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展中国】刘文忠中国画作品欣赏(2021迎春展)

 艺术名家数据库 2021-02-04

刘文忠简介

刘文忠
1969年生、陕西西安人
西安中国画院画家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西安市碑林区美术家协会理事
陕西咸阳佛教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工作室画家
陕西汉阳书画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刘文忠自幼习画至今。师承当代山水大师龙瑞先生,擅大写意山水、花鸟。曾就读西安美术学院附中、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龙瑞高研班。其作品以富有“骨气”的笔墨表现生机勃勃的天地之大美;以充满“韵味”的笔墨,呈现出音乐般的生命节奏韵律,体现超群拔俗的雅逸风度,蓄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神意蕴和个性气质。


刘文忠的中国画艺术
文/袁学君
刘文忠的艺术创作,充分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的水墨历史固有的美学品质,将心境的表达融入笔墨语言的锤炼过程中。
但凡创作型的作品必定是要有所表达的,倘若只是围绕在图式或语言的推敲上,我们只能称其为画画,而非创作。
在中国绘画艺术中,创作主体的精神表达与笔墨语言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体现的极为玄妙。
主体精神的抒发,从来占据着中国画艺术的核心地位,这一点与西方绘画中极度重视艺术的本体价值有所区别。不难发现,西方绘画的流派更迭往往伴随着对前者的革新与挣脱去进行自我的价值重建,前后风格之间通常表现为裂解和悖离关系,体现了审美活动的否定性方面。这种嬗变特征在中国画风格形态的流变中也存在,只是并不鲜明,往往也不够成主要的推动性因素。中国画艺术在语言上的继承性和相对的稳定性,不能不说与它侧重精神的表达具有必然的关系,中国画流派风格的递变,表现得相当缓慢含蓄,以至于我们常常是可以根据历史朝代的区分来进行考察,这其中当然不排除研究方法的制约,但是其风格形态的继承性和稳定性特征是显著的。
中国画创作强调精神传达在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与中国绘画美学思想所具有的“重道轻技”的形而上特征互相关联。为了追求形式技巧的创新而创新,是与“道”的思想宗旨相背离的,绘画创作只是体道、悟道的途径与方式,绘画中的语言技巧也是主体情感抒发的手段。而精神性因素的主导地位,为中国画创作活动和创作形态,制定了内在的规律性条件,决定了中国画具有强大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特征,也决定了中国画每一种范式的笔墨语言技法的内在精神指向和文化寓意特征。因此,中国画创作中,情感的传达借助着一套严密的笔墨语言系统—— 一个开放的系统;而形式技巧、语言符号的生成,则以其内在的精神表达为至高的审美境界。从这一逻辑来分析,也就不难理解,中国画在风格面貌的传承递变中所呈现出的渐变性和温和性特征,同样,我们也不妨从这一角度来观照和把握,在刘文忠的中国画艺术中所蕴涵的思想理路。



作 品 欣 赏




《雲上家园》


《终南秋色》

《隐居图》

《山上有座不知名的庙宇》

《亭亭玉枝》

《弥陀寺写生》

《静中与世不相关,草木无情亦自闲》

《不要人夸》

《香远益清》

《梅花》

《出尘1》

《出尘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