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哈欠 2014-07-03 16:58 只看楼主(-1) 浏览/回复 12147/ 116 】 之前论坛闲逛时对某帖子一句回复引来吧友一封站内信的追问.正好今天自己也亏损被套,所以回复吧友同时自我总结一下,希望路过朋友也能补充完善. @高贵的发拉里 "我近几年一直没赚钱,就是因为仓位问题。心理承受能力不够。模式理论都没问题了。 就是一用稍大的资金,就不行,怕、动作变形、不舍得割肉之类的毛病全出来了。 5月份亏了一笔大的,吓破胆了。 最近用3万块做做,效果不错。我的计划是,如果交易顺利的话,上个月3万,7月10-20万,8月50万。。。。而且一定要每天做、高换手。 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也让自己交易中的问题暴露。。。" 以上是兄信中最核心的一段.通过这一段来看可以得出一个确定的结论,就是兄目前处于一种稳定亏损的状态.稳定亏损的状态并非是说只亏不赚的状态,而是一种大亏小赚多亏少赚的状态.处在稳定亏损状态的时候也是可以赚钱的,甚至有时候行情好的时候会出现暴赚.但是如果做出自己的资金曲线的话就会发现整个曲线虽然有上有下但是整体是毫无疑问的向下的.这也就是你所说的你这几年一直亏损的现象.很多时候承认自己是处在稳定亏损状态而不是说自己只是处在不赚状态这一点很重要,因而二者有本质区别.处于不赚状态的另一个表现形式就是不赔,这样的状态表现出来的资金曲线应该是大多数时候横盘震荡,少数时候小幅下跌,少数时候大幅上证,整体向上但是角度比较小而已.这种状态的原因是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但是系统知识六十分及格线.还需要完善.而处于稳定亏损的状态则是说基本没有自己的交易系统,或者有系统但是远远达不到及格的标准. 通过上述可以明白,保持稳定亏损是因为自己的交易系统不靠谱或者干脆没有自己的交易系统.而保持不赚和稳赢的则是有自己的交易系统,二者区别在于系统的完善程度不同.那么兄台可以明白就是你的问题目前是没有自己的交易系统来指导你的操作,所以你的精力应该放在交易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上,而非你信中所说的仓位调整上.我在你帖子中建议的降低仓位练习直到稳定盈利只是为了降低你的试错成本而非帮助你改变亏损达到盈利. 改变亏损的第一步请务必正视自己没有靠谱的操作系统来知道你自己的操作.除了这个原因以外,其他你给自己分析的原因更多的还是看起来像是给自己找个理由让自己感觉好点. 关于如何选择自己系统的框架方向. 上面说的大的框架是操作的基础,但是系统框架也有很多种,没有什么优劣之分,各有利弊,只要用得好,任何一种都能让你发大财.所以不要想选一个最牛的,而要想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而适合不适合自己的标准是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自身情况来确定的.比如说越是短线操作,收益率越高风险也越大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等等越多.越是长线操作风险越低收益率也越小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等等也越少.你要看看想要获得什么样的收益,或者说你想象一下十年二十年后的自己想要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然后把这个生活物质化,看看需要赚多少钱才能实现你这样的生活,这就得出了你想要获得的收益情况.然后你再看看你能够付出的时间金钱精力等等有多少.这些确定之后你判断一下你能够付出的这些和你期望获得的收益之间能否匹配.说直白点就是你付出的那些时间精力值不值那多钱.如果不匹配,要么降低预期,要么提高付出.最终平衡一下看看是个什么结果. 这个分析过程是一个理性思考的过程,能付出多少不是想多少就多少的,想着自己天天不睡觉去学习你能做到吗.回报也一样,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准确. 