,被侧面驶来的长途汽车撞出十三米远。脑颅骨骨折,脑大面积渗血,我那闻讯赶来的父亲斩钉截铁地对医生说:“这是我的女儿,不要追问肇事司机是谁,花三万、五万元都由我负责,请一定救救我的女儿!”


父亲还以他平时喜欢读一些医学书籍的经验,建议医生尽量不手术而采取保守治疗,并从大医院请来医生会诊。是父母半年多的无私关爱和悉心呵护,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后来,一想到我这脆弱的生命曾在生死关头被父母力挽狂澜般保护过,我就会在感动之余,从不向困难与挫折低头,我那本性脆弱的心灵也常常无法不坚强。


父亲心地善良为人好,他因病离世后,以前单位里的不少同事好友深感痛心难过,自发地组织在一起为他悼念。老家医院的院长也对我说,他觉得我父亲乐观和善,是个非常让人怀念的老人。而我的世界,更仿佛一下子坍塌了。


从中学二年级那次车祸以来,我就把回报父母作为自己的心灵寄托。努力上进也好,挖掘自身潜力做最好的自己也好,都是为了让关爱我的亲人因我而骄傲,因我而更好。


而今,那么关爱我的父亲竟然去了,让我如何不难过、不纠结、不怀念、不寸断肝肠?


一年来,伤心的泪水和暗夜里尚可呼吸的心痛,一次次冲刷,一次次侵袭,竟多了白发,使我记起一九八九年我车祸后父母在照顾我的半年中一下子多了的白发。


我常常追忆,从童年的一幕幕,到成长的一步步,在脑海中回放有生之年的经历。当然,父亲的关爱贯穿我的生命。我也知道,这份沉甸甸、厚重如山的父爱永存我心间,在寒夜里带给我温暖,在失意时给予我激励,如一盏明灯,在我探索的暗夜里为我照亮前程。


最让我感激的是,这份厚重的父爱留给我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让我把生命看清楚,让我更懂得珍惜与回报,让我更有悲悯之情怀,从而更善待生活和生命;让我在百转千回的心灵历练中,终于重新把握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是的,我之所以痛不欲生,有时会在自责中耗费心力地纠结怎么没能保护好爸爸呢?这是因为我对父亲的孝心和对父亲由衷的敬爱。而最好的爱,有一种普遍认同的说法是珍惜和成全,当然也包括理解和信任。


如果说理解、信任、珍惜是不同的表达方式,那么成全心意就是爱的目的———让你所爱的人过得更好,好好活着,舒展他或她的生命。


从这个意义上讲,上有年迈母亲,下有单纯幼儿,我真正履行善待自我、舒展生命地好好活着,继续踏实努力工作,照顾好老人孩子,团结好兄姐亲友,才是对父爱最好的回报,也是对父亲临终前对我和宝宝的牵挂与关心最好的成全。


听妈妈和大姐说,父亲在病重的时候还很牵挂关心我和即将出世的宝宝,而我也曾多么心痛父亲的病情和突然地离去。


一个同事安慰我说,我其实是幸运的。因为我有这么好的父亲和充满爱的亲子关系,所以我应该化悲伤为力量,好好生活,用实际行动把这种爱的喜悦传承下去,传递出去......


我真想对父亲说,如果有来生,我们还当父女,生活在这个充满关爱的家庭我很知足,来生还要在这样的家,还有这么好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


从我出车祸时力挽狂澜般挽救给予我第二次生命,到生活中无私奉献父爱的点点滴滴,父亲总是想为孩子们为家人多付出他的关爱。


所以我应该用心诠释、理解父亲的心意让父亲放心,要更好地爱自己。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爱自己本身就是一种孝顺。爱自己的人才有能力爱别人,才有能力为自己所挚爱的工作事业倾心奋斗。


生老病死,也许人人都不能避。但我愿意执着地相信,精神不灭,真爱久远。爱和希望永远承载着温暖和力量,让生命在艰辛中磨砺出亮色,带给生活难能可贵的平和宁静,提醒我们善待众生,提醒我们好好活着,父爱,永远留存在我心间!


从故乡电视台的一名新闻主播,到后来的不断学习深造,赴英国攻读硕士学位,以至来到央视继续我一直挚爱的媒体工作。这期间所有的经历都离不开父亲对我的支持、关注与鼓励。父亲一直希望我勤学奋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告别2011,迎来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我将事死者,如事生。牢记父亲对我的厚望与鼓励,牢记父亲勤劳朴实、踏实进取的精神和凡事为他人着想的美德。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用心用力踏实进取,不断学习做最好的自己,切实履行我对父亲的孝心与敬爱,努力成全父亲对我的期望与关爱!




接受生活的不完美



非常感谢各位朋友的时间,尽管你我素未谋面。但是,也许共同的信仰和方向使得我们有缘在此交流。我的个人成长经历,有幸福、有幸运、有努力、有收获;也有过辛苦、痛苦与泪水,我想可能和大家都一样。都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但我们要“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此外,汪冰老师曾在他“即使世界再亏欠你,也要有勇气拥抱幸福”的演讲中中提到过他对痛苦的看法,不是说讲幸福的人就没有痛苦。相反,正是因为也会痛苦才会关注如何处理好这种情绪。我们能不能在痛苦来临时,live with it,对痛苦温柔以待,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温柔以待呢?


接受自己或现实与生活中的不完美,需要智慧与勇气,因为真实胜过完美


毕淑敏老师说过“不要细细研磨自己的痛苦”。如果把生活中的不如意比作一勺盐,而倘若一个人的心胸只似一杯水,那么将盐放入杯中,自然体会到的是咸涩的滋味。


但倘若一个人的心胸修炼得如一汪广阔的湖泊,将一勺盐撒入其中,断然不会影响湖面平静美好的大势,也不会影响湖水清澈甘洌的本质。



深情地生活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在这也许有时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活一辈子的精彩吧。生而为人,接受了父母、亲人的关爱与恩惠,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爱自己,好好活着,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让自己的生命更深刻。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希望,将来有一天,如果你我能在街头偶遇,彼此可以会心一笑,说“未来真好,精彩得不可想象!”





嘉宾朱燕飞

英国理学硕士,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国际组记者、编译、配音。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绿色空间》配音解说及外景主持。曾为四川省青城山、云南丽江、内蒙古响沙湾等风景名胜区宣传片配音,并在央视财经频道《经济生活大调查》节目中,担任世界旅游组织专家的现场翻译。





编审:Amana、浮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