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是古人编写的一本启蒙读物,全书按时代先后分为7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重点作家和作品。其中不乏陶渊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名家的大作,《左传》、《史记》、《战国策》中的经典名篇也被收入其中。由此可以纵观古文发展的源流,也可以分析各个作家的不同风格,既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代散文大观,也是一部活生生的散文发展历程。 一、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出处】《五柳先生传》(作者:陶渊明) 【大意】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好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便欣然忘食。 二、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大意】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凡的人才在世上著称。 三、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出处】《谏太宗十思疏》(作者:魏征) 【大意】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 四、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出处】《留侯论》(作者:苏轼) 【大意】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 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大意】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六、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出处】《游褒禅山记》(作者:王安石) 【大意】道路平坦距离又近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道路艰险而又偏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出处】《滕王阁序》(作者:王勃) 【大意】年纪虽然大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意志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八、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出处】《师说》(作者:韩愈) 【大意】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九、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出处】《曹刿论战》(作者:左丘明) 【大意】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竭尽了。敌方的勇气竭尽而我方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齐国军队。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一点资讯的观点和立场) |
|
来自: ququweiwei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