前面说了系统框架的重要性,而这一步你可以理解为是在建立系统之前让你了解你自己的一个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对自己都不能做到尽可能理性准确的分析的话那么你在股市上也一定不可能对市场进行分析.所以如果这一步你不能做好就可以直接判断你这个人不适合炒股了,也不用建立什么系统了,赶快把剩下的钱存银行吃利息吧. 如果这一步顺利完成了那么你基本上就已经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框架下操作了.看你的来信,貌似你也是短线一派的. 在确定导致自己处于稳定亏损状态的原因之后,你需要了解的是什么是交易系统. 简单来说就是知道你进行股票操作交易的框架结构流程.这个流程首先是要框架性的,他只对大方向进行知道,而非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第二就是这个框架要对所有个股都有效.你能把所有你要操作的个股带入到这个框架中来对这个个股做出初步的判断.第三这个框架需要具备防御和攻击两个方面的延伸.防御决定你亏损的概率,攻击决定你盈利的概率.两方面同时分析之后能够让你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做出自己的权衡.最后是这个框架必须要是稳定的.不是说系统不能修改,系统的完善本身就是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但是修改通常都是在细节层面的.而非框架结构基础层面的.如果你发现你的模式的理论基础就有问题,那么就不是修改完善的问题了,可能就需要推倒重建. 这么说你可能有点不清晰,举例子吧. 不清楚你的操作模式,拿我的操作来举例子.我是打板的,淘股吧最典型模式.首先我就要建立的是我打板模式的最初级筛选的条件来完成我系统的方向性基础构架.打板本质就是做最强势股.所以整个系统就是一个筛选当日市场最强势股的过程.这个就是大框架,其他一切细节都要建立在这个框架范围之内,凡是超出这个框架范围的都对我的操作毫无意义.确定框架后就是简单的通过涨幅榜来进行初级筛选,这个模式简单,任何股票只要进入涨幅榜就都可以认为是强势股.这是在框架范围内的进一步完善,只有强势股才值得我分析和关注.这就通过框架来将整个市场两千多个股票缩小成几十个了.这就完成了初步的判断.之后就是有自己的方式来对个股的防御力和攻击力来进行两方面的分析.最终通过分析结果自己做出选择目标.找到一个当时攻击力最强而防御力也是最强的个股.你注意一下,上面三个框架内的步骤是一个范围从大到小逐步缩小的过程,就像一个漏斗一样,将市场两千多个股票通过系统筛选之后排除大部分留下极少部分然后让自己进行最终选择操作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是非常稳定的,每天都按照这个模式半机械化的操作即可.这就是系统. 系统说道这里还都是大步骤的问题,而还没有涉及到细节分析问题.但是如果你还没有类似的大步骤来指导你每天的操作,那么就说明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有了这样的大步骤,并且相对稳定,那么你也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一小步.但是无论如何,以上的这种框架性的思维系统是最最基础的,如果没有这些东西来知道你每天的操作那我可以判断你每天的操作都是跟着感觉走的随性操作,而这种没有稳定系统来知道的随性操作就是稳定亏损的最基本条件. 在确定框架后如何开始完善细节,这个环节最怕的就是懂得太少而想的太多. 如果你能进行到这一步,那么恭喜你,你已经看到门了.这个环节我觉得是炒股最核心也是最困难的一个部分.因为这个环节与其说是技术不如说是功夫.下的功夫足够了则必然量变到质变.积累量变的过程绝非一两年,三五年我觉得都是快的了. 感觉这个部分一下无从说起,因为范围太大了.简单来说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或者是一个大量记忆的过程.这么来说吧.首先你要有最基础的股票相关的知识.期货市场交易技术分析和日本蜡烛图之类的书籍是最基础的.要反复看,看不懂就背下来.通篇背诵反复体会,最后把两本书看成一本书你的基础就打好了.所谓两本书看成一本书是因为一个东方分析技术,一个西方分析技术,表达形式不同但是本质内涵是相同的.两本书不同表现形式学好后理解内涵了就会发现两本书不同的模式说了同样的问题,这就算看成一本书了.这就是第一步最基础的积累.直接告诉你结论吧,所有的分析模式都只说了两点,量和价. 第二步就是实践的积累. 比如说你操作了一百次,每次一只股票.结果有赢有亏.然后你总是要复盘吧.对于每次操作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成功还是失败,成功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等等这些都是要想的.想的对错不重要,但是不能不想.想完之后要把整个的思维过程尽可能详细的记录下来,重点最好在整理出来,用最简单的话123这样的逐条列出.那么一百次操作后你会有一百次的总结.每次总结过程你会发现都有很多每次都要反复总结和思考的地方.这样积累一百次以后你在回过头来看看,这一百次里面反复被提到说道的问题就是你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起来就是你系统中需要添加的细节.系统如同骨架,细节如同血肉.搭个架子出来很容易,填补血肉还要让血液循环流通这就很难了.往往一百次的总结也不一定能完善,只能不断操作不断总结.这就是所谓的下功夫.功夫到了不用我说你也明白了.功夫没到我在这里说的累死了你也听不懂. 第三部,将总结出来的结论性的东西分类. 就两类,一类属于进攻的,一类属于放手的.亏损的股票,为什么亏损,总是有原因的,每次总结的原因这就是防御.类型的.这回这个原因导致你亏损了,你先记下来,下回遇到同样的情况个股你就会避开好了.这就算防御成功了.如果同样的因素这回导致亏损下回导致盈利,那么可能这个因素就不是决定亏损或者决定盈利的最关键因素.最关键因素一定是在你总结的过程中反复出现的.而非单一出现的.攻击也一样,股票赚钱了是什么原因,下回同样的原因能否导致赚钱,能则下回可以考虑操作.比如说打板利好题材什么的.大家都知道可鞥导致盈利.这就是反复总结出来的. 这种总结现象直接套用的模式是基础,开始的时候你先按照这种按图索骥的模式来做,做的多了你理解了现象背后的本质的东西就不用这样来按照标准来分析了,而是可以直接来分析了.这个阶段怎么来形容呢. 就像看英语书一样,开始我们只是认识二十六个字母,所以任何一本英语书我们打开看着每个字母都认识但是就是看不太懂.之后认识了单词,能照着单词看懂一些,但是还常常出错.最后阶段就是能够像看中文一样看懂英文书.这就是看懂了单词字母后面的含义. 这个过程我这边说着容易,你要做起来没有几年的积累恐怕难有明显的效果.大多数人咬牙做一两个月感觉还是不能稳定赚钱就放弃了. 核心是大量操作大量分析大量总结.各种大量之后那些被反复提及的东西就是重点细节,添加到你的框架里面就构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架的系统了. 到这个时候你的系统才算相对稳定的形成雏形了.不要认为是到重点了.然后在以后的操作过程中不断的去完善你的这个系统吧.没有终点,一直完善到你不想去完善为止. 就说这么多.希望对兄有用.@高贵的发拉里 这个也有技巧. 首先你要有L2行情软件,因为收费信息和免费版本的很多信息相差2~3秒.所以看免费软件吃完后上基本上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了. 第二步是盘中找一个涨停股,然后进行涨停价的委托.之后看看你的委托单子时间是多少秒,再看看委托明细你的单子出现在交易所系统里时间是多少秒.这样计算出来你下单到单子进入交易所的时间.这一步很关键,因为不同券商和不同环境的速度是不同的.我的账户最慢的是下单后三面才进入系统.现在用的比较快,下单后一秒就可以看到自己单子了. 第三部就是对盘面的判断,根据资金攻板的情况来主观判断下单的时间.通常先看看卖盘有多少单子挂着,然后看委托明细,计算委托单差不多吃光卖盘就可以下单了.因为看的是委托明细,所以从委托到交易所系统撮合成交还有点时间,市场上的专业选手都是看委托下单的,这就是为什么看成交结果下单比不过看委托下单的原因. 原帖由三峡浪子在2014-07-03 22:53发表 哦,这样说还差不多。 但是,要控制这个位置太难太难了, 好板经常是看到卖一还有一二千手就按确定键也没机会,更不用说控制位置了。
